浅谈歌曲演唱的个性化处理技巧——以《唔个东西借哈子》为例
2019-03-04吴恩荣
□ 吴恩荣
2017 年春,湖南文化厅组织了一台民俗风情节目,赴宝岛台湾演出。我与同事邓强军先生演唱的对唱歌曲《唔个东西借哈子》 (覃炫词曲) 有幸选中。通过这首歌曲数百场演出让我感悟到,一首歌曲除词曲创作接地气,民族风味浓烈外,演唱中的个性化处理技巧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这里就歌曲演唱的个性化处理技巧谈几点体会。
一、歌曲演唱具备个性化技巧表现的基础
1.把握好嗓音条件与后天训练的统一,夯实歌唱基本功。
嗓音条件是决定歌唱特色的前提。嗓音具有稳定性,才能准确地表达有效范围内的不同音高,是歌唱中展现个性化技巧的根基。往往具有较好的嗓音条件,如果不加强一定的基础训练,一般来讲很难达到一定的歌唱水准,更谈不上歌唱的个性化。比如在音准、音色的把控、正确的呼吸技巧、准确的咬字等等,不通过一定训练,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所以,把握好先天性嗓音条件与后天的基本功训练,二者缺一不可。个人认为,我能参加演唱歌曲《唔个东西借哈子》,除了自身的嗓音条件与后天的各种积累,当然还得益于老师、同行的热情鼓励和帮助。可见,只有把握好嗓音条件与后天训练的统一,虚心好学,夯实歌唱基本功才能使自己演唱具有个性化成为可能。
2.把握歌曲作品理解与技术能力的统一,确立歌唱高起点。
要使歌唱具有个性化,就必须具备对歌曲作品的理解能力与把控水平。比如歌曲表现的地域特色是什么?歌词表达的意境和情绪是什么?常言道,功夫在五行之外。要想有效把控一首歌曲的内在品味与特色,就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文学、人文等方面的修为和积累。所谓“先有情而后有声”,就是这种辩证关系的概括。虽然,情是声的前提,但声音却千差万别,可以说技术起点的高低,决定着情绪抒发效果。要么是麻袋上绣花,费力不讨好,要么就是手脚笨拙,无法煽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只有把握歌曲作品理解与技术能力的统一,才能确立歌唱的高起点。
二、歌曲演唱具备个性化技巧的表现手段
1.音准与节奏的有效把控
任何一个记谱法都很难百分之百地记录音乐。而在歌曲演唱中,这种差异会更加明显。试想,一首歌曲用美声演唱和以通俗的摇摆风格等不同的演唱手法表现,人人都可能有不同感悟。因为,不同的演唱技法,对音准节奏的把握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我在演唱《唔个东西借哈子》中,在音准和节奏方面就采用了以下几点:第一,打破“十二平均律”②的音高概念,采用土家族特有的调式特色,如土家族带羽商调式色彩民歌中“哆”音的处理就有不同,一般情况下要准确,但在许多弱位置、或经过状态使用时,就要演唱得偏高一点效果会更好。在有些自由节奏的处理上也因心情时变,以保证个性化特色。因此,在演唱中必须对音准、节奏进行有效把控,才有可能让作品在演唱进行中,达到有张有弛,徐疾有度,酣畅淋漓。
2. 呼吸技巧与力度处理的有效把控
有效呼吸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而歌曲演唱对呼吸的要求因其目的有所外延而变得复杂一些。事实上歌曲演唱的呼吸技术并不很神秘,说白了就是一个返璞归真的过程。人们发现,一般情况下婴幼儿长时间的哭闹,却很少出现声音嘶哑、疲劳等现象。因此,有很多专家认为,婴儿出生最初的哭声被认为是本能而又极为科学的发声方法。但在歌唱实践中,这种现象,却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随外界环境的不断影响,会逐渐变得模糊。因此,无论专业与否,老师们常常要求歌曲演唱者“气沉丹田”就是为了提示获明晰这种模糊状态的不足。现实中,掌握好“气沉丹田”的呼吸技巧,的却没有想象中的容易,甚至需要长时间系统的训练。因此,歌唱中呼吸技巧有效把控,是一项长期训练的过程,对演唱的效果,特别是个性化表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掌握了呼吸技巧,也才能有效的将力度(气息的轻重) 处理的强弱变化很好的把控。
3..“润腔”技巧的学习与作品应用有效把控
歌曲演唱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而歌曲演唱的个性化技巧,却主要建立在歌曲演唱的“润腔”③技法与作品应用的有效把控上。可以说,歌曲演唱个性化技术的重点在于“润腔”的技术处理。所谓“润腔”,是民族唱法(目前已经有学者提出为中国唱法) 中的专业术语,属于歌曲演唱中要求“字正腔圆”④而必须的手段。在歌唱的音高运动中(旋律进行中),凡与字对应者及为字,字之外者皆为腔。那么,我在演唱歌曲《唔个东西借哈子》就采用了以下手法:首先是以土家族民歌“翻天云”为蓝本,尽量采用其中的“润腔”手法。为了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专门到“全国民族文化艺术之乡”石门县罗坪乡,拜望罗坪山歌省级传承人李育南老先生为师。通过学习和对山歌风格歌曲演唱的一些技术手段分析,采用了不少原汁原味的演唱技术手段。第一,要求声音通透而不过于雕琢,以表现土家族民歌风格的质朴情怀;长波音与短波音的巧妙结合及前倚音与后倚音的准确起落、收放处理而是演唱收放自如中,显得清澈明净等。第二,把目前流行的各种主流唱法技巧适当运用,以增加时代感。第三,分析和掌控土家族民歌的颤音技巧,并与藏族民歌、蒙古族民歌进行技术性比较,找出它们的特色点,发现土家族聚居地主要是武陵山一带,这里没有蒙古高原的一望无际感,也没有青藏高原的大起大落感,也不同于苏杭吴人软语,而是粗犷中见细腻、质朴中见率真的一些手法。因而,我在演唱中尽量避免雷同,尽量采用能表现率直活泼、不遮不掩而又略显羞涩的表现手段。当然,认真领会歌曲的词曲含义,从内心感悟开始演绎,更能增强个性特色的立体效果。由于采用了以上一些技术手段,使我在演唱歌曲《唔个东西借哈子》 的过程中,无论是到台湾交流演出还是周边省市巡回演出,都得到了极好的评价。
三、歌曲演唱个性化技巧表现的辅助手段
任何一种技巧的表现无论那种形式,都不是孤立的,离不开其他各方面的配合。比如歌曲《唔个东西借哈子》就采用了以民族乐器音色如土家《响手·点子》 等为重点的伴奏形式,对演唱的个性化具有极大的烘托作用。其次,歌曲演唱者在演唱时服装的搭配(包括化妆) 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穿一套地道的民族服装去唱流行摇滚,显然有点不伦不类。另外,歌曲演唱中如果辅助一定的肢体语言,大多能避免台风呆板,同时,如果注重与观众的适当交流、形成一定的情绪互动,亦被广泛证明更能起到很好的艺术渲染作用,使歌唱个性化得到更充分的展示。
自古以来,歌曲演唱的个性化处理技巧都是歌唱爱好者踊跃探索的目标。个性化处理技巧是与具有渊博的知识积累,具有扎实的演唱基本功想联系的;只有躬身好学,不耻下问,虔诚的向民间学习,基本上能解决多个性化技术的许多问题。歌唱个性化处理技巧并不高深叵测,而是有迹可循。实践证明只要用心研究,潜心学习,刻苦练习,就能达到一定的技术高度。这里要真中说明的是,以上几点歌曲演唱的个性化处理技术体会,充其量只能算作一些表层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且因水平有限难免挂一漏万、不一定科学合理甚至错误百出,但不影响求得方家批评指正的主观意愿。当然,以上几点体会,如果能对民歌演唱的研究与发展起到一些参考作用,亦倍感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