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茶“韵”一字多译
2019-03-04曾佳宁UrsulaDeserFriedman
∷曾佳宁 Ursula Deser Friedman
茶,既是风靡全球的饮品,也是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中国饮茶传统绵延千年,积累了许多措辞精妙的饮茶术语。这些术语美则美矣,对汉英翻译来说却是一种挑战。由于东西方饮茶文化不尽相同,一些中国茶人习以为常的感官体验,若是音译、直译,不仅不能令英文读者心领神会,有时还会造成误会。
比如“韵”字,就是一个有趣例子。其本义是好听的声音,引申义为情趣。但在品茶术语中,“韵”一字多义,或虚或实,有时表达只可意会的心理感受,有时又指向特定的生理感觉。既有“茶韵”“气韵”“韵味”这样广泛适用、意义多变的术语,又有包含“韵”字的专有名词,如铁观音之“音韵”、冻顶乌龙之“喉韵”等。这些专有名词大多已形成心照不宣的共识,有的还有官方认证。如国家标准《GB/T18745-2006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中,就明确定义武夷岩茶为“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
在处理一字多义的“韵”时,译者既要尽量完整、准确、忠实地传达原文意义,又要尽可能适应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及阅读预期,实现多种跨文化沟通的目的。目前,常见策略主要有“音译/直译+解释信息”和“意译”。这两种译法各有优势,译者可以分析具体情况,灵活采用。
策略一:音译/直译+解释信息
“音译/直译+解释信息”策略适用于意义内涵特别丰富、文化负载非常深厚的术语,比如武夷岩茶的“岩韵”。这个术语含义十分丰富,武夷山茶叶科学研究所老所长陈德华在《武夷岩茶(大红袍)研究》一书中指出,“岩”暗指茶叶产地,因此“岩韵”可理解为武夷山的土香。此外“岩韵”形容的味觉感受也非常复杂,武夷山茶文化专家黄贤庚将其概括为:“茶水厚重润滑,香气清正幽远,回甘快捷明显,滋味滞留长久”。此类术语很难找到英文的对等词。
目前传播的平行文本中,武夷岩茶之“岩韵”被直译、半直译为rock rhyme/rocky taste/rock song,或是音译为Yan Yun。这些译法虽然策略相似,但是传播效果却不同:直译译法中,rock rhyme和Yan Yun传播更为广泛。这一方面是因为rock song/rocky taste之类的译法既不准确,又过于直白、缺乏美感;另一方面是因为rock rhyme和Yan Yun译法涉及的文化意象中西共通,同时还提供了进一步解释的空间。比如,有英国茶叶店主使用“rock rhyme”的译法对英文受众进行科普,并进一步解释为“a mineral, almost metallic sensation on the tongue, a sweet and flooding juiciness in the mouth and throat, and a thick, vaporous(多蒸汽的)aroma which rises and falls as you breathe”。也有国外电商使用“Yan Yun”,附加解释为“lingering aromatics, sweet sensation on the sides of the mouth, mouth watering, and a vaporous persistent quality”。外国顾客看到以上补充信息,就能够比较清楚地感受到“岩韵”的真实内涵与来历。而前一种解释更为确切地描述了生理感受,能让外国顾客觉得更为清晰明了。
可见,使用共通的文化意象进行直译或音译,能够提供更多解释空间。在译法传播的过程中,英语母语人士利用此解释空间,不断补充解释信息来充实译法,使得不同圈子里的茶叶爱好者理解、接受了中国品茶术语。如果翻译目的是向国外非茶叶爱好者传播中国茶叶文化,那么这些附加的解释信息对于直译、音译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上传播现状对于翻译实践也有一定启发。在初次传播时,翻译可以采用加注、增译的方式进行解释,有助于后续更准确、顺畅的传播。
但以上“直译/音译+解释信息”的翻译策略也有较明显的缺陷。若音译,有时同音词难以区分,如“音韵”和“氤氲”。若直译,解释信息在某些语境中又可能显得冗余拖沓;有时由于文化意象不完全相通,外国人无法凭借直译准确理解中文特有的文化意象。
策略二:意译
意译策略适用于意义内涵较为具体、英文中存在对等概念的术语。采用这种译法时,翻译目的并不是传达某一个字词的文化内涵,而是重视基于语境的沟通效果。译者更能够照顾到译文前后文的行文节奏,有助于实现高效沟通。寻找翻译灵感时,可考虑大量阅读平行文本,学习英文的品茶术语、品酒术语和咖啡术语,在共通的感官体验中寻找合适的近似对等词。
例如,“茶韵”“气韵”“韵味”及类似表达常用于描述广义上的茶叶特质或饮茶感受,不针对某一种茶叶。根据原文语境,它们有时表达的是比较抽象、“虚”的含义,是一种类似声韵悠扬、绕梁不去的绵延感受,回味和口感会萦绕在喉咙里,营造出 lingering/resonating的flavor/enjoyment/pleasure;有时又指的是包括香气、滋味、品相在内的综合品质,可译为英文品茶术语中的quality/character。
但在某些语境中,“茶韵”“气韵”“韵味”又可以指代真实可感的生理感官体验,包括滋味、口感和香气,那么这其实就是西方品茶术语中的flavor profile。在某些情况下,“气韵”和“韵味”可能分别指代鼻腔感受到的芬芳气味和口腔感受到的甘涩滋味,那么此时它们分别较为对应的就是西方红酒、品茶术语中的aroma和taste。
一些专有名词的“韵”也可以采取意译策略。如黄山毛峰(“冷韵”)和西湖龙井(“雅韵”)都属于绿茶,发酵程度较低,口感清新。“冷韵”出自明代许楚“冷韵袭人齿腭,谓之黄山云雾”,主要形容一种清冽润爽的感受,可意译为brisk/refreshing/quenching flavor;而“雅韵”给人的感受是香气清鲜持久,滋味甘美醇厚,可意译为delicate/smooth/opulent/silky flavor。若是直译为sophisticated/elegant,反而略显厚重,与本味不符。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选项中,smooth一词是常见的红酒术语,其意义为口感均匀醇厚、味觉感受偏甜,可以同时表达甘、醇两个意思。如《华尔街日报》专栏作者莱蒂·蒂格(Lettie Teague)曾在调查后得出结论:红酒爱好者提到smooth时,大多是用于形容口味偏甜的种类。
又比如,铁观音之“音韵”(又称“观音韵”)和冻顶乌龙之“喉韵”有一些共通之处,都表示吞下茶汤后口中持久的回甘,其区别在于铁观音的回甘感受更强烈,绵长持久,而冻顶乌龙的回甘感受较为轻盈缥缈。从抽象的层面而言,有外国的品茶博客将“音韵”翻译为a rhythmic or musical characteristic,若要具体解释,或可说这是a lasting sweetness。而冻顶乌龙的“喉韵”,有平行文本直译为throat feeling,稍欠达意,有时可以根据表意倾向,意译为更淡的sweet undertones,或是a subtle sweetness /slightly fruity finish / taste that lingers in the throat / taste that remains on the palate。
此外,“喉韵”除了表示某些茶叶的专有韵味之外,还广泛用于品鉴其他同类型茶品。在这种情况下,“喉韵”指的是喝下茶汤后喉咙处的感觉,如甘、润、燥。借鉴常见红酒品鉴术语,可以找到对等词,如aftertaste、finish、lingering piquancy等,同样指的是吞下饮品后口腔中的感觉。其中,finish在英文语境中较之aftertaste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令人愉悦的味觉感受,更灵动。这些译法都会比直译throat rhyme要更有助于高效沟通。
还有发酵程度更高的普洱茶,属于黑茶,滋味更为复杂沉郁。其“陈韵”源自长时间发酵乃至多年储存。好的普洱茶就像好的红酒一样,一般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陈化,最终形成饱满的口感。结合时间感和味觉感受,可以翻译为aged/robust/full-bodied flavor。
茶“韵”一字多译,源于一字多义。在语言和翻译学习中,这样的现象非常常见,其背后涉及丰富的专业知识、文化内涵,值得细细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