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歌——戏曲——名歌
——浅谈湖南花鼓戏音乐与歌曲创作

2019-03-04刘镇钰欧阳觉文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19年7期
关键词:花鼓戏民歌创作

□ 刘镇钰 欧阳觉文

中国的戏曲,特别是地方小戏,大多是在各地民歌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慢慢由歌向戏走向而成的。二小戏,三小戏至增添戏剧矛盾冲突,增添个性人物,从而成为代表某一地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地方戏,如北方的吉剧、安徽的黄梅戏、广西的壮剧、云南的花灯等等,均是如此,湖南的花鼓戏亦是如此。

民歌在向戏曲过渡之时,艺人们必然会根据戏剧表演的程式,将民歌素材进行改造,既能配合好唱词,又能适合动作表演。如在一些民歌中增加方整性过门,将单节旋律变为分节歌式的结构,为突出剧情高潮、变化调式、调性等等。这些变化,使音乐的戏剧性更强,音乐更完善、完美。

既然民歌在历史的长河中,由歌而成为戏,能否又以戏的音乐为素材,反过来创作出符合当今社会生活,人民的新的审美情趣,产生出新的音乐精品呢? 当然可以,现在就以湖南籍,或在湘江边工作日久的三位作曲家的作品为例,浅谈以花鼓戏曲调为原始素材,创作出来的优秀歌曲。

一、黎锦光的《 采槟榔》 《 五月的风》

黎锦光(1907-1993) 湖南湘潭人,自小热爱民歌、小调。在其二哥黎锦晖的引领下,从事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先在上海明月歌舞班,为周璇、白虹等歌星写作歌曲,并为她们录制唱片,帮助一批有艺术表演天赋的青少年,进入电影界。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上海电影厂当录音师,为中国音乐、电影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一生创作的歌曲众多,这些歌曲很受普通群众的喜爱,流传极广,在印尼、新加坡,甚至美洲,也大受欢迎。上世纪五十年代,他还为一些著名歌曲编配成器乐曲精品,如《 送我一支玫瑰花》 等等。

黎锦光创作歌曲时,很自然地运用民族民间音乐作素材。

槟榔,产在台湾岛和海南岛,经湘潭人制作成有甜味的、能提神的、能消食的、能治瘴气的“ 口香糖”,湘潭的男女老幼都爱嚼,可湘潭并无槟榔树。黎锦光通过想象、付于美和情,所以,歌词的创意就别具一格: “ 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上爬上谁先尝”,“ 少年郎,采槟榔,小妹妹提篮抬头望”,“ 他又美、他又壮、谁能比他强”,最后,“ 我俩赶快回家乡”。多么朴质、多么温馨而又含意绵长。音乐却是“ 家乡” 花鼓戏常用的《 十字调》《一字调》 的韵味,但他不是照搬原来的曲调,更不是依曲填词,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灵活、机智、合理的运用,我们听不到一句音乐与两个花鼓戏曲牌中一模一样的旋律,作者提取了《十字调》 和《一字调》中最有特色的音节,通过变化、倒置、模仿等手法,既保持了花鼓戏的浓郁乡音,又新颖得使人爱恋。

《五月的风》 也十分精彩,听完全曲,好像是由花鼓戏中的《神调》发展而成,但将两曲谱对照,找不到歌曲中那一句与《和调》 中的乐句相同,可是,它的确是《 和调》 的味儿,那几句都是在花鼓戏中最常见的音节,典型的音乐语言。也就是说:黎老已将他家乡戏曲音乐融入到骨子里了,创作时,很自然、顺畅地“ 流” 出来,达到极自由的境界。

二、宋扬的《一根竹竿容易弯》《天上太阳红彤彤》

宋扬( 1919-2004) 别名张子秋,湖北汉川人,家庭曾是以制蜡烛为生,他从小生活在城乡下层群众中,被民间音乐的氛围笼罩着,中学毕业后,当过中小学教员。1938 年,宋扬即参加抗日文艺工作,辗转于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先后任职于第九战区流动宣传队、广西国防艺术社、湖北第四军铁血剧团。1947 年来到长,以中学教员的身份,组织进步师生、民众,与反动派进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担任长沙工人文工团团长,后调北京,担任《 歌曲》 杂志编辑部编辑组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宋扬创作的著名歌曲有《 苦命的苗家》 《读书郎》 《古怪歌》 等,其中《 一根竹竿容易弯》 和《 天上太阳红彤彤》 是与花鼓戏音乐最为密切的两首。

1948 年12 月,长 沙 的 青 少 年学生,在声援被反动政府胁迫、监禁在蓝田的东北学生,举行过请愿游行。游行前夜,宋扬从一本民谣中,选出有关团结起来力量大的词句,编成一首歌词,同时,就以花鼓戏音调谱曲,让同学们在游行时唱,只几天,此歌便流传开了,至唱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这曲调,宋扬说: “ 衬字和旋律明显来自湖南民歌” 《洗菜心》 (《 我自学入门做音乐旅程——作曲家宋扬自传》)。

我们经过比较后,可否认为:《一根竹竿容易弯》 的旋律,是由花鼓戏中多种曲牌的摘取和变化,它有《 六音神调》 的痕迹,也有《 铜钱歌》 《 洗菜心》 的影子,是作曲家在熟习花鼓戏音乐的基础上,顺口哼出来的“ 湖南民歌”。

宋扬创作的《 天上太阳红彤彤》,开头两句: “ 天上太阳啊红彤彤呃,心中的太阳毛泽东啊”。就是以《 采茶调》 的上、下句式,辅以长沙方言“ 咬” 出来的主题,后面的转句,则像《 十字调》 的唱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歌曲结束在“ 角” 音上,前进感很强,这结尾调式音级又是《六音神调》 的落音法,很巧妙,又有时代感。

用花鼓戏音乐创作歌曲最多,成就又很高的作曲家,我们以为是鲁颂。

鲁颂(1934-2012) ,原名黄道中,1934 年6 月,出生于湖南省南县一个书香世家。小时候家父管教甚严,使他有较好的文化修养,母亲的箫声,优美亲切动听,使他的音乐天赋如花绽放,9 岁,写出了歌曲处女作《 壮丁苦》。12 岁,考入湖西中学,师从段千湖学习音乐、绘画,为他后来从事文艺工作和音乐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50年初,鲁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乐手,1952 年,调入湖南省军区战士歌舞团,并于1956 年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后历任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湖南省歌舞团专职作曲。1985 年,调入湖南省群众艺术馆从事音乐研究与创作。

鲁颂一生创作音乐作品1000 多件,他的作品散发着湖湘文化的清香,特别是他家在洞庭湖畔,那里是花鼓戏最为流行的区域,这很自然地造成了他在歌曲创作时,融入花鼓戏、民间小调的韵味,湖北、湘中民间音乐,是他作为著名作曲家的底蕴。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陈贲作曲的《 布谷鸟,你叫迟了》,与独自作曲的《 今年春天绿得早》,都在世界青年联欢节晚会上演唱。这两首歌,都是以花鼓戏音调创作的。《 布谷鸟,你叫迟了》 的音乐主题源自邵阳花鼓戏《走场牌子》。

以《 走场牌子》 的主题加以发展,并借用多声部写作技巧,将春意盎然的景象与春耕时节,人们愉悦的劳动情景营造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 今年春天绿得早》,也是歌唱新社会、新气象的一首优秀歌曲。歌曲的引子部分,几乎直白地照搬了花鼓戏《 嫂子调》 的过门,湖南味儿直冲耳膜,但歌曲的第一句,作者做了点“ 手脚”,将原曲调的第一、二小节互换,鲁颂自称为“ 颠倒法”,这个“ 法”,既保留了花鼓戏的原味、又出了新意,特别是歌曲的旋律发展中,将《 嫂子调》 的代表性乐汇,反复运用。

鲁颂先生可能对《 嫂子调》 情有独钟,在写作《 辣椒歌》 《 长沙欢歌》 《 跳春光》 等歌曲时,多多少少都有湖南花鼓戏《 嫂子调》 的痕迹,但这几首歌,听起来又都有不同风格,不同味道,这就是一位成熟的作曲家的本领,他不但能自如地运用民间戏曲、小调,又有高深的写作技巧。

我们以为,地方戏在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中,离不开民歌,而到新时期,创作新的音乐作品,也可到戏曲中汲取营养,那也是一座音乐宝库啊!

猜你喜欢

花鼓戏民歌创作
论数字时代湖南花鼓戏的整合传播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湖南花鼓戏
浅谈锣鼓在花鼓戏中的作用与发展
《一墙之隔》创作谈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创作随笔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