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澜沧江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勘查实践研究

2019-03-04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22期
关键词:黄铜矿澜沧江断裂带

缪 畅

(云南有色地质局三一七队,云南 曲靖 655000)

云南澜沧江铜矿床位于欧亚古陆与冈瓦纳古陆的碰撞挤压带上,属于特提斯型造山带与环太平洋造山带的交汇位置,由于该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受到地质构造特征的影响及良好的成矿条件,使得该地区铜矿床成为了目前矿产资源研究领域中重点研究的内容[1]。同时,该地区铜矿床是目前众多有色金属及贵金属中最具有找矿前景的矿产资源腹肌的区域,并已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矿产资源后备基地。通过对该地区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勘查实践进行深度剖析,为该地区未来的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云南澜沧江铜矿床地质特征分析

1.1 矿区地层特征

云南澜沧江铜矿床按照地层的岩性划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上三叠统芒汇河组基性的流纹质火山岩,另一类为中三叠统忙怀组基性的火山岩。由芒汇河组主要组成可以看出,该地层具有强烈的脉动喷发特点,且铜矿床覆盖范围内包含6个规模较大的火山喷发旋回[2]。

通过对火山喷发旋回进行划分可以更加快速的找出勘探的目标区域和目的层,从而有效的降低勘探的成本和风险。铜矿床覆盖的地层中,每次火山喷发旋回的过程中,顶部的气孔由于其特殊的发育和结构,使得周围岩石表现出红褐色和紫红色,而中下部位置的过渡阶段呈现出灰绿色的致密块结构熔岩[3]。由于在火山喷发时炽热的岩浆由火山顶部沿缝隙流出,总体呈现出向外呈面状或线状溢流,导致该地区形成了各种类型的熔岩和角砾熔岩。根据火山喷发旋回可将云南澜沧江铜矿床地层大致分为三段,由上至下分别为:第一段,一套完整的高钾流纹质火山岩及碎屑岩构成。岩石类型主要包含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角砾岩、玄武岩等。在该铜矿床中第一段的地表出露很少,主要呈现出钻孔结构。各类岩石的岩性主要以红褐色流纹质角砾岩为主;第二段,中下部位置主要为紫红色斑状灰长岩为主,顶部呈现出红褐色、灰绿色的气孔状和斑状的闪长岩,同时第二段也是该地区铜矿床金属及分金属元素赋存丰富的层位之一;第三段,下部位置主要以灰绿色块状玄武岩为主,上部分布众多灰绿色孔状花岗岩,局部可见少量火山集块岩存在,在该区域内南北方向上夹有一条紫灰色硅质岩条带,其厚度约为650m~720m。

1.2 矿区内部构造特征

云南澜沧江铜矿床由于受到南北方向上的澜沧江及东西方向上深度较大的断裂带影响,铜矿床区域整体呈现出十分发育的断裂构造,与该地区铜金属及其它金属矿产资源的成矿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也是主要的导矿构造和重要的赋存空间[4]。

按照铜矿床断裂带的大致走向可将其矿区内部构造大致划分为三个方向上的组成,分别为东南方向、南北方向和西南方向断裂带,且这三个部分的组成使得铜矿床整体呈现出环状和放射状的特征。其中,东南方向和南北方向是主要的控矿断裂带。表1为铜矿床两种主要断裂带的基本断裂特征。

该地区铜矿床主要褶皱构造集中在澜沧江南段,属于区域上张导山复式向斜的次级褶皱构造,总体成南西30°~40°方向分布。向斜形成的过程主要是受到断裂带两侧挤压的作用产生的,同时向斜的形成对于该地区铜矿床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1.3 矿床矿体特征

云南澜沧江铜矿床目前已被发现的大规模工业矿体及蚀变矿化体有15个,在不同的亚段中都有分布,产生矿体及矿化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到了构造及岩石岩性的控制,铜矿床中最常见的金属矿化体为黄铜矿化体和黄铁矿化体。从矿体的类型上对铜矿床进行划分,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为呈透镜状的矿化体类型,该矿化体从剖面上又呈现出阶梯状,是由众多个规模较小的矿化体群构成,通过不同小规模矿化体搭建,形成了一个产状倾斜严重的大规模矿体,倾斜角度为72°~86°,受到断裂带及破碎带的控制。这一类型的矿化体中,金属元素的品味相对较高,是目前已知的矿床当中最重要的矿体类型。

表1 云南澜沧江铜矿床两种主要断裂带基本断裂特征

第二种为产状陡倾的矿化体类型,这种类型矿化体特征主要受到破碎带的控制影响,从平面及剖面看,均呈现出不连续性的透镜状小规模矿化体群构成。矿化体厚度通常在0.9m~4m,厚度相对较薄,但延伸较长。主要由黄铜矿和黄铁矿组成,整体呈现出细脉状。蚀变主要以碳酸盐化为主,且黄铁矿和黄铜矿的发育较不完整,与第一种类型的矿化体相比,蚀变程度不高。

第三种为石英脉型铜铁矿化体类型,其中石英脉发育较为明显,该类型矿化体受到破碎带的控制影响,结构、形态与前两种类型矿化体相比更加简单。矿石类型较为单一,以黄铜矿为主,矿石品位普遍较低,黄铜矿化发育不明显,蚀变程度与前两种类型相比更低。

1.4 围岩蚀变特征

云南澜沧江铜矿床的铜矿化具有较强的蚀变伴随,主要的蚀变类型包括黄铜矿化、绿泥石化、云英岩化等。其中黄铜矿化与铜矿床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且矿化发育较为广泛[5]。黄铜矿化是该铜矿床重要的热液蚀变类型,常在围岩、矿体中呈现出浸染状,粒度通常为0.004mm~0.2mm。图1为该地区铜矿床矿化蚀变的分带特征。

图1 云南澜沧江铜矿床矿化蚀变分带特征

图1中1表示为以斑铜矿为主的黄铜矿体;2表示为基性火山岩围岩;3表示为断裂带;4表示为铜铁矿化体。从该地区铜矿床矿化蚀变分带特征可以看出,矿体的上半部分主要以斑铜矿的黄铜矿体类型为主,进一步向下过渡为黄铁矿化体,其中金属元素铜的品位降低了0.3%~0.65%,同时证明铜金属的富集与矿石的类型有关。

2 云南澜沧江铜矿床找矿勘查实践研究

通过本文上述对云南澜沧江铜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可知,该地区矿体的掩埋深度较深,倾斜坡度较大,同时矿床表面不具有直接进行勘查施工的条件,因此,针对该地区的找矿勘查应选用地表施工钻探方式进行。

具体的勘查流程为:采集该地区铜矿床历史资料并将其进行二次利用;对该矿区矿床定位规律进行研究;完成找矿区域靶区预测;结合先进找矿技术及手段;进行工程施工验证勘查;根据勘查结果完成勘查研究报告。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对矿床工程布置和施工应当按照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由稀疏到紧密,分步骤、分阶段的完成勘查工作。在钻探施工过程中,应增加拼装式钻台平台的引入,首先对已知的钻探位置进行控制,再根据勘查的适应程度,向四周不断扩展,结合该区域实际地质特征对钻孔的位置适当进行调整。根据上文可知,云南澜沧江铜矿床内部向斜构造、矿区第二段地层、呈透镜状的矿化体类型、黄铜矿化蚀变特征等对铜矿床的形成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因此,应对这些位置进行深度的勘查,从而获得准确的找矿方向。

3 结束语

通过本文研究,初步找出云南澜沧江铜矿床重要的成矿条件及成矿有利位置,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将应用更多的勘查技术,对该地区铜矿床进行更加深入的勘查研究,推动整个云南澜沧江地区矿山地质和矿床研究水平的进步。

猜你喜欢

黄铜矿澜沧江断裂带
冷冻断裂带储层预测研究
典型杂质矿物及离子对黄铜矿浸出影响的研究现状
依傍着澜沧江的秘境 临沧
黄铜矿吸附O-异丙基-N,N-二乙基硫氨酯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澜沧江源头
综合物化探在招平断裂带中段金矿深部找矿的应用
澜沧江之波
澜沧江之恋
机械活化黄铜矿浸出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