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林科院助力海南热带森林可持续发展

2019-03-04王建兰

中国科技财富 2019年2期
关键词:红树林公益林热带

文/王建兰 崔 凯

青山连绵,云雾飘渺;古木参天,藤蔓缠绕;溪水潺潺,鸟鸣啁啾。200多万公顷热带雨林,森林面积占全省陆地面积60%以上。2005年,尖峰岭作为唯一的热带雨林景区,入选中国地理杂志评选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这,就是海南。

2018年4月13日,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这个重大决策,彰显了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决心。

作为国家级林业科研机构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简称中国林科院),始终秉承“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原则,早在2003年,携手国际竹藤中心,与海南省人民政府签署了《海南省人民政府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书》。15年来,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资源信息研究所、热带林业研究所、湿地研究所等,在海南组织实施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行业专项、院地合作、国际合作等在内的一大批科研项目,为海南省在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沿海防护林研究与示范、热带森林可持续经营、热带森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沿海退化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维持与自然恢复策略研究、生态公益林动态监测等方面提供了卓有成效的科技支撑。

建立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1962年始,以中国林科院热林所为技术依托单位的“国家林业局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简称生态站)在海南尖峰岭诞生。由此,生态站在热带林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森林碳汇计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1999年,生态站入选科技部管辖的首批9个国家级生态站之一,为林业部门入选的首批2个生态站之一。2009年,被科技部评为“全国优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李意德研究员荣获“全国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先进个人”。2013年,生态站被人社部和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林业先进集体”;2018年,李意德被评为“全国林业先进工作者”。

2016年,由生态站李意德等牵头、海南文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参与完成的《海南生态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出版。这是以生态站为主的多个野外台站,利用多年对热带森林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游憩等八大生态服务功能的监测研究数据为参数进行的评估研究。是首次对海南生态公益林所产生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进行全面量化、具有较高权威性的技术成果,体现了海南生态公益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正确认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促进海南生态省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以生态站长期监测成果为基础,生态站开展了海南生态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评估表明:海南生态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年总价值为1262.41亿元(以2012年生态公益林为基数)。近年来,组织开展了热带雨林负离子、PM2.5、PM10等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结果显示平均负离子浓度为每立方厘米4230.7个;PM2.5指标平均值仅为每立方厘米10.3微克,PM10指标平均值仅为每立方厘米18.0微克,空气质量等级均为“优”。

开展生态建设动态监测研究

“八五”始,中国林科院热林所仲崇禄研究员领衔的木麻黄研究团队、廖宝文研究员领衔的红树林研究团队,在海南省持续开展沿海防护林木麻黄和红树林科学研究,与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海南大学、海南岛东林场、东寨港保护区、文昌林科所、临高林业局等多个海南林业科研、高等院校和林业生产单位合作,先后在海南沿海推广种植了木麻黄防护林10多万亩,恢复重建红树林2万多亩;建设了“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拥有红树林湿地3300公顷。“红树林快速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获得了2015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海南岛海岸带生态修复与重建关键技术”2016年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十二五”以来,中国林科院湿地所多个团队在海南文昌市清澜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红树林湿地动态监测与健康评价技术等研究,提出了红树林寒害高光谱快速检测和预警技术,建立了红树林湿地分布动态变化多光谱遥感监测技术,探讨并优化红树林动态变化空间模拟模型,建立红树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典型红树林进行评价。近年来,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碳汇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等开展研究,建立了红树林湿地寒害及富营养化实时监测预警技术及管理平台,为红树林湿地保护利用、科学管理及区域生态安全建设提供了数字化决策依据和技术平台。

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臧润国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海南岛热带天然林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研究。通过20多年的研究,阐明了海南热带天然林生物多样性形成、维持和恢复机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热带林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的理论体系,发展和完善了天然林生态系统保育和恢复的理论体系,同时也为我国物种丰富林区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完成国家行业标准3项,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海南省高校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林科院重大科技成果奖。

到了90年代始,中国林科院资源所多个专家团队到海南开展合作科研,累计投入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黄清麟研究团队开展了热带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热带森林景观恢复、热带天然商品林生态补偿和热带森林游憩资源调查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中国热带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热带森林景观恢复理论与技术、热带天然商品林生态补偿机制和热带森林游憩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等,建立了相应试验示范点。陆元昌研究团队开展了热带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热带中部山区次生林可持续经营等系列理论和技术。近年来,针对热带沿海防护林退化问题,与海南省林科所生态研究室合作,在文昌市开展木麻黄退化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研究,提出了热带滨海地区低效、退化人工林健康经营等系列技术模式和手段,帮助海南省林科所完成更新恢复造林1000多亩。张旭研究团队开展了高分遥感、主被动协同监测技术在生态公益林动态变化监测方面的应用研究,研发了公益林资源卫星监控平台,通过与国家林业高分遥感应用平台的对接,实现了覆盖海南省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获取,以及对卫星遥感数据的处理与专题解译,提取了海南省全域生态变化监测信息,制作了生态变化检测专题图和分析报告。通过GIS地图,展示了海南省各县市高分影像底图和生态变化监测可视化专题图。与海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心合作,对海南中部生态核心区的白沙、昌江、琼中、五指山四个市县的公益林资源开展卫星监控,共发现变化斑块451个,涉及7个管辖单位,实现了高频次、及时快速发现辖区内人为干扰和林地破坏行为,实现了最大程度地保护海南公益林的业务目标。

提供可靠智力支持

2005年,海南省林业局与中国林科院签订了“热带林业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班”协议书,委托中国林科院负责招生和培养热带林业方面的农业推广硕士,包括保护区管理、森林保护、森林经理、热带林业和林业经济5个专业,截至目前已为海南培养硕士研究生24名,为改善海南林业人才队伍结构、提高海南省林业系统骨干整体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1年,中国林科院专家蒋有绪、唐守正、宋湛谦、盛炜彤、张守攻等,提出了设置海南省林业厅的建议,强调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也是我国热带森林主要基地。独特的热带景观与海洋生态系统,以及优质的生态环境,特有的民族文化造就了海南这张独有的名片。因此,海南的林业发展不仅对推动海南生态和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国家生态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意义。

2018年,唐守正院士与海南共建了首个“林业院士工作站”,双方在热带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热带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检测体系建设、林业科学数据平台建设及运行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探讨我国热带地区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途径。

猜你喜欢

红树林公益林热带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海岸卫士——红树林
热带风情
生态公益林管理问题及对策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热带的鸟儿
T 台热带风情秀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走过红树林
让公益林保护利用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