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
2019-03-03鲁昆洪
鲁昆洪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民族干部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优秀的要放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1]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民族自治地方国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0.2%,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3,少数民族干部约占全省干部总数的1/3。[2]云南要补齐短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靠干部,重点是少数民族干部。加强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础,也是推进新时代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
“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3]2014年10月经云南省委批准,依托云南民族大学成立了云南民族干部学院,是全省唯一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干部和从事民族工作干部的省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学院由省委领导任名誉院长,省委组织部领导任院长,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云南民族大学领导任副院长。学院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全省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截至2018年12月,共举办各类主体班、委托班、送教下乡班和外国政党干部培训班168期,培训学员18654人次,学员综合满意度98%,逐步探索出一条边疆民族地区举办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的路子。
一、云南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一)明确办学定位,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
一是将锻造少数民族执政骨干队伍、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确保党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薪火相传作为学院教育培训的出发点,努力把学院打造成为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民族工作信息中心和智库、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和民族干部之家。[4]二是聚焦国家战略,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贯彻为少数民族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方针,形成立足边疆、服务民族、应用为主、因需施训的教育培训特色。三是充分利用学员和校友资源,拓展与民族自治州、县开展合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干部教育、科技服务指导、双语人才培养等提供支持,聚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努力发挥资政作用。
(二)突出民族特色,加强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一是坚持质量立院、特色兴院、品牌强院,重点打造少数民族年轻干部培训班、少数民族执政骨干专题班、民族工作者培训班、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等精品班次。二是在培训对象上,参训学员覆盖了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区、142个民族乡和25个云南世居少数民族。[5]P374、P413三是在培训内容上,坚持以边疆民族地区科学发展需要、干部履职尽责需要和民族工作迫切需要为导向,开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解读、民族事务治理与领导力提升、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模块20余门精品课程,形成了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课程体系。四是在培训师资上,聘请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省部级、厅局级领导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负责人、基层干部、乡土人才等组成一支精干合理的兼职教师队伍。
(三)强化党性原则,坚持理论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一是强化理论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各类班次的必修内容,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强化党性修养,促进廉洁从政。将老山基地、杨善洲林场、扎西会议会址、祥云红色传承基地、云南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等作为党性教育基地,引导学员传承红色基因,永葆政治本色。三是强化实践锻炼,增强宗旨意识。组织学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贫困地区和建档立卡户,了解基层情况和群众疾苦,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强化学风建设,促进作风养成。在培训中严格执行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学员管理的规定,端正学习态度,营造良好学风。
(四)创新培训方式,探索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新模式
一是教学方式创新。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结构化研讨、专题调研、学员论坛等方式开展教学,加强训前、训中、训后各环节的流程控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到现场的方式,安排重点班次的学员到上海、浙江等沿海地区考察学习;建立了石林台创园、玉溪大营街、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大理洱源郑家庄民族团结示范村、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等现场教学点。二是管理改革创新。建立了院领导牵头的教学工作委员会、质量评价委员会,院领导联系培训班,集体研究教学方案等机制,促进培训工作规范化。三是培训模式创新。坚持课堂讲授与现场考察相结合,课程教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员经验交流相结合,行动学习与在线学习相结合,形成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参与互动的培训模式。
(五)彰显大学优势,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是学院身处云南民族大学校园,依托民大长期从事民族干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优势,不断探索民族干部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跟踪培养的新机制。二是利用学科专业优势,开展外国政党干部培训。借助云南民大开设的15个东南亚、南亚非通用语种专业及专任教师队伍,从2016年起已承接了中联部安排的老挝、越南、缅甸等多批次干部考察及培训任务。三是整合优质资源,利用民大现有软硬件设备设施、教学科研团队加强学院建设,不断夯实学院教学、科研、后勤、行政管理工作基础。四是组织学员参加大学生科技节、艺术节等校园活动,让学员充分领略多姿多彩的大学文化;鼓励学员走上大学讲坛,为大学生开展讲座等,营造浓郁的学院文化氛围。
二、当前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民族干部教育培训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中央作出大规模培训民族干部,大幅度提高民族干部素质的战略部署正当其时。但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的意义认识不到位,有的领导干部忽视教育培训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影响了培训的效果。调研显示,在影响参加学习培训的主要因素中,“领导重视不够”占10.5%;此外,一些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站位不高,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调研显示,当前受训干部的主要问题是,“内生动力不足,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占51.3%;有的干部认为参加培训就是来“镀金”,这样的干部占3.9%;有的干部认为外出参加培训是对繁忙工作的一种调剂,“利用培训休息一下”的干部占4.2%,“结交一些朋友”的干部占3.75%。因此,有的干部参加培训“不为学习为休息”“不为交流为交际”,主要心思没有用在学习求知上,而是放在会友联络感情上。
(二)民族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适应跨越发展的要求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边疆民族地区发展起点低,发展动能弱,脱贫攻坚任务重,要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等多重任务,一要比学赶超,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二要培养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然而,受民族地区发展水平的限制,民族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据调查,民族自治地方县、乡干部,经济管理类干部有近80%的没有系统学习过经济学理论,行政干部有近90%的没有系统学习过行政管理相关学科理论,75%的党政干部没有接受科技培训的经历。[6]民族干部队伍呈现“三多三少”的特点:懂党务和行政的干部多,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少;懂农业的干部多,懂工业和高新技术的干部少;懂生产的干部多,懂经营管理的干部少。[7]表现为:工作前瞻性和创新性不足,驾驭全局和推动社会事务管理能力较弱,运用新发展理念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不多,与民族地区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
(三)培训内容不利于民族干部综合素质的提升
机制化的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任务而言,以强化党性教育、党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道德品行等规定内容为主。而现代管理知识、业务知识、科学人文素养方面讲授不够,富有时代气息和实践特色,务实管用,易学、易懂、易用的内容更少,以至于出现了干部需求多样化与干部教育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调研显示,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训用结合不紧密”占34.2%,“顶层设计不科学”占30.3%,“考核评估机制不健全”占29.4%,“培训质量不高”占26.8%。教育培训的方式较为单一,培训内容区分度不强,甚至出现个别教师“一门课程讲几年,一个案例打天下”的现象,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无法引起学员共鸣。
(四)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激励约束缺失
一方面,从参训学员来说,民族地区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自然环境等条件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族干部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对新的思想观念、新技术了解不多。调研显示,干部工作时间之外获取知识的方式,“听广播、看电视”占30.3%,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半小时到1小时”占32.1%。在一些干部中,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保守、畏难的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干事创业精气神不够。另一方面,从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来看,受经费、人员编制、组织管理等方面原因,培训机构在校园环境、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学设备上不同程度存在陈旧、滞后现象,无法形成高效的、现代的文化氛围,调研显示,学员对培训机构提出的要求中,“改善办学条件”占31.3%,“加强管理服务”占32%,以至于学员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也不高。
(五)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不够优化
一是培训机会不均。省、州市机关民族干部培训机会多,而一线民族干部培训机会少;厅局级干部、县处级和乡科级正职干部培训机会较多,而县处级和乡科级副职干部培训机会少;村(社区)民族干部很难有机会参加培训。二是培训目标不细。没有明确区分不同岗位、不同职务层级干部的教育目标,使培训过程“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调研中,学员提出培训机构“教学设计不够”占50.4%。三是培训内容不实。理论方面的内容讲授的多,理论联系省、州、县情不够;理论体系讲授的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性内容不多。四是培训时间和学制不科学。调研中学员反映,现行的部分班次,培训时间段的安排不合理,存在突击培训和完成任务走过场的情况。培训班的学制随意性较大,长短结合不够,没有根据培训目标和任务科学确定。五是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骨干教师较少,教师知识更新不够,有的教师实践水平甚至不如学员,教师在理论功底、教学技能、经历阅历、多媒体技术运用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调研中,学员反映“提高师资水平”占19.8%,“改进教学方法”占44.3%,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三、新时代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路径
(一)坚持姓党,牢牢把握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的政治方向
民族干部学院建立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培养一支政治上坚定不移跟党走、工作上勤奋踏实有能力、作风上深入群众有威信的民族干部队伍,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一是始终坚持理论武装。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干部全面学、系统学、深入学,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二是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党校姓党,是办好党校、保证党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障。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始终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各项工作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恪守党的政治纪律。[8]三是始终围绕中心任务。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民族干部深化改革的能力、推动发展的能力、治理民族事务的能力、履行从严治党责任的能力,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有力支撑。
(二)注重德才,培养造就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好干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时代潮流的变化,培训机构要把“好干部”标准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目标,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加强思想武装,帮助民族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二是加强党性教育。把党性教育作为干部学习培训重要内容,重点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国防意识、净化灵魂、奉献精神等内容,教育民族干部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群众观做人,以正确的事业观干事。三是加强能力培训。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设计培训主题,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履职需要定制培训菜单,既提升民族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又帮助其解决思想疑虑、本领恐慌、干劲不足的短板。
(三)打民族牌,强化办学质量实施精准施训
一是优化课程设置。将民族团结相关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设民族关系与国家治理、跨境民族与国家安全、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民族事务治理与卓越领导力、抓党建促脱贫、特色产业培育等课程体系。二是创新教学方法。针对民族干部特点,突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综合运用研究式、体验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三是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班次。根据形势发展和民族工作实际需要,在培训内容上逐渐形成特色板块和体系,打造精品班次。四是加强实践教学及现场教学点建设。立足于时代发展,根据区域发展与民族特色、班次主题和学员需求等,安排与教学主题相匹配的实践教学及现场教学点。五是培养促进民族团结的表率。教育引导民族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让“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入脑入心。
(四)整合资源,全面提升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水平
一是扩充师资库。选聘一批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延揽一批有多元文化背景、懂跨文化交际的优秀人才投身民族干部教育,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二是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坚持多途径选才,多机制用人,不断优化管理队伍结构。通过跟班锻炼、多岗位学习、学术交流等,培养一批熟练掌握培训管理方法、实践经验丰富的培训管理队伍。三是加强内部治理。进一步完善干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完善培训机构办学体制和内部治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四是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坚持以学员为中心,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手段,注重改善学员餐饮、食宿、文体等条件,及时回应学员关切。
(五)突出从严治理,把正风肃纪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
一要从严治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干部院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抓好教职工队伍优良传统教育,营造实事求是、求真向善的良好风气,以好的校风带教风促学风。坚持勤俭办学,厉行节约,使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成为反“四风”的表率。二要从严治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高举党的理想信念旗帜,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自觉维护党的威信和形象。三要从严治学。把校纪校规立起来,教育引导学员珍惜培训机会,为学员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同时,更要严格管理和监督。加强对学员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学习成果的考核和通报,完善学习培训档案记载,及时把培训记录反馈学员派出单位和组织人事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