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人浇花春满园

2019-03-02黄美凤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科院文学教材

黄美凤

2009年,我进入湖南省郴州市教科院从事中学语文教研工作。在我到学校听课和调研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向我反映,作文教学实在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完全属于“盲人摸象”,希望我能够帮助他们找到作文教学的有效路径。经过大量的分析论证,我认为作文教学的盲区主要是缺少序列性明确、系统性完整、操作性强的配套教材,导致教师教得随意,学生学得笼统。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能够巧妙地用好现行教材中的写作因子,实现读写联姻。于是,我开始酝酿进行“读课文学写作”研究,并在2010年玥向湖南省教科院申请立项,由此开启了我的作文教研之路。

一、面向学校,基于學生,开展“读课文学写作”教学研究

如何开展研究并能取得良好效果?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做研究不能搞形式,走过场,摆花样,闭门造车;要接地气,下学校,才能出成效。一枝独秀不是春,只有发动全市有兴趣的初中语文教师参与研究,才能使研究有活力,才会让研究有意义,才是真正的研究。我把自己的想法跟各县(市/区)的初中语文教研员进行了交流沟通,得到子他们的积极响应,马上就有六个县(市/区)报名参加,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根据总项目的特点,我把总项目“读课文学写作”研究分成若干个子项目,让他们自己选择研究内容,再挑选所属县市区的学校分头研究,最后完成总项目的研究任务。消息传出后,很快就有14所学校报名参加(后来发展到24所),人数达200多,很多学校和教师对这个项目非常感兴趣,觉得这是他们一直想做却没有机会做的事情,而且他们认为在这个庞大的研究队伍中很有归宿感和成就感。

为了将作文项目研究落到实处,出好成果,一方面,我在全市开展初中语文教师“读课文学写作”赛课、论文评比、教案设计、课件评比等活动,广泛征集相关资源;另一方面组织部分有经验、有兴趣的教师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作文教学要求,认真挖掘、梳理了人教版1-6m课文中的96个写作训练点,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科学编写了初中作文指导教材《跟课文学作文》全六册,构建了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写作体系。2014年12月,“读课文学写作”项目因为有效带动了我市24所学校200多名语文教师参与研究,成果丰富,研究效果较好,受到了省教科院领导的高度好评,被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为项目成果一等奖,并被安排在2014年11月召开的湖南省第二届教研(备课)组建设现场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在全省产生了极大影响。

项目获奖后,我并没有因为大功告成而停下脚步。2015年5月,我以基于该项目成果的新课题“初中阅读文中写作资源开发与利用”再次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申请立项深入研究,继续修订完善研究成果。2016年12月,课题结题并获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优秀课题,作文指导教材《跟课文学作文》也由湖南师范大学正式出版。该指导丛书受到了省内外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极大关注,一些县市教育局将该书列入了全县初中学生读书计划,很多学校作为校本教材加以使用。

在作文教学研究的道路上,我渐渐尝到子一种收获果实的喜悦,虽然成绩不惊天动地,但也让我明白了“办法总比问题多”的道理。

二、依靠教师,健全制度,扎实搞好研究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与修养。扩大作文教学研究视野

因为参与研究的教研员多是兼职,教师都来自一线,对项目研究的背景与前景不甚了解,在研究的过程中大多数只有感性零碎的经验,对于项目的开展比较被动,必须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初期,我就安排了几批项目组成员培训活动,组织大家学习相关理论,广泛搜集国内外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成功案例,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分析项目研究的意义和预期目标,落实项目研究责任,大大提高了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增进了教师们对项目的理解与把握。

(二)分工协作,统筹兼顾。促成研究的个性与共性融合

“读课文学写作”研究由郴州市6个县(区)的24所学校,共200多人共同承担,面广人多,子项目分类众多。因此,项目研究既有子项目的分项研究,又有核心组的统筹兼顾,形成了“一个中心、若干支纹”的协作机制。

一个中心。以总项目组为中心,统筹研究方向和研究进程,进行研究引导和成果交流。总项目组定期开展“读课文学写作”研究的专题写作教学示范课、观摩课、探索课、汇报课、“比武”课、送教下乡课等,打造优质作文教学课,举行“读课文学写作”研究的专题论文评比,催生项目理论研究成果;建立项目网络空间与QQ群,促进项目研究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扩大项目研究覆盖面;定期举行项目研究经验交流活动,加强项目的跟踪管理,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若干支线。充分发挥了各子项目组成员的研究作用,立足学校,立足教学,立足文本,围绕“读课文学写作”总项目,选择适应本校师生教学需求和特点的分项目进行研究;以集体讨论、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文本和教学实践探究;通过作文竞赛、课外实践成果评比等方式,鼓励学生对写作技巧进行有效的实践探究,促使学生的技巧学习需求强化、定型;积极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提升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形成子项目的研究个性。

(三)交流碰撞,辐射共享。探寻读写结合教学之道

一是组织项目的培训、交流活动,进行项目研究的理论指导和过程检测,及时总结工作经验,认真做好阶段性小结,及时矫正研究行为。如要求一期-计划-总结、参与研究的学校工作汇报及经验交流会议、全体参研单位代表参加的教案系列编写工作碰头会。还特别邀请了湖南省教科院马智君、吴雁驰两位特级教师对项目给予相关的培训指导。

二是组织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推进项目工作开展。如2010年10月,“读课文学写作”研究课例“读《小石潭记》,学写游记”一课在“湖南省有效教学研讨会暨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华东师大郑桂华教授对此课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与会观摩教师也对这种读写结合的作文教学方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2013年4月,市教科院举办全市“读课文学写作”赛课活动,赛课结束后,又有8所学校要求参加项目研究。2013年12月,在“湖南省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比武”中,“读课文学写作”课例《精雕细琢抒真情》获一等奖,再次引发了参会教师的极大兴趣,希望能够有机会参与。2015年5月,我代表项目组参加了在安徽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基本功展评”活动,“读课文学写作”课例“妙用拟人赋灵性”获一等奖。现场说课结束后,与会教师纷纷向我索要电话,以期能够使用我们的成果。2016年,项目组在全市多个县市区开展送教送研活动,亲自示范、具体指导一线教师“读课文学写作”,受到了一致好评。

三是每年上半学期举行全市“读课文学作文”教师论文、教学设计评比;每年下半学期举行全市“读课文学作文”学生作文大赛。活动的开展让“读课文学作文”的理念和方式深入了师生心中,全市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读课文学写作”热潮。

(四)加强互动,及时总结,突出研究的辐射带动作用

为了指导好“读课文学写作”研究,我创建了专用QQ群,每位項目组成员均可享用,与项目核心组、与其他子项目组网络通畅,随时交流研讨信息。同时,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郴州市教科院教研网络,建立与全国各地相关研究机构和教学专家的广泛联系,为项目人员提供学习资料、教学经验,拓展交流平台。杨心项目组每期召开一次研讨会,修订研究内容,交流研究经验,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进行认真总结、提炼。借助全市性的示范课、“比武”课及借助《郴州教研》杂志,推广研究成果,推荐研究经验,扩大研究影响。

三、众人浇花,春色满园,项目研究初见成效

从2010年到2016年,六年的研究与探索,“读课文学写作”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基本解决了读写分离的问題

本研究以教材为切入口,在阅读中突出写作指导,有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淀写作素养,将语文知识、阅读、写作三大板块相融合,以读促写,读写相宜,搭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畅通桥梁。

(二)形成了明确而完整的作文教学理论体系

本研究率先提出了“基于教材读写结合重构作文教学体系”的观点,并在《语文教学通讯》2016年B刊第6期公开发表。除此之外,项目组还有一百多篇论文、教学设计等在各种刊物发表或获奖,形成了一系列的“读课文学写作”的认识,比如:“读课文学写作”目的在于搭建教材阅读与学生写作之间的桥梁;“读课文学写作”必须从“读课文”出发,将教学重点落在“学写作”上;“读课文学写作”要注意将教材的知识序列与初中生写作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协调起来;“读课文学写作”要处理好模仿与创新的定位;等等。

(三)构建了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系列化写作教程

本研究按照化粗为细、化整为零的教学策略,对教材中的写作要素、写作教学资源进行了逐一分析提炼,科学拟定了96个写作训练点,整理出了一条“读课文学写作”的技巧训练序列。96个训练点分三年完成,每学期安排16次大小不同的写作训练。每次训练的写作技巧对应相关课文,并且强调一课一得,训练点集中,技法运用指导具体到位。这一作文训练序列,形成了分年级、分体裁、分技巧的作文体式,明确了“(教什么)写什么”的方向性和“(怎么教)怎么写”的操作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初中写作教学无本可依的弊端。如七年级上册:

(四)精心打造了“读课文学写作”的作文课堂教学基本范式

综合篇“导、读、探、练、展、评、改”七个流程与基础篇“方向盘——标本园——知识库——金手指——演练场——资料包”前有引导,中有指导,后有疏导的课型基本范式,体现了从阅读到写作、从模仿到创作的学习规律,实现了从教材出发到简单模仿,终至自我创造的写作目标。

课堂模式范例:

(五)影响范围广

研究源于教学三线,服务于教学一线,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参与研究的学校的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推动我市的作文教学走上了有序有效的道路。“以读促写”的教学理念和“读写一体”的教学范式得以广泛播撒,极大地促进了我市初中写作教学的深入探索,形成了写作教学的新格局、新面貌。同时,本研究植根教学一线,将教学与科研紧密融合研究者就是实践者,在研究中培养了一个研究型教师群体,提高了他们使用教材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目前,我市的写作教学已驶入一条轻负高效的快车道,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正是得益于他的这个建议,我才引领教师们在作文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才会累并快乐地用“匠心”筑作文教学研究之梦。

猜你喜欢

教科院文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们需要文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教育局同仁到市教科院考察交流
An Analysis of Mobile Equipment on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Development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6年总目录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