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在现代成衣设计中的表达形式
2019-03-02倪进方
宋 瑶,倪进方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925)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穿衣品位的追求和自我个性的表现欲望越来越强烈,批量成衣生产已不能满足当下人们对个性表达的需求,成衣设计不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一种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解构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纵观中外服装发展历史,服装中的解构手法和解构现象屡见不鲜。成衣设计师通常将整块布裁剪成规则或不规则的碎布块,从色彩、纹理、图案等方面进行拼合,作为服装设计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形态上符合服装的形式美法则。因此,本课题主要针对解构主义进行研究,与现代成衣设计相结合,提供了创新思维的研究方式。
1 解构主义概述
解构主义是在后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中产生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意识形态,起源于哲学家贾奎斯·德里达(Jacque Derrida)基于对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的批判。它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法国“五月风暴”中兴起的一种新思潮,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引起轰动。解构主义理论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渊源。它是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和标准的批判,运用分解的思维,强调打碎、重组、叠加、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的统一,创造出支离破碎的不确定感。作为一种独特的设计手法在服装发展史过程中独树一帜。
1.1 解构主义的现状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理论出现于现代主义之后,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建筑界。20世纪90年代,解构主义开始应用于服装领域,在欧洲和日本较为盛行。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在哲学、美学和设计史上有着独特的贡献,对于20世纪后半期艺术领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服装解构主义设计大师主要有:以解构实验知名的英国设计师胡赛因·查拉扬(Hussein Chalayan),对成衣技术和传统的缝纫法进行界定的比利时设计师马丁·马歇尔(Martin Margiela),被誉为“面料魔术师”的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川久保玲(Rei Kawakubo)和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
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服装解构主义设计师较少,知名的有服装设计师张綮达、杨霖等。随着时尚产业的发展,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设计师的青睐。
1.2 解构主义的表现方式
1.2.1 解构主义的解构重组表现法
传统的审美方式注重事物外形的完整性,有时残缺和破坏也是一种美。若有意识地将完整、单一的布片加以打碎、破坏、叠加、分解、错位等,再根据创作的需要进行重新合成,使布片拆分、重组后更具有视觉的冲击性和灵动性,给欣赏者全新的视觉体验,这种方法被称为解构重组法。结构重组法在成衣设计中的运用非常广泛。
1.2.2 服装外轮廓的消解
纵观近现代西方服装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形”的历史[1]。文艺复兴之后,人文主义盛行,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体现在服装的结构、形体与空间等,形成解构主义的显著特征。如中世纪的撑箍裙、羊腿袖和拉夫领,拿破仑时期的帝政样式,20世纪初的紧身胸衣,无不体现出人类对形体美的追求。20世纪50年代,著名服装设计师克里斯丁·迪奥(Christian Dior)的“NEW LOOK”出现,此后,A型、H型、Y型、O型梯型和郁金香型等一系列经典造型涌现,被广泛流传至今。
进入后现代社会,包容性和模糊性并存,这些经典的造型成为了解构服装设计师的消解对象。对于解构服装设计师来说,消解并不是要摒弃服装的廓形,而是颠覆传统观念中以人体体型为出发点设计的观念,更多考虑的是通过自由的设计,构造和创作出服装与人体的空间关系,形成新的廓形。
1.2.3 服装内部结构的消解
在解构主义设计的理念中,设计师们不再追求从穿着的角度设计服装,更多的是从艺术品的角度去观察和设计服装。于是,对服装穿着的传统意义、审美观念甚至是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批判成为了服装设计师们热衷的设计内容。
Viktor & Rolf 2006年春夏作品中,戏剧性地将西装领在衬衫原本的位置变换至肩部,前门襟顺势移至胯部,CdG(Comme des Garcons)2011年秋冬女装系列作品中,对连身裙、罩衫、西服、风衣等常规款式进行大胆改造,以独特的解构思维和天马行空的创意将服装各个构成部位打乱后再重新穿插组合,设计出一系列错位的、不符合人体结构规律的、内外置换的结构,使服装充满了创造力和张力。
2 解构主义服装的设计特征
2.1 破坏性
分解意味着在原有的服装构成要素上进行破坏、解体,使之重组后产生新的廓形,从而形成解构风格的服装。
2.2 不完整性
在解构服装中通常不会出现完整的袖、领、肩线、门襟等,解构主义服装设计首先要打乱和分解原有的服装元素,再将其重新组合成新的结构。
2.3 无中心性
在解构服装设计中,原有的结构发生错位、分离等变化,使原本处于次要地位的部位出现喧宾夺主的状况,解构主义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分,与个人的审美和对事物的观察敏感度及自身修养密切相连。
2.4 模糊性
模糊性是指服装设计作品的主题、含义、构成要素的不清晰和不确定性。解构主义主张使用破坏、分离、解体、虚构、错位拼接、夸张、反讽式拼贴等手法,形成滑稽、荒诞怪异、充满戏剧性的外形,作品常常游离在理性与感性、美与丑之间,强调作品含义的不确定性和多重性。
3 解构主义成衣设计的表达形式
3.1 设计概念与构思表达
服装设计是一个从构思到成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创意,还要考虑成品的实用性。本系列消费者定位在20~30岁,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艺术欣赏能力,自信、敢于表达、有个性。
构思是设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它包括确定服装的造型与色彩,选择合适的面料与辅料,考虑对应的结构与工艺以及设想样衣的穿着效果等,在大脑中完成一套新的服装所需要的各个环节[2]。
本系列设计灵感来源于叙利亚难民事件中的Aylan Kucll和Ai Lin。政局的动荡,政党之间的斗争,使本该幸福的孩子们流离失所、居无定处,在孩子们的内心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服装以局部解构、不对称分割、拼接为设计点,结合图案、文字和色彩的运用来表达难民内心的挣扎、不安和恐惧。设计是为了表达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是无可挽回的,同时以服装的大廓形表达人类内心的强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成衣结构设计的的基础上,运用解构主义所特有的打碎、叠加、拼接等设计手法结合流行元素,设计出时尚且极具个性的现代化成衣,同时兼顾服装的实用性和舒适性,表达当下人们对个性追求的强烈欲望。
3.2 技法及主题表达
本课题系列服装整体结构以宽松为主,在结构设计上追求细节的变化,结构上有对称和不对称设计,袖子和衣领处运用手工缝合毛线,外套衣领和下摆处理成散纱、脱纱状,有对比的色块局部拼接,还有文字的运用均出现在款式上,给人一种追求自由和放荡不羁的感觉。整体设计追求细节化,以宽松的大廓形的运用,给人自由的感受,体现出设计手法的运用和设计理念的表达。服装款式、成衣效果见图 1~3。
图1 服装款式
图2 服装效果
图3 服装成衣
3.3 结构设计表达
怎样才能使服装合体,关键是绘制服装结构图。服装结构制图不仅与服装的制图规格有关,还与选用的服装材料、服装的款式、工艺制作有关。[1]本系列服装结构制图时,考虑服装与人体穿着的舒适宽松性,根据款式特征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如上身皆不设省,直线分割。裤子结构与裙子结构结合的设计形成宽松的裙裤结构。袖子在袖窿处加大袖窿量,形成肩部向外延伸的插肩袖,袖子整体长度加长。裙子前后设计成不对称分割,结合省道设计拉链开口。部分结构分割接缝处用毛线手工缝制,起到装饰效果。
3.4 色彩表达
本系列整体设计以黑色为主,辅以白、红、蓝、绿粉等点缀,大面积运用黑色是为了展现神秘与黑暗,红色的运用暗含着死亡的气息,无彩色系的黑、白与互补色红、绿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难民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另外,在其他部位运用小面积的红、蓝、绿色加以点缀,突出解构风格的特征。
3.5 材质表达
服装设计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充分发挥面辅料的性能与功能,使面辅料特点与服装造型、设计风格完美结合,相得益彰。[2]考虑到服装的款式和解构风格的特点,本系列作品在选材上着力选择舒适性较高,纱线密度大,具有一定挺阔度的混纺棉质面辅料。整体以混纺棉为主面料,舒适、透气,不易起皱。另外,还用到有光泽的合成面料以及网眼材质,材质上的对比与主题的表达相得益彰。
配饰除了本身所具备的重要功能性外,还要与服装设计的风格相协调,在服装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4]配饰上追求简洁,主要有手绘图案、文字的绑头带和手绘图案的鞋子,辅料的选择有金属拉链、四合扣、鸡眼。
4 结语
通过对解构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研究,了解解构主义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深入分析现代成衣的市场状态和设计现状,利用解构手法与成衣设计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得出完整的设计思路、过程和方法。
解构主义主张对传统的颠覆,设计师通过结构、外形、图案、材质等要素的解构,打破服装常规观念,以独特的解构思维和天马行空的创意将服装各个构成部位打乱后再重新穿插组合,设计出错位的、不符合人体结构规律的、不符合传统结构的服装,在对传统结构破坏的同时,创造出新的结构,使服装充满了创造力和张力,丰富了服装的语言,也给了人们带来有趣的审美体验。
在解构设计当中,个性的宣扬随处可见,解构主义以创造性的思维,使设计呈现出极强的个性意识。本系列成衣设计通过解构手法结合材质的运用,把人物内心的对白自然地呈现在了服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