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军名校育英才

2019-03-01王伟

铁军 2019年2期
关键词:题词学院学校

王伟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是军改后新四军传承院校中保留下来的唯一一所军校,也是陆军的最高学府。建院以来八迁其址,十三次易校名,多次变更隶属关系,但始终听党指挥,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个中心,不仅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新中国的成立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为战争的胜利培养大批人才

1938年11月26日,抗日名将彭雪枫将军亲手创办的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于河南省杞县傅集镇成立。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是新四军各部中第一个创办的随营学校;以新四军第六支队随营学校为基础组建的抗大第四分校,是抗大总校成立的第一个分校,也是新四军中成立最早,历时最长的一所分校;雪枫军政大学,是我军第一所以牺牲将领命名的抗大分校。这所“三个第一”的名校,不仅宣告了学院在战火中诞生,也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共培训了4期学员,抗大第四分校共培训了6期学员,雪枫军政大学培训了1期学员,培训人次累计达6000多人,为根据地建设和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发揮了重要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学院先后两次与其他学校合并,成立了华中雪枫大学和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华中雪枫大学运行半年多,培训学员3000多人。华东军政大学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先后进行了4期教学,共培训学员2万余名,为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培养输送了各类人才,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放下枪就上课,背起枪就打仗”,这是当年学校办学的真实写照。1940年6月1日,支队召开纪念“五卅运动”大会,检阅部队和抗大四分校训练成绩,号召边区军民继承“五卅”革命精神,争取抗战早日胜利。8时许,正当阅兵开始,宿县、永城及濉溪口、临涣集等地之日伪军千余人,汽车20余辆,分4路隐蔽、快速地合击新兴集。面对突如其来的敌情,彭雪枫校长沉着指挥,立即于大会会场部署各部迅速展开,迎击敌人。激战至黄昏,歼敌200余人,迫使敌撤退,学员安全转移。1941年5月3日晨,学校在转移途中突然发现国民党顽军2个骑兵团渡河向我逼近,形势十分危急。学校领导令第一中队担任阻击。第一中队有110多名学员,都是部队选送的营、连职干部,其中有几名是红军干部。他们在武器差、弹药少的情况下,英勇作战。战斗最后阶段,指导员杨致平组织以红军干部为主的手枪班,跳下屋顶向敌射击,与敌人在村头、麦地里展开白刃肉搏,第一中队绝大多数同志壮烈牺牲。背起枪当战斗员,放下枪当学员。战争年代学校没有固定校址,称为马背学校,学员放下枪学习时,都是后排人在前排人背上写字或坐在地上写字。

指挥员兼教员,是战争年代学校的一个重要特点。抗大第四分校创办之初,干部奇缺,许多中队只有一个干部,队长兼任指导员、支部书记三职。教员就更缺少了,没有专职教员队伍,大都由各级领导干部兼任,支队和边区党委负责同志都亲自到学校讲课、作报告。司令员兼校长彭雪枫讲“游击战术”,副司令员兼副校长吴芝圃讲“群众工作”,参谋长兼副校长张震讲“步兵战术和战略指导”,政治部主任萧望东讲“政治工作”,张百川讲“政治经济学”,孙叔平讲“中国革命运动史”,宋日昌讲“哲学”,曹荻秋讲“中国革命问题”,向明讲“群众运动”,周季方讲“党史”。邓子恢任第四师政委后,亲自进行政治课教学。

确立“三个一切”的办学方针。华东军大张云逸校长提出的“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办学指导方针,紧紧抓住了人才培养“一切服从战争需要”这个关键问题。学校的教学内容、培训周期、办学模式等都围绕“三个一切”来设计和组织。坚持了“短期速成”的培训模式,每期的学制不固定,一般不超过6 个月。教学中突出“五大技术”训练,即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和土工作业,这些都是当时步兵必须具备的基本战斗本领。随着解放战争的进程,学校紧扣部队作战样式的变化,适时把野战、城市攻坚、追击作战等进入教学。“三个一切”办学方针,不仅为战争年代办学指明了方向,而且对和平时期办学也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学院办学水平享誉全军

2017年7月,根据中央军委整编命令,以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为基础重建陆军指挥学院。7月31日,陆军召开了新组建院校成立大会,时任陆军司令李作成上将亲自为学院授旗。新中国成立后,学院继续保持和发扬战争年代办学治校的优良传统,并根据和平时期建军特点,在军事人才的培养上探索了新的路子,为军地培养了数十万骨干人才,上千人成为我军高级将领和党政高级干部。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对学院人才培养高度赞誉,他说:“这个学校桃李满园,子弟万千,英雄辈出,誉满中外。”

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为学院题词。1950年春,正当全校以教学训练的优异成绩喜迎华东军区军事政治大学成立一周年之际,校报《华东军大》编辑室负责同志提出了“请毛主席、朱总司令为学校题词”的想法。上报校领导并经过校领导批准后,他们随即便向两位领袖发出了请求题词的信函。没过多久,毛主席、朱总司令的题词就寄到学校来了。毛主席的题词是:“华东军政大学日进有功,培养了大批国防建设人才。”朱总司令的题词是:“努力学习军事科学和革命理论,为建设近代化的强大的国防军而奋斗!”两位领袖题词的日期都是1950年6月20日。为把领袖的鼓励转化为全校教职员工办学的动力,学校在校刊《华东军大》上,套红刊登了毛主席、朱总司令题词的手迹,并配发社论,向毛主席、朱总司令汇报了学校建设情况,表明了在领袖题词鼓舞下进一步搞好学校建设的决心。

我军最高统帅为学校题写训词。1953年1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为高级步兵学校题写训词:“总高级步兵学校宋校长和全体学员、教职员同志们:你们的学校已经结束预备性的文化教育阶段而正式开学了。我祝贺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教学工作中胜利地完成军委给予你们的光荣任务。”训词指出:“我们的国家正在为着实现工业化和社会主义而进行大规模的建设,而我国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则继续占领我国的台湾,并继续侵略朝鲜,威胁我国的安全。为了保卫祖国免受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依靠我们过去和较为落后的国内敌人作战的装备和战术是不够的了,我们必须掌握最新的装备和随之而来的最新的战术。我们必须向苏联的军事科学学习,以便迅速把我军提高到足以在现代化的战争中取胜的水平。对于这个目的,你们的学习和教学工作负有伟大的责任,因为你们应当成为全军在步兵方面掌握现代军事技术的模范和领导者。”(见《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337页)

军委主席江泽民一年两次为学院题词。1992年1月30日,江主席题词是;“学习和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解决新时期军队建设和未来作战问题。”5月12日,江主席题词是:“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忠诚党的国防教育事业。”

三次进京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52年新中国成立三周年时,学校第一期第1、第3班学员奉命赴京,在天安门广场接受了毛主席、朱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53年9月,学校第一期第5、第6班学员再次奉命赴京,参加国庆四周年首都的阅兵活动。1954年9月,学校奉中央军委之命,决定第一期第7、第8班学员第三次赴京参加国庆五周年阅兵式。三次进京接受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的检阅,既展现了学校正规化建设的风采和成绩,又为学校赢得了崇高荣誉。

学术研究成果享誉全军。1980年,王可夫、陈忠龙同志在《军事学术》上发表了《诱敌深入不是积极防御的必然战略步骤》的学术论文,对贯彻“积极防御,诱敌深入”八字方針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篇文章一发表,立即在全军上下引起强烈反响。同年8月,军委“801”会议将原来“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修改为“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学院编写出版了全军第一本《战术学》和第一本《指挥学》,对战术学和指挥学的建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85年6月《战术学》初稿完成,引起了军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对军事科学院战役战术部的同志说:“‘南高出了一本《战术学》,你们去论证一下。”随后,军事科学院战役战术部组织对《战术学》进行论证,专家们一致认为,此书是具有开创性的重大理论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军战术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空白。

学院在世界知名度越来越高

学院从1957年开始对外国军官的培训,至今先后为115个国家培养了5000多名中高级指挥员和政府官员,其中6人担任总统,数十人担任总理、国防部长等政府高官和军队高级将领。

1996年6月,军委江泽民主席出访非洲回国后,在河南视察工作中接见驻河南部队和武警总队师以上干部时指出:“非洲国家的军队曾经派了不少人到我们的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学习,他们学成回国后,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元旦,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出席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期间讲到:“我们的国防大学、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等单位,这么多年来,培训了许多外国军官,有不少人后来成为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做人的工作是很重要的。”1997年12月,曾于60年代在学院学习过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前总统卡比拉来我国访问时,特地提出要到母校看望。卡比拉总统来院参观时看到学院的发展和变化后十分高兴,挥笔在留言簿上写道:“我在贵院学习了6个月零21天,学到了三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我奋斗了30年,取得了政权。”

外国军事代表团纷纷来院访问。学院从1951年开始就接待了外国军事代表的访问。仅1986年以来,学院就先后接待了100多个国家380批外国元首、高级军事代表团、驻华武官团的访问。纳米比亚前总统努乔马、刚果民主共和国前总统卡比拉、越南人民民主共和国国防部长武元甲大将、美国陆军参谋长威克姆上将、美国国防大学校长豪斯迈空军上将、俄罗斯武装力量陆军总司令马斯洛夫上将、英国巴格纳尔上将、朝鲜人民军金振光大将、德国军队总监巴特尔上将、喀麦隆国防部长、新西兰国防军司令、塞尔维亚军队总长、澳大利亚陆军司令、美国陆军战争学院代表团、英国联合指挥参谋学院代表团、48国驻华武官团等先后到学院访问,许多军事学院代表团还到学院与中方军官进行研讨交流。

学院派出军事专家援外。学院先后向坦桑尼亚派出22批,老挝派出20批援外教学专家组,帮助他们培训军官。仅2003年至2008年,5年间学院共派出19批41名专家到老挝、刚果(金)、加蓬、西撒哈拉、坦桑尼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7国执行军援及维和任务。2013年3月25日,习近平主席国事访问期间,亲切接见了包括学院派员参加的援坦专家组成员,并高兴地与大家合影留念。

1986年学院编写的《战术学概论》公开出版。该书是当时全军第一、世界仅有的论述战术基础理论的两本专著之一(另一本为前苏军所著),引起了西方军事理论界的较大反响。第二年该书参加欧洲法兰克福书展,这是我军首次参加外国书展,受到西方军事理论界的重视。英国人看了说:“中国人也有了战术学。”战术教学不仅在全军知名,而且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学院先后多次组织外国军官到淮海战场进行现地教学,最多时有50个多国家军官,他们不仅对淮海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60万人打败国民党军80万人,我军指挥员高超的指挥艺术给予高度评价,而且对教员的精彩教学纷纷点赞。

(作者系陆军指挥学院教授)

(本栏目责任编辑 魏 冉)

猜你喜欢

题词学院学校
首页题词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学校推介
西行学院
题词(一)
题词(二)
题词(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