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医疗设备管理

2019-03-01潘吉锋刘连杰

医疗装备 2019年11期
关键词:检修管理工作医疗

潘吉锋,刘连杰

威海市立医院医疗设备科 (山东威海 26420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引进了大量的先进医疗设备。特别是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X线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ET-CT)、伽玛射线立体定位治疗系统(γ刀)、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SPE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质子治疗系统、医用电子回旋加速治疗系统等大型甲乙类医疗设备,在提高医院诊治质量和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医院医疗救治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1-2]。近年来,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许多大型医疗设备出现了采购竞争激烈且配置不合理的问题,降低了医院资源的利用率。因此,需要根据实践中的形势变化及医院的长远发展要求,针对性地开展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运用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处理。

1 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使用效率偏低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公布纳入管理的大型医疗设备主要包括甲类医疗设备(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与乙类医疗设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甲类医疗设备包括PET-CT[包括正电子发射型断层仪(PET)]、γ刀、医用电子回旋加速治疗系统(MM50)、质子治疗系统。乙类医疗设备包括CT、MRI、DSA(800 mA以上)、SPECT、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LA)。这些设备价格昂贵、诊治效果突出、检查收费高、技术复杂,其利用率成为管理的重要评价内容。

1.2 实用性、针对性不强

由于经费、配置规划许可和论证等原因,大型医疗设备更新周期普遍较长。研究显示,因某些医院在大型医疗设备购置过程中,对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考虑不充分,致使该类医疗设备应用中出现实用性、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其闲置[3-5]。

1.3 检修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技术力量薄弱

CT、MRI、LA、PET-CT、γ刀、SPECT、DSA等大型医疗设备技术复杂、科技含量较高,需要高素质技术人员进行维护、保养,才可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效益。但目前,我国工程技术人员配置比例偏低,加之检修人员在日常的工作开展中需要对医院的常规医疗设备进行检修,可能会影响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检修效率。同时,由于某些检修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责任意识薄弱,且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所需的专业检修人员数量不足,导致相应的检修工作落实效果不理想。

1.4 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措施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实行配置规划和配置许可证制度。甲类设备配置许可证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发;乙类设备配置许可证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6]。操作、维护人员实行上岗证制度。但有的医院只考虑局部利益,使得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缺乏科学性,出现了以相关人员为中心的购置问题,影响该类设备的购置效果,加之某些单位在实践中未能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导致该类设备应用中缺乏科学管理,从而降低了其管理工作水平。

2 应对大型医疗设备管理问题的措施

2.1 注重科学论证与宏观调控

医院生产实践中所需的大型医疗设备,隶属卫生资源范畴,且应用中具有成本费用高、精密性良好、维修要求高等特点。因此,在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管理时,各级卫生部门应结合实践中的形势变化,加强该类设备的宏观调控和科学论证,确保管理有效性。具体表现为:(1)在购置大型医疗设备的过程中,需要健全相关的配置规划方案,确定该类设备的配置数量,了解相关的质量标准要求,使得大型医疗设备应用中能够达到预期效果;(2)基于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在对其进行科学论证时,需要考虑当地医院的实际需求、设备的功能特性等,确保大型医疗设备采购有效性[7]。

2.2 严格遵守行业内的管理规定

在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管理时,需要管理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严格遵守行业内的管理规定,对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使用等进行科学管理,并做好其配置中的调研工作,从而提升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

2.3 充分利用医疗设备维修资源

大型医疗设备技术复杂,一般的继续教育、讲座和自学书本知识已落后于科技进步的步伐,不能满足维修、保养的需要。解决办法为依托人力和维修方面的专业技术,建立大型医疗设备维修机构,并加强相关的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从而提高该类设备的维修资源利用率,保证大型医疗设备良好的管理效果[8]。

2.4 整合利用既有的大型医疗设备资源

为了提高大型医疗设备利用率,需要通过对既有的该类设备利用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按照要求合理配置,且结合实际情况完成区域相关诊疗中心建设。采用如“专管公用”的模式,为多家医院服务,实现对大型医疗设备资源的整合利用,满足其科学管理要求,必要时应构建相应的管理系统。

3 提升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水平的相关举措

3.1 健全及落实管理体系

通过对大型医疗设备科学管理要求及功能特性的考虑,为了给予其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科学指导,需要加强管理方面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丰富管理实践经验,落实相应的管理工作,为健全该类设备在实践中所需的管理体系提供支持。同时,需要落实健全后的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体系,促使相应的管理工作开展更具科学性,满足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水平提升方面的要求。

3.2 重视信息化管理方式的高效利用

通过对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形势变化的深入分析,在提升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水平的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强化自身的信息化意识,在具体的管理工作进行中重视信息技术的高效利用,促使信息化管理方式在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中利用率的提高,进而增加其管理工作进行中的技术含量。同时,应在计算机网络的配合下,构建功能强大的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对该类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实时管理,及时消除影响大型医疗设备运行效果的因素,降低其运行风险的同时逐渐提升设备管理中的信息化水平。

通过对以上不同应对措施的配合使用,有利于减少大型医疗设备管理问题的出现,确保落实相应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因此,未来在提升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应关注其管理问题的分析与处理,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措施并加以使用,从而满足大型医疗设备科学管理及高效利用的要求。

猜你喜欢

检修管理工作医疗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检修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
论自动化焊接设备的预检修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茂名式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