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在水产病害防控中的应用
2019-03-01张锋尹纪元
文/张锋 尹纪元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工厂化、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水产的病害问题日益凸显。2017年水生动物病害使我国渔业生产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61亿元。同时由于渔业生产基层鱼病诊疗水平薄弱,水产病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渔业生产健康发展的瓶颈。
一、我国养殖水产病害频发但防控力量薄弱
(一)我国水产养殖病害种类繁杂
1.水产病害种类繁多
我国水产品养殖品种包括鱼类、甲贝壳类、藻类等在内的规模化养殖品种有60余种。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引起的常见水产病害种类多达200余种。
2.水产病害情况复杂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气候和水域环境导致水产病害呈现不同类型;省际间水产苗种的流通促使病原在产地和养殖区域间流通,导致病害发生的时间和频率由原来的季节性发病转向全年发病;由于水产病害防控措施不当导致部分病原产生抗生素耐药性,进一步为病害防控带来困难。
3.水产病害危害频发
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品种的重大疫病发病率高。草鱼是我国最主要水产养殖品种,而草鱼出血病的感染死亡率高达90%,杨映等人对华南、华东地区216份草鱼出血病疑似病例样品检测,阳性检出率高达38.9%,且全部由基因型II型GCRV感染。对虾是我国最主要水产出口品种,其白班综合征感染死亡率高达85%。柏玲等人对江苏省21个发病养殖场进行检测,结果80%的脊尾白虾被检测出WSSV阳性,同时疫情有向邻近区域逐渐扩散的趋势。虹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水产品种,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导致的虹鳟死亡率在50%~100%之间。2017年中国水生动物卫生状况报告显示全国冷水鱼养殖场点IHN平均阳性率为10%。
(二)基层水产病害防控工作技术服务力量薄弱
面对我国水产业病害种类繁多、形势复杂的情况,养殖户在病害发生时,很难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仪器条件对发生疫病做出正确、全面的判断,容易发生误诊、漏诊等现象,而渔业专家资源有限,无法亲临每一个发病现场直接为养殖户做出诊断并给出正确的处置建议。此外由于部分养殖户缺少用药知识,用药安全意识弱,在病害发生时不能科学、规范的对症下药。因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准确性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水产病害防治效果不理想,过量用药还会产生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
我国水产养殖业急需建立一种能够使基层水产养殖户和水产专家有效沟通的平台,使养殖户在水产病害发生时能够得到及时准确诊断,正确得当处治意见。
二、建设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系统并发挥服务功能
(一)“全国远诊网”建设初具规模
针对我国水产养殖业在病害防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012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中国鱼病会诊网”基础上建立了“水生动物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同时组织建立“水生动物疾病诊断专家组”进行在线诊断和技术咨询,并对原有数据库内容进行完善,形成“常见疾病”和“自助诊室”两个数据库。2015年,为了进一步扩大网站的数据信息覆盖面,同时解决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在各地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让更多的养殖渔民从“远诊网”中获益。“远诊网”整合各个省级平台,建立形成了“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全国远诊网)。建成后的“全国远诊网”可以对48个主要水产养殖品种的200多种疾病进行自助诊断和专家会诊。“全国远诊网”的建设已初具规模。
(二)建成系列服务平台
“全国远诊网”分国家级会诊平台和省级会诊平台(图1)通过网络中心,将基层养殖渔民、专家平台和数据中心联系在一起,使数据信息和优质专家资源直接为基层渔业生产服务。目前已经建设国家级远程会诊平台1个,省级会诊平台36个,拥有用户终端2000多个,覆盖全国各省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建立的“水生动物远程诊断服务网”设有“常见疾病”“自助诊室”“专家诊室”和“预防控制”四个栏目。养殖渔民可以通过常见疾病了解常见水产养殖疾病预防和处理方法;可以通过自助诊断和专家诊室进行在线诊断;还可以通过预防控制获得本地区近期不同种类养殖水产易感染疾病的情况。
(三)成立专家服务团队
图1 “全国远诊网”总体构架
“全国远诊网”由200多名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的水产专家组成了专家平台,是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最权威的专家资源库。如图1所示,专家通过网络中心接受来自基层养殖渔民提交的病例报告,对发生的病害进行诊断,再通过网络中心将诊断结果和处置措施发送给养殖渔民,同时将各地发来的疫情信息上传至数据中心,作为疫情测报的数据参考。专家团队利用“全国远诊网”平台,一方面直接参与渔业生产,指导渔民应对处理渔业病害;一方面获得流行病学等最新、最准确的水产病害信息,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数据支撑;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得的数据信息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为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建议。
(四)建设对应的数据中心
“全国远诊网”建立有常见疾病数据库和自助诊断数据库两个数据库。养殖渔民可以通过网络中心,提交发病鱼体的症状特点,通过与数据库中储存的各种疾病症状特征、流行情况以及易感染宿主信息进行比对,获得自助诊断结果。数据库同时提供各种疾病的处置指导建议,方便基层渔民在疫情发生时进行自助诊断和疫病处理(图2)。
图2 “全国远诊网”诊断诊断平台,A.专家诊断平台;B.自助诊断平台
(五)实施分级管理服务模式
“全国远诊网”通过高效的分级管理模式建立了信息化平台,通过手机和网络报送端口,对全国各省、市、区(县)疫病情况进行监测,收集自助诊断平台和专家会诊平台上的疫病信息,收录全国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和国家水生动物疫病监测的结果汇总。分析整理出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养殖季节、不同养殖品种水生动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趋势,通过病情预测预报为渔民及时提供养殖水产病情分析、诊断和治疗建议,也为水生动物病害预警和政府渔业管理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数据佐证。是我国水生动物疾病自助诊断最全面的大数据知识库(图3)。
图3 “全国远诊网”对不同地区、季节发送的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三、巩固提高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运行成效
通过推广应用“全国远诊网”,为水生动物病害快速准确诊断、监测和规范用药行为提供保障,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弥补基层技术服务力量不足
“全国远诊网”的推广应用,有效缓解了我国水产病害种类多、形势复杂和基层诊疗水平薄弱的问题。“全国远诊网”的中心数据库收集汇总全国范围内不同季节、不同区域、不同水产养殖品种的病害信息,掌握了全国水产病害的发生情况信息,让种纷繁复杂的水产疫情变化有序可寻,能够帮助水产专家对水产病害形势做出正确判断,及时向基层养殖渔民发出病害预警信息和相应的处置措施。同时建立起渔业专家和一线渔业生产之间的联系,使基层渔民能够直接享受到优质的渔业专家技术指导,提高了渔业基层诊疗水平。
(二)实施点对点的有针对性服务
“全国远诊网”的推广应用,有效传播了科学防病、规范用药的技术方法,促进了水产品质量安全。专家以往年水产疫病流行情况的数据库信息作为重要参考,结合当年养殖情况的数据信息,在水产疫病高发季节通过“全国远诊网”预防控制栏目向养殖渔民发布养殖水产病害预测预报信息,同时发布相应的疫病预防措施,养殖渔民按照渔业专家的防控指导意见科学预防疫病发生。当水产疫病发生时,养殖渔民还可以通过自助诊断和专家会诊对发生疫病进行诊断,同时也能够获得相应的疾病处治意见,按照专家的建议科学规范的用药,既能降低水产病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又能够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全国远诊网”有效实施了点对点针对性服务。
(三)强化提升平台服务功能建设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工业化养殖已经成为发展的主流趋势。“全国远诊网”突破了水产养殖转件和养殖渔民之间的时空局限性,使疾病信息传递更加便捷。同时将大数据信息作为专家疫病预测和疾病诊断的参考,提高了水产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今后“全国远诊网”还需要对以下问题做进一步优化,提升自助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首先通过增加语音识别方式录入采集病例,方便和简化养殖户的使用;其次通过增加问诊环节,增加专家和用户之间的互动,为专家诊断提供更详实准确的信息;再次继续做好“全国远诊网”系统数据库的维护和专家队伍的建设,增加水生动物新发疫病和外来疫病的技术资料,协助做好省级平台建设和运转;最后要扩大宣传,让更多的渔民了解和认识“全国远诊网”的功能和作用,使更多的基层养殖户能够通过网络免费享受到优质的专家资源,使“全国远诊网”能更广泛的服务我国渔业生产。
“全国远诊网”的建设和推广对我国水产健康养殖和水产疫病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了我国渔业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