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自主”育人模式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9-02-28易国键
易国键
摘 要: 解决双创领域中,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提出基于“三自主”培养的育人模式(简称“三自主”育人模式),即: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为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其中,“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的,解决“重专业技术、轻文化基础”和“重技术技能、轻职业素养”的问题;“自主管理”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目的,解决“重传道受业、轻解惑创新”、“重教学课堂、轻课余生活”的问题;“自主发展”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为目的,解决“重初次就业、轻职业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 三自主;可持续发展;自我规划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遇到强大的阻力和挑战,大力提升我国的创新与创业的能力,深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已然成为解决我国发展中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战略有效激励出广大群众的能量、智慧、兴趣以及创造力,促进社会的纵向流动,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发展新引擎的打造,发展新动力的增强,以及我国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是培育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实现富民方式的重要措施是扩大就业,这也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力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社会经济的转型促进了创新和创业,而目前我国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尚浅。研究“三自主”育人模式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理论的创新。
2.研究意义
理论研究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在大众创业和创新的氛围中,大学生最好的就业选择是创业。大学生必须成为就业的创造者,社会价值观的实现者,大学生毕业走创业道路也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结构性的失业问题。基于“三自主”育人模式的工作创新研究是创新创业教师工作的新尝试,这一有益探索要向全校乃至全国高职院校进行经验推广,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工作的针对性与时效性,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工作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在“三自主”育人模式的思想引领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在工作实践中,能够把握更有效的方式、方法与尺度,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辅导与服务,从而能够根据形势变化的需求改进创新创业教师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提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
(2)有助于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
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是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深入挖掘“三自主”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工作的本质,能为创新创业教师自我成长和能力发展提供指导。
3.实践方式
学校应开发“基础理论→专业创新→创业模拟→创业实战”一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与实践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实践中培育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高水平学术科技竞赛、创意设计比赛、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练,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与整合创新能力。拓展建设校内外创业实训区,完善配套管理运行机制,指导学生开展沙盘模拟创新、创业项目路演参与商业实体的运营,提高学生的企业运营和创业实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
(1)以课程为阵地
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实施弹性学制,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2)以竞赛激发创业活力
以社团承接创业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本科层次办学建设为契机,出台系列创新扶持和创业辅助政策,通过“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项目活跃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建立孵化基地、产业园等方式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促成大学生创业的行为。
(3)学生管理中培育自主性
学校通过确定学生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大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以激发大学生自身的潜力,使大学生达到最佳的成长状态。
(4)从专业课堂中引导创新点
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要入手,从授课资格、课程开发标准、课程授课规范、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重构面向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教学全链条。
(5)有效利用实践平台
建设有传感器与传感网实训室、自动识别技术实训室、典型无线网络技术实训室、物联网工程应用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场所,并配置了各种所需的国内外先进试验设备和测试仪器,资源为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实施提供了必备的场所和设备支持。
4.总结
此次研究主要通过对涉及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以及创新创业教师工作有关的政策文件、论文论著、调查报告等文献进行查阅整理和归类分析,充分把握已有研究成果;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和创新创业教师群体科学設计富于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广泛搜集研究课题的第一手材料。在创新创业教师工作研究的过程中注重把学界的多方见解加以综合,形成更加完整的认识;注重把多角度的问题归结为系列化问题,分层次加以解析。
创新和创业的教育本质是培养开拓型人才,注重教育对象的知识能力结构,概念意识和精神力量。建立和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机制,是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机制中重要机制之一,对提高创业者自我管理能力、团队领导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基于“三自主”育人模式理论而言,拓宽了其理论的应用层面与理论深度。目前,“三自主”育人模式的丰富内涵亟需挖掘,深入探讨“三自主”育人模式,将对完善“三自主”育人模式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