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美学角度看玉雕工艺的艺术创作

2019-02-28曾桂成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美学

摘 要:玉雕工艺是我国一项传统的工艺技术,是我国艺术文化史上重要的篇章。玉雕本身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古往今来人们对玉雕的美学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了充分挖掘玉雕的美学内涵,本文从美学角度详细诠释了玉雕工艺的艺术创作,首先对玉雕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说明,接着从玉雕的留白设计、意境情调以及艺术创意三个方面来论述玉雕工艺的美学内涵。

关键词:美学 玉雕工艺 艺术创作

引言

玉雕在我国已经有八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它不仅是一件艺术器物,更是中国文化、民族特色的具体表征。通过玉雕设计,我们可以感知到其自身蕴含的美学价值,这些美学价值主要由玉雕的留白设计美、情调意境美以及设计创意美表现出来的。因此,每一件玉雕作品都是设计师呕心沥血的佳作,都是一件集智慧与坚毅于一身的艺术品。在当代玉雕工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只有从多角度深入挖掘玉雕的艺术创作,才能更加全面地诠释玉雕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1、 玉雕的发展历史

玉雕从新石器时代已经萌芽,发展到近现代,已经拥有千年历史,具体的发展过程如下所示。新石器时代:这个时代的玉雕从外形上看,设计比较简单,所蕴含的留白美、意境美及创意美还没有得到较好的挖掘,且大多以中小型为主,缺乏大型玉雕,但特别重视设计的对称艺术,所见的玉雕一般具有显著的对称性,工艺装饰简单化。商至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的玉雕工艺已经突破简单化的束缚,形态多以象形轮廓为主,另外在玉雕上雕刻的笔法较为复杂,但体积仍然以中小为主。汉唐时期:写实风成为玉雕盛行的風格,玉雕形态向多样化发展,雕刻笔法多种多样,繁杂多变。宋元时期:这是玉雕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玉雕较为成熟的时期,此时的玉雕特征如下:雕刻技术纯熟,浮雕圆刻,无所不有,鬼斧神工。明清时期:玉雕发展至该时期,从南到北,形成两种明显不同的派系。北方玉雕比较注重意境与气势的表现,且以塑造大气为主;南方玉雕在工艺方面更加注重细节设计[1]。现当代:玉雕发展到现当代已经非常成熟了,无论是雕刻技术还是设计创意,都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同时出现了许多艺术名人,他们对玉雕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为后期的艺术创新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玉雕的留白美、意境美、创意美在此时都得到了淋漓尽致地表现,甚至有些优秀的玉雕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将中国的玉雕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2、 玉雕艺术创作中的美学内涵

2.1 留白设计美

玉雕在前期发展中并非重视留白艺术,随着玉雕的发展,纹饰由繁至简,不再追求繁多的雕刻笔法,有时为了突出玉雕的清秀脱俗的意境,设计师开始运用留白艺术,此后留白艺术被较多地运用到玉雕的创作中。我们不能说留白就是为了对玉雕进行构图或者衬托,但是一定的留白的确可以起到艺术美的表达效果。以颜桂明的作品“暗香”为例,在作品在设计中就大胆地巧妙运用留白艺术将玉雕的精致展现地充分而彻底[2]。最主要的是,留白能够使玉雕虚实相应,通过一定的留白,将玉雕笔法的疏密情况安排的细致有序,让人们在观赏时能够从心底产生一种舒适的情感。如果大批量的玉雕运用较为繁多的雕刻笔触,势必会生出压迫的氛围。另外,最初的留白使玉雕极不同于其他的作品,这样的独特美更是能够引起人们的青睐,因此留白设计在玉雕创作中占据着不可缺失的地位。中国的艺术美不同于西方,与西方相比,中国的美更具有内敛性,是一种不浮夸、不张扬的温文尔雅美[3]。而留白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利用留白,给艺术的审美留下了一定的自由空间,造就了一种貌似过渡又似停止的假象,这样的“虚景”比实景的全面勾勒更有烘托力度,此为“润物细无声”,又可谓“无声胜有声”。

2.2 意境情调美

所谓意境就是指玉雕所传达出来的情调和氛围。古往今来,大多数的玉雕意境具有朦胧、安谧的特点,但也有些作品表现出凶象的意境。因此,意境也是具有两面性,并非仅有美好的意境一说。更多时候,玉雕所表现出的意境是和事实特征相吻合的,这里的事实较多指社会事实,而自然事实的意境则具有多面性。如玉雕《南京大屠杀》,基于祖国同胞蒙受性命之忧,祖国山河遭敌手破坏的社会事实,玉雕所表现出的意境就具有悲惨的情调。又如自然实景,例如风、月等,有些玉雕的意境就是美好、朦胧,有些意境则是“月黑风高夜”[4]。因此,我们在塑造意境时,需要适宜我们选取的主题和事件。除此之外,意境情调不仅与事实相关联,更离不开艺术者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修养,要想正确地表达玉雕的意境情调,不仅需要对一些历史了如指掌,而且还需要设计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熟练的雕刻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应该运用怎样的笔法,在哪些部分加重突出,又在哪些部分“轻描淡写”,进而达到工艺的“详略得当”,情感的“粗中有细”。例如,《长生殿》这一玉雕作品,作者首先运用恰当的玛瑙材质,其次运用月夜的静谧来烘托玉雕的意境,给人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整个作品的色彩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从材质、颜色多方面勾勒出一种安静朦胧的氛围,加强了视觉效果。

2.3 艺术创意美

玉雕从新石器时代走向近现代,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玉雕的创新与发展。进入现当代,玉雕作品的市场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大家一度认为,只有经历过市场的磨练的玉雕,才是合格优秀的作品。当然,当下我们不可否认玉雕的经济价值,但若只考虑玉雕的市场运营,失去了心中对玉雕的纯质热爱,就不会再有真正的设计创意,也不会再有源远流长的生命力[5]。我们应当从内心出发,退却浮气,将内心对艺术的真正感受表达出来,将自身的设计热情熔铸于玉雕中,创作出富有情感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在日常的欣赏中,我们也不乏看到设计师对色彩、工艺的创新,如有些设计者运用一些少有的“怪料”或者“色彩”,选择合适的题材进行玉雕创作;也有些作者,利用现当代的社会事件为主题,表现当代英雄精神,这些是创新,也是玉雕在当下创意美的独特体现。在玉雕的来来发展中,我们更要继承传统玉雕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发挥自身主观性和能动性,从身边事物着手,吸取玉雕设计的精髓,不断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对玉雕进行创新,丰富玉雕的艺术形式。

结语

玉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还拥有极高的美学价值。留白设计之美,美在视觉的过渡享受,美在精致的艺术塑造,美在虚实相应的艺术效果;意境情调之美,美在色彩勾勒的朦胧之感,美在氛围静谧的舒宜之感,美在文人骚客的艺术之情;艺术创意之美,美在材质的灵活运用,美在色彩的大胆运用,美在社会主题的合理选取。总之,玉雕工艺所蕴含的艺术美学内涵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不懈研究。

参考文献:

[1]燕建泉, 燕天池. 论玉雕设计的美学内涵[J]. 大众文艺, 2012(17):91-92.

[2]李文广. 匠心独具三分玉鬼斧神工七分雕——浅谈玉雕艺术创作对美的追求[J]. 天工, 2016(4):126-127.

[3]李明. 浅谈创意美在当代玉雕作品中的重要性[J]. 大众文艺, 2017(24).

[4]李多多. 质、形之美并重——紫气东来工作室精品玉雕艺术欣赏[J]. 中国宝石, 2008(3):154-154.

[5]庞然. 浅析玉雕留白创作的艺术美[J].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4, 16(3):70-74.

作者简介:

曾桂成 (1975.10- ) 男, 汉族 ,湖南省洞口县石堰村人,主要从事玉石雕刻专业教师。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美学
仝仺美学馆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盘中的意式美学
艺路流变——关于于霄牧的艺术创作
外婆的美学
生活美学馆
湖南省艺术创作规划审稿会
纯白美学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