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企业会计报表中常见利润操纵方式

2019-02-28叶青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期

叶青

摘 要: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是企业向外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 会计报表是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定期编制的,一份真实的会计报表能够简洁又清晰的向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公司高层管理者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使之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关键词:企业会计报表;利润操纵;方式

会计报表是全面系统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是企业会计人员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整理、归集、汇总而形成的结果。会计报表一方面为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合理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另一方面能够向外界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使外部报表使用者能够更好的监督企业。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企业或为了给业绩脸上贴金,或为了获得贷款资金,或为了偷逃税款,或为了操纵股价而通过不当手段来打扮报表,操纵利润,使报表反映虚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达到自己迷惑和误导他人的目的。以下是企业常见的几种操纵利润的方法。

一、通过增加虚拟资产来增加利润

资产是指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大部分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法。而在资产负债表中存在这样几个科目: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益等。这几个项目为企业操纵利润带来了方便。企业通过递延摊销费用,不摊销费用,少摊销费用来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另外利用待处理财产损益长期挂账使当期费用减少,达到利润虚增的目的。

二、通过操纵应收款项来增加利润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而应向购货方、接收劳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赊销。大部分企业是不愿意赊销的,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扩大产品销路,稳定自己的产品销售渠道,增加收入,减少库存,企业只好向客户提供赊销这种信用业务。现社会商品与劳务的赊销、赊购已成为当代经济的基本特征。但应收账款无形中给企业增加了风险。由于市场的竞争性强,当今社会形成一种“不赊不买”的现象。用户拖欠企业账款越来越多,应收账款回收的难度也是越来越大。使得应收账款长期挂账。

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对于长期应收账款,年限大于三年的因为其全额收回的可能性很小,就应当计提坏账准备,计入当期损益。但有些企业为了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让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不计提坏账,用这种方式来减少费用,从而获得虚增的利润。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企业通过虚开发票,增加应收账款从而增加收入,来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例如:某企业平均每个月的收入均等,到12月份突然收入比其它月份多出1000万,该收入是通过应收账款产生的。这明显不符合会计的真实性原则,有操縱利润的嫌疑,应当对这项收入进行具体分析,该剔除的就得剔除。

三、利用预付账款来增加利润

其一是预付账款的货物己经收到,企业对其不及时入账,从而达到少摊费用增加利润的目的。其二是预付账款的货物己经确认不能收到了,款项也无法收回了,预付账款变成了坏账,企业不对其进行账务处理,使当期利润增加。

四、利用在建工程来增加利润

一般企业通过专门借款来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在资产没有建设完工之前,借款利息费用应当资本化,计入资产成本。如果资产建设己经完成,企业不办理竣工决算,利息费用会一直计入资产成本而不计入财务费用,这样增加了资产减少了费用,最终增加了利润。另外资产不办理竣工决算,在建工程科目不能结转,就不能计提折旧,也会使利润增加。

五、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来增加利润

在对资产进行评估时只要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就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给一些企业操纵会计利润留下了想象空间。有些企业为了提高经营业绩,对于一些己经闲置的固定资产,技术陈旧、损坏、无法产出合格产品的设备,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不计减值或少计减值,从而来增加利润。

六、通过改变折旧方法来增加利润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主要有四种:年数总和法,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不能随意变更,变更需要披露,变更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会对利润产生影响。例如:一家企业的固定资产原价1000万,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每年的折旧额200万,借:生产成本 200,贷:累计折旧 200,利润表里主营业务成本体现的是200万,利润减少200万。如果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第一年折旧金额=1000*(2/5)=400万,借:生产成本 400,贷:累计折旧 400,利润减少400万。从中可以看出利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就能使利润相差很多,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总结:企业会计报表中利润操纵的方式还有很多,以上介绍的是简单的几种,对于报表使用者来说,不仅要看利润的金额大小,要从中看到利润的真实性和质量。通过对偿债能力、资金周转能力、获利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利用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判断。多种财务指标对比考察,从而判断出报表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冯文芳, 冯葆萍. 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中的利润操纵研究[J]. 商业文化月刊, 2015(18):102-104.

[2]吴建新. 公司财务报表利润操纵的原因与防控对策分析[J]. 中国商论, 2016(31):89-90.

[3]于宝林. 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方式与治理对策[J]. 中国集体经济, 2015(25):67-68.

[4]梁蝉娟.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动因及操纵手段分析[J]. 商情, 2015:17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