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绿色债券发展研究综述
2019-02-28董浩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受到各国家重视,由于绿色债券对改善环境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其发行得到日益关注,特别是西方国家,已将绿色债券纳入到本国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之中。相较之下,中国绿色债券发展较晚,在许多方面还需要完善。
关键字:环境金融;绿色债券;绿色金融;
1.国外研究
怀特(1996)首先提出环境金融概念,认为环境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在发展业务过程中,加入环境因素,从多个维度发出,体现出金融业务对环境的重要影响,具体可以分为项目期初分析、预测,项目其中评估、成本分析和项目最终的全明星分析评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的日益显现,2014年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C)发布了《绿色债券原则》(简称GBP)。GBP的发布标志着世界绿色债券发展步入正轨。随后,GBP在2015年3月和2016年6月进行了两次修订完善,修订完善后的GBP强调外部审议对绿色债券发行的重要性,对绿色债券的合规发行起到了重要的监督审查作用。
2015年12月,覆盖近200个国家的《巴黎协定》签署成功。会议上200多个国家围绕全球气候变暖展开了探讨,并达成一致目标:未来将把全球平均气温控制在2℃的变化范围内。《巴黎协定》的成功签署标志着全球各国对气候环境问题的重视,同时也为绿色债券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绿色债券的发展,2016年发布的《债券与气候变化市场现状报告》中,将影响气候的债券分为了两大类,分别是贴标绿色债券和非贴标绿色债券,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贴标绿色债券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绿色债券,其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绿色项目的开展上,相较之下,非贴标绿色债券主要是指将债券的收益投入到绿色债券中,两者的区别主要是推广方式的不同。但是也要从中看到,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绿色债券无论是从品种、规模还是范围上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国内研究
相较国外的发展而言,我国债券市场于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到今天已经经过了近40年的发展,取了巨大的成就,但绿色债券的发展和起步却较为缓慢。
肖应博(2015)对国外的绿色债券发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他认为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的一个重要方向,对绿色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绿色金融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而加快经济体制的发展对绿色债券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绿色债券自身具有融资成本低、投资方向范围广的特点,在我国的发展中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2015年9月国务院联合中共中央正式颁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绿色金融体系做了详尽说明,对商业银行机构发行绿色债券以及企业发行绿色债券这两种情况予以深入研究,方案的颁布,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5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规定了绿色债券涵盖的所有项目,并对绿色债券在发行期间、运作期间具体的操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也发布了《绿色债券发行指引》,针对绿色债券的发行范围、审批流程等方面予以明确规定。
王遥、徐楠(2016)认为,绿色债券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众多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难的问题,对于我国友好型的社会生态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润滑作用。同时,绿色债券的发展从多元化角度满足了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极大的拓展了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对促进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活力提供了重要渠道。
徐楠(2016)依据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相关数据对我国的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未来将有30%的绿色债券由符合发行标准的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来开展,具体到量化数据上来说,大概有3000亿人民的绿色债券规模将在我国发行,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绿色债券的发行需求和巨大潜力。
洪艳蓉(2016)认为,绿色债券是一个新兴的市场环境,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绿色债券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在政策的支撑方面仍显不足,继续优惠鼓励政策出臺,以支持绿色债券的有效发展。此外,也要做好制度方面的设计,当前的传统债券制度难以适应于绿色债券的发展,因此,需要做好“促绿”优惠与“洗绿”制度的平衡健康发展,只有如此才能搭建起一个国际化的中国绿色债券市场。
詹小颖(2016)指出,当前社会发展面临资源消耗严重、环境污染突出的问题,绿色债券的发展正当其时。为此,我国要借鉴国际绿色债券发展的宝贵经验,做好绿色债券的完善发展工作,对绿色项目进行规范统一界定,做好绿色认证及有关信息披露制度,提高绿色债券的发行质量,提升绿色债券吸引力,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和可持续低碳发展战略。
王遥,曹畅(2016)对我国绿色债券的发行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16年我国的绿色债券发行迅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同时,他们认为绿色债券发行的第三方认证是重要环节,目前已越来越得到市场和利益相关者的重视,为此,要切实提高第三方的认证公信力,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罗帆(2016)主要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对我国绿色债券的发行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发行绿色债券对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具有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对绿色产业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他针对当前国内绿色债券发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创新型的策略,从博弈的角度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办法。
郭沛源(2018)对我国绿色债券发行的标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的绿色债券发行迅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但是也要看到。由于行业不同、企业规模不同、管理模式不同,绿色债券在发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随着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许多无关业务人员乘机而入,利用发行标准不统一的漏洞,进行无序竞争,严重扰乱了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此,要建立规范化的绿色债券发行标准。
3.结语
当前,中国绿色债券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政府及有关部门一开展了一系列的尝试,为绿色债券的有序、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要看到,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金融创新动力仍存在不足,加之专业人才及中介机构的不配不健全等制约因素,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还不成熟。但考虑到国内绿色经济转型的庞大资金需求,未来中国绿色债券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马中,陆琼,昌敦虎.我国绿色金融资金的有效需求(2014-2020年)[J].环境保护,2016,44(7).
[2]秦绪红.发达国家推进绿色债券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12):98-100.
[3]万志宏,曾刚.国际绿色债券市场:现状、经验与启示[J].金融论坛,2016(2).
作者简介:董浩,1989年3月,硕士研究生,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经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