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管理创新提高注水井分注合格率
2019-02-28肖家宏
摘要:目前欢西油田共有注水井151口,其中分注井93口,2015年整体分注合格率仅为68.4%,虽说分注率已达60%以上,但分注合格率低于当年预定指标70%,注水井分注合格率是衡量注水质量的关键指标,如何有效提高分注效果,是实现注水高效开发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管理创新;注水井;分注;合格率
一、前言
针对注水井分注合格率低的现实情况,加强分注注水过程管控,从方案针对性、基础资料、现场管理、水质合格率等多个方面查找原因。针对不同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分注异常井的各个环节加大分析、处理的力度,从而减少异常井数,进一步提高分层注水合格率。
二、创新点
通过分析,管理上影响分注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分注方案设计针对性差,分层注水设计不合理,分注适应性不强;二是常规基础数据跟踪不全,注水压力、修井现场、洗井效果等跟踪不到位,影响分注效果;三是基础水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水质监测存在疏忽,同样影响了分注的效果。
为此,为提高注水开发效果,欢西油田在管理上加大创新力度,通过管理创新提高分注效果,并形成以下技术创新点:
创新点一:强化分层注水方案管理,因块因井因层制宜,根据不同井宽合理选用不同分注工艺,提高分注适应性;
创新点二:创新“五卡一图两跟踪”管理模式,持续对提高分注合格率;
创新点三:强化水质管理,从地面到地下全程管控,从注水站到井下管柱全面监管,改善水质提高注水效果。
三、主要做法
3.1 强化方案管理,提高分注适应性
强化技术方案管理,加强地质、井斜、井筒、注入流体等综合因素分析,对比以往不同工艺分注效果,建立区块注水数据库,开展单井分注工艺适应性分析,因块因井制宜,实现“一井一策”,提高分注方案编制水平和技术管理水平。
针对锦98块、锦99块、锦16非化驱等常规区块继续采用联动测调桥式偏心注水工艺,既能满足注水要求,针对部分井斜较大注水井,采用实用性更强的同心分注工艺,针对锦16化学驱采用同心双渗氮油管分注技术以减少剪切损失,提高驱替效果。
3.2 创新“五卡一图两跟踪”管理模式,提高分注合格率
加强注水井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到稳定注水,确定注水压力波动值为±0.5MPa。现场资料落实全、准制度,为了提高注水分层配注合格率,在对注水井出现异常的井在管理上做到及时,准确。
建立注水管理卡、分层测试跟踪卡、作业反馈卡、洗井设计卡、洗井反馈卡;做好重点井作业质量跟踪、注水井措施效果跟踪。利用测试资料,绘制分注井定量定压控制图,根据压力与注水量关系,选择最佳参数,提高分注井注水合格率。
完善水井管理指标考核办法,做到水井方案实施—作业跟踪—工具匹配—洗井—注水—测试—井组跟踪,跟踪水井作业完井步骤即试压、换水嘴、洗井、坐封、验封、注水的步骤,实行“PDCA”循环管理。
3.3 强化水质管理,提高注水效果
全程管控,实现井口水质达标,建立注水站、采油站、井口三级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开展管线扰动、物理清洗、安装过滤器等措施,井口水质达标率上升了16.5个百分点。优化洗井制度,实现井底水质达标,通过科学编排洗井制度、强化洗井现场监督、应用内涂层油管等措施,井底水质达标率上升了26.8个百分点。
联合站在水处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分段监测、分段控制、分段达标”的管理手段,确保源头水质达到“双10”以下。配水间、单井定期取样、定点监测、定量分析,针对注水水质波动变化查找原因、深入剖析,有针对性实施干线、支线以及单井管线清洗工作。
强化入井管柱管理,严格控制管柱入井时间,对使用3年以上管柱强制检管重配,确保井底水质,同时推广应用内涂层、内衬、渗氮等防腐油管,提高注入效果。
四、实施效果
2016至2017年,通过加强管理,分注合格率上升至85.2%,指标上升明显,分注效果好了,对应井组增油近5000噸。
作者简介:肖家宏(1987-),男,辽宁盘锦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