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究
2019-02-28何婧
何婧
摘要:通过有效网格化管理,集成学院学生管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学生管理理念得以践行,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和教育,实现学生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精细化和系统化,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的服务和教育引导。本文对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模式;高校学生管理;应用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高等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也不断的寻求新的理念和模式,在长期探究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网格化的管理模式。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是其管理工作的重大变革。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格化管理在实践应用中有其光明的前景和特殊的注意事项。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等院校要重视将网格化管理理念、管理要求及具体实施方案与自身实际相结合,通过使自身网格化管理的框架得以搭建,促进其独特应用效果的充分发挥。
1网格化的管理含义
大学生网格化管理就是利用现在的计算机网络,通过尖端的数据技术,建立单元格网络模式,对现有的学生资源进行划分,具体到每一个单元格,从而打破原有学生信息的构建体制,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管理、监控学生的日常生活,在网络上建立一道保障的防护墙,以便及时的掌握学校学生的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相比传统的学校人工管理模式更加快速、高效,它从条到块,具体到每一个单元格,是真正的网络化管理模式。
2高校网格化管理的引出
近年来,由于很多地方的管理都已经实现网格化管理。比如劳动保障、城市的建设等等方面已经从刚开始采用到目前为止发展的很成熟。鉴于此,相关专家通过实地考察,翻阅资料,得出了结论,就是网格化管理在高校里边同样可以得到应用,并且有很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可以借鉴。由此可见,高校网格化管理不是凭空出现,随意捏造的,它具有时代性的特征,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新生力量。
3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意义
对于网格化管理工作来说,就是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在现代化城市的快速发展下,城市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了促进服务型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在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下,就要做好研究与创新工作,满足发展的要求。对于高校中的学生管理工作来说,已经成为了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开展科学化的学生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学校中的综合治理能力,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管理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实际中管理者就要做好分析与研究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此来满足发展的需求。通过对高校学生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存在着个性化强、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等特点,这样也就很容易发生校园突发事件。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上来说,如果单纯依靠学生管理者来进行管理工作,是存在着一定困难的,同时也降低了获取学生信息情况的效果。其次,在管理工作相对较为庞大的影响下,使得管理者需要面对较多的工作内容,这样也就出现了疲于应付的现象。随着网格化的不断发展,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了各行各业中,实践成果也相对较为成熟。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理念与模式的不断发展下,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发展的契机。通过对现阶段学生的特点与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就要主动将网格化管理模式运用到其中,以此来满足学生管理的需求。
4网格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虽然,网格化管理有以上所说的优点,在很多高校也已经初步有了探索,但是高校网格化在管理学生当中还是面临很多问题。有的高校将这种管理模式没有正确、充分的理解,认为它就是一种简单的网络化管理,每一个班就是一个单元,通过在这个单元中管理即可。还有一种就是学校建立的信息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甚至是单列的关系,这样做反而信息反馈不到位,给管理带来更大的负担。最后,学校目前的重视态度不足。学校的工作应该重点放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学校的良性发展上,但是有很多学校依然把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首位,导致网格化管理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发挥出作用,从而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化的服务。
5高校网格化管理模式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1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目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中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加,相应的学生群体特征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也给高校中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受到学生人数较多、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的影响,使得管理人员难以及时深入到学生中去,也降低了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效果。因此,在网格化管理模式下,不仅可以提高学校资源的整个效果,同时也可以加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因材施教的目标,提高了教育与管理结合的效果。通过在服务中进行管理,在管理中展现出服务与教育的功能,可以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与规范化发展的效果,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与引导。
5.2管理大学生过程中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是实践网格化的平台保障
在大学生管理中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早已是常态,并且应用的技术种类越来越多,学校都在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学生教学、管理以及党建等方面的信息化平台。学校更加熟练地掌握并且应用网络信息资源,这无疑是为推广和应用网格化管理提供了一个足够坚强的技术保障。
5.3现有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利弊是影响网格化管理推行的重要因素
从现有学生管理模式分析,不难发现,网格化管理雏形一直存在于高校学生管理中。可以形象地将现有的“班级—年级—学院”看成是一种简单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其中班级即网格化管理中的最小单元格,但这与真正意义上的网格化管理又有一定的区别。一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并不充分,网络系统功能并未被充分发挥;二是层级之间更多的是单向管理功能,且存在最小单位规模偏大、无法实现管理全覆盖等问题;三是学院层级以思政工作为主,与学生教务管理分离,无法完全实现网格化管理所提倡的组团式服务,不利于管理的整体性与精细化,无法提供较好的个性化服务。
5.4网格化管理最大程度的整合了高校的资源
所有来自学生、高校的资源都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源通过整合和流动,不断更新储存,增加新鲜的血液,通过服务、教育、管理三者相结合的模式把学生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除此之外,学生在网格化的管理中,可以和其他学生互通有无,更加有机会去交流,给自己增加新的知识储备,整个网格化的管理就是一个开放的大环境,它带来的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增长潜力的动力。
6结束语
通过对高等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和网格化管理的概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活动中应用网格化管理有利于将学校有限的财力、物力及人力等教育资源集中整合起来,通过对“管理与教育相结合,在服务中管理”和“服务为先,学生为本”理念的切实贯彻执行,在管理中体现教育和服务,在服务中管理,促进系统化、精细化、规范化及信息化学生管理目标的实现,从而使学生个性的教育和服务获得充分的引导和保障!
参考文献:
[1]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孙中青.新西部.2017(31).
[2]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李赟.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5).
[3]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尹菊琴,刘丹,卓亨逵.成功(教育).2012(05).
[4]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李赟.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