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维修与检测探析
2019-02-28孟涵
孟涵
摘要:对于机械制造业而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其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高科技技术不断渗透的前提下,机械设备的内部构造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使得机械的操作也逐渐朝着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的发展。但是快速的发展,难免就会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与检测带来新的问题。因此,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本文针对机械设备检测技术的基本方法进行了探讨,再配合上机械设备维修与检测之中面临的问题探讨,从而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希望可以提升设备的实际管理水平,这对于机械行业今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机械设备;维修;检测
在市场经济体制影响下,企业管理方式逐渐朝着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向前进。在新的社会发展趋势下,机械设备企业就需要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趋势,对企业内部机械设备维修与检测的水平进行合理的分析,并且结合当前国际上先进的机械设备维修与检测的经验以及对应的管理方案,从而实现机械设备维修与检测技术的合理优化,进而探讨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整体实力。因此,希望通过本文对于机械设备维修与检测问题的探讨,可以找到提升机械设备维修与检测水平的建议,这样就可以满足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要求,同时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也会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一、机械设备检测技术方法
了解机械设备的检测技术,才有利于后续的设备检测与维修,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一)温度检测技术
对于机械设备的检测,机械温度参数是一项重要的数据。检测温度参数,不仅可以降低操作的难度系数,同时也可以直接呈现出检测的问题。机械设备温度检测技术主要包含了接触与非接触两个方面的检测。两种检测技术,都可以满足连续温度检测不可观察的机械设备。在实际的检测中,如果机械设备的检测相对的困难,带有危险性,则可以考虑到非接触检测技术的使用。
(二)无损检测技术
只要机械装置出现损坏的现象,设备具有的物理性质就会发生变化,此时就需要及时有效地检测机械设备的情况。要完成这一项工作则要得到无损检测的支撑,主要通过磁探伤以及超声波探伤、渗透探伤等方式进行无损检测。比较而言,无损检测的全面性更强,更适用于检测有损机械设备。
(三)油液分析技术
对于油液分析技术,信息集成水平高是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铁谱和频谱分析。在测试润滑液压系统的时候,油分析可以在全过程之中都加以使用,但是油分析技术也存在相对清晰的缺陷,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本身的局限性,技术的改进智能检测出机械磨损失效的情况,使用条件比较苛刻,离不开实验室的支持,花费时间较长就是技术局限性中最明显的方面;另一个是对于检测人员本身的技术水平也有着较高的要求。
(四)振动检测技术
相比其余的检测技术,振动检测技术拥有更为广阔的适用范围,需要的条件相对较少,并且在检测机械设备的实施情况的时候,对于技术操作者的要求较高,就是这一技术唯一的缺点[1]。
二、机械设备维修与检测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相对简单
由于企业并未针对机械设备维修检测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并且检测部门、维修部门的分工不够明确,这样就可能引发机械设备故出现故障的时候兩个部门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维修部门与检测部门之间没有进行良好的协作沟通,导致团队的作用发挥不出来,这样就会影响部门及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逐渐淡化责任感。除此以外,检测部门和维修部门沟通不畅也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维修机械设备的人员只会维修机械设备,检测人员就只会检测机械设备,这样不仅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带来财务支出的加大。在进行机械维修与检测的过程中,因为存在诸多不同的问题,再加上职责的划分不够明确,当机械故障发生之后,就可能出现没有部门愿意承担机械故障的后果,这样无论是对于机械设备的检测,还是对于机械设备的后续维修,都会带来一定的阻碍,最终出现浪费的现象。
(二)缺少预防性与故障性维修
对于机械设备而言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在机械设备投入使用以后提高对保养工作的重视度,切忌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之后才维修,这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导致企业遭受经济损失。但一些企业对机械设备预防性维修的认识并不充分,在日常的维护之中对于机械设备的处理不够彻底,导致机械设备提前报废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机械设备维修与检测问题的改善措施
实施机械设备的维修和检测时应先完善建立工作机制和制度,支持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再配合上机械设备的预防性以及故障性维修,这样就可以实现问题的合理改善,确保机械设备安全、稳定的使用。
(一)实现机械设备维修和检测制度的建立健全
企业对于机械设备维修检测制度的建立健全,就需要对机械设备的维修进程进行指引和督促。企业在具体的岗位之中还需要明确对应的责任,设立相应的责任制度。企业应做好每一位机械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保证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这也是促进检测人员、维修人员相互沟通交流的有效方式,可以让双方进一步了解彼此的工作方法,熟悉工作内容,为今后开展机械管理工作提供便利,通过有效的、先进的科学方法及时解决问题,保证机械设备检测及维修处理的规范化,最终为企业日常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2]。
企业针对机械设备制定有效的、完善的维修检测制度,明确检测与维修的分工,把每一项责任落实到人头,让接触机械设备的每一名员工都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管理机械设备时,管理人员还应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借鉴企业管理的有效方法、先进经验,保证提高机械设备完整性,能持续正常运行,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二)加强落实机械设备的预防性及故障性维修
在维修机械设备时,预防性维修占据主要地位,要求使用机械设备的每一名工作都树立正确是工作态度,做到预防为主、保养为辅。从企业的角度看,每一天都应实施一次小保养,每一周实施一次大保养,同时做好机械设备保养记录;当机械设备投入运行以后落实保养工作,增强技术人员保养机械设备的意识,定期保养设备,有效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在降低故障发生率的同时节省维修机械设备的费用开支,达到节约企业成本的目的,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预防性维修又被人们称作周期性维修,即企业在机械设备没有发生任何故障的情形下进行的维修工作,一般包含了大修与小修两种方式。而故障性维修就是在发生故障以后由企业维修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处理,排除故障。这就需要机械维修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仔细检测设备,找到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最终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3]。
四、结语
总而言之,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机械制造行业也需要认清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这样才能提高对机械设备维修和检测的重视度,深刻认识维修检测对日常使用机械设备的重要作用。只有保证机械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才能够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才可以制定对应的生产计划,从而在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的同事,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林岗.机械设备的故障检测与维修技术分析[J].中国金属通报,2018(05):110+112.
[2]黄将彭.机械设备故障检测及维修技术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7(05):106-107.
[3]杨晓冬.机械设备维修及保养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7(04):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