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石油石化企业质量体系内部审核
2019-02-28刘国庆
刘国庆
摘要:石油石化企业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以下简称“内审”),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9001/中国标准GB/T19001和美国石油学会API SPEC Q1/Q2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每年度要进行的一次自身对开展质量管理体系检查的一系列重要活动。是与企业内审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相关联。因此,提高内审员的综合素质,是做好内审的基础,而科学的内审,更是改变和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质量体系内审;内审员素质;审核方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我国企业国际化的趋势势不可挡。石油石化行业走出国门也越来越多,很多企业都按照ISO9001/ GB/T19001系列和API SPEC Q1/Q2等标准的要求,建立起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来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增值,从而达到“双赢”或“多赢”的局面。
作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的一个关键性接口---质量体系内审,正日益引起企业,尤其是取得ISO9000/GB/T19001系列和API SPEC Q1/Q2等标准证书和得到注册资格企业的关注和重视。它对于质量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企业质量体系自我监督、自我改进的一种手段。
企业内审的主要目的,是依据质量体系标准来评价和验证企业自身的质量体系,满足ISO9001/API Q1/Q2等标准、满足本企业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从而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不断完善和改进企业的质量体系。
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企业要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必须牢固抓住内审这个环节,提高对内审重要性的认识,注重内审的有效性。一个成功的内审,不仅能推动企业不断地以先进的管理替代落后的管理,不断地以先进的生产力替代落后的生产力,而且,更具有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集世界先进管理文化之大成。
一、最高管理层的高度关注
贯彻标准(ISO9001/API Q1/Q2)能否成功,是检验质量管理体系能否持续有效运行的基础,而领导的作用极为关键。只有企业的管理层从思想上重视,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大力的支持,内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贯标工作才能有保证,只有将贯标工作和企业的实际业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企业的质量管理从最初的“做”标准,到自觉地“用”标准,进而到“发展”标准的转变。
二、审核队伍的精心建设
企业内审人员,既是企业质量体系建立实施的策划者和参与者,又是质量体系实施运行的执行者和指导者;既是质量体系实施情況的审核者和评价者,又是预防、纠正措施的实施者和监督验证者。内审员既是相对独立的专业人员,又要同企业的领导、相关部门、体系覆盖单位和第三方认证机构打交道人员,这就要求内审员:知识全面,经验较丰富,具有技术熟练,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应变自如的素质;还要熟练掌握ISO9001/ISO19011《审核指南》/产品标准(API系列标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熟练掌握标准的准确性,运用标准的灵活性等。
三、选择合适的内审方式是内审的重要的第一步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企业的规模、大小等不同,选择不同的内审方式,按审核范围可以分为:全部审核,即范围包括质量体系的全部要素和所有部门;部分审核,即范围限定为对质量体系的某些部分,某些产品或活动或组织的某些部门,其安排方式是在一段时间(12个月)内完成对整个体系的审核。
四、把握内审的程序是内审的关键。
1、 科学的策划。
确定审核依据:以质量标准(ISO9001/API Q1/Q2)、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法律法规、产品标准(API系列、国标)等为审核准则,根据程序规定和所审核活动的实际情况及重要性,制订内审年度计划,并经最高管理层或管理者代表批准,因此,企业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精心策划。
审核组的组成:审核员应当由经过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合格,且审核经历丰富、对企业的工艺流程和产品(API系列、国标等)标准掌握熟练的人员组成。
审核员的分组:原则上只要有利于内部审核的开展,但是,“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审核组的日程:应本着紧凑、不耽误被审核部门的工作为前提,策划时应与各部门进行沟通。
召开管理层和各单位、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首、末次会议,对于审核组与受审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审核信息的及时反馈,以及对审核过程的控制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以严谨务实的现场审核为主
在具体审核时,审核员一般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内审:如现场审核、观察、询问、查看相关文件和质量记录等形式。并对上次审核中的不合格项进行跟踪验证。
审核员要严格按照审核计划中的内审依据,在审核范围中,查找出审核证据,形成审核发现。在审核中,不仅要体现内审员本来应该具有的客观、公正,还要体现出严格性和严谨性,争取找出质量体系中更多的基本符合和不符合。一是勤观察,抓线索。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状态,会在企业的各个方面有体现。在具体的审核中,一些现象都是值得审核员注意的:通过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证实推断的正确与否。尤其是在受审核方已经经过多次的审核、并且有意识地回避问题、掩盖问题的时候,通过细致观察和有效地搜集线索对掌握受审核方的实际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二是轻表面,重实质。审核员在审核时往往在查证到受审核方出示的记录完整、填写比较规范后,就认为组织的体系运行符合标准要求,不再往下查。笔者认为,这种审核有待进一步深入。因为贯彻质量体系标准追求的是管理的提高,而不是记录做得怎样,所以审核员有必要继续了解:受审核方对标准的相关要求了解的程度怎样?对管理是否促进和提高?不重视实质的审核方法是相当危险的。三是重证据,轻口信。审核中,无论是在检查受审核方“如何做”、“做了没有”、“怎样做”、“做的怎么样”等,各个方面都要以对方提供的有效证据为准,不轻信对方的口头回答和解释。尤其是在对产品质量有着直接影响的关键过程或特殊过程的审核中,审核员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查看对这些关键过程或特殊过程的控制和培训过程的有效性。
3、开好审核组内部会议,便于审核员交流。
在现场审核基本完成后,审核组应及时召开内部会议。小组成员可互相交流以下情况:审核了哪些部门、人员;采用了什么样的审核方法,受审核方做得怎么样;对发现的问题准备如何判断不符合状态等。其它成员对该审核员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正,内部会议有利于审核组,系统了解受审核方的优劣,讨论对受审核方的审核结论。使其尽可能地符合受审核方的实际。
4、做好内审总结,为下次内审提供经验。
在各审核小组的审核工作完全结束之后,内审组织者应当召开内审工作的总结会议,对内审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内审各个阶段的工作进行评价和查找不足,制定必要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便完善内审报告,将不合格项提交管理评审,以实现内审的持续改进。
同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在各审核小组提供的材料当中,有无出现相同的问题,各个问题有何联系,以发现一些在体系中、接口中、内审策划中存在共性的问题:以便在下一次审核中做出调整。在对内审工作进行总体评价时,要以是否促进了受审核方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判断原则。那种问了职责、查了记录、看了现场,而不涉及管理有效性的审核,则不易促使企业注意提高自身管理的改进,也不可能会长久地符合标准、更不符合企业不断成长的要求。
总之,成功的内审,要以被审对象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必然推动产品質量提高,这与被审对象的利益息息相关。成功的内审,无论在其形式上,还是结果上,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和本本主义,只有不断创新、持续改进,才能长久满足时代发展和企业进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