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2019-02-28苏鹏娟
摘 要:本文通过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通过增长理论来解释我国财政支出增長,分析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的规模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地方财政支出;影响因素;建议
一、关于财政支出理论的文献综述
1、瓦格纳法则即“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认为许多公共物品比如教育和福利的需求具有正的收入弹性,当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随之以更大的比例增长。
2、财政支出规律。财政支出具有向上的刚性,导致支出规模呈现增长的趋势。Peacock和Wiseman认为,政府财政支出应该紧密结合国民对税收水平的容忍程度。如果政府意图通过政府储蓄来提高国民储蓄,那么税收收入将更多的转化成财政支出。
3、David L.Lindauer认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需要考虑到其特有的时代背景:经济发展理论和宏观调控理论的壮大,对发展中国家公共部门的扩张产生了深远影响。发展理论模型重视发展中国家市场失灵的范围,平衡增长、重新再分配和需求战略等都要求有大政府。研究经济增长源泉的部分理论认为人力资本起到重要作用,这一思想使得政府倾向于在教育和医疗等领域支出更多。今后随后的理论强调市场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政府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但是早期的理论仍然产生了深远影响。
4、一个国家的财政分权程度方面,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布伦纳和布坎南认为,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公共部门规模应该与财政分权程度呈反向变化的关系。马斯格雷夫从政府的再分配职能出发,认为在一个公共部门高度分权的环境下,政府对穷人的援助相对要少得多。Oates (1985)从实证角度对财政分权与政府规模的关系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财政分权程度和政府规模大小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二、我国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现状
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占全国总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 从1980年的46%上升到2011年85%) , 这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权力大幅度提高,财政支出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显示我国的财政支出以地方财政支出为主要内容,故本文拟重点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为主要分析对象。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发展趋势验证了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瓦格纳法则),其绝对支出额规模持续增长。我国政府的职能范围不断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扩大,经常采取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动作,这都需要采用财政支出的手段,导致支出绝对额规模的不断增加。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在1978年为590亿元,之后持续迅猛增长,到 1990年已达到2,080亿元,接近1978年规模的4倍,到2011年地方支出达到92734亿元,为1978年规模的157倍。在1990年以前,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绝对额规模一直相对较小,主要是因为经济总量规模有限,经济发展水平尚不高。1990年以后,我国经济实现飞速发展。1990年中国人均GDP增速只有2.3%,但1990年以后每年增速都保持在7%以上,推动了我国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爆发增长。
三、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在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影响因素的分类方面,国内学者常采用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与社会因素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与以往的分类方式不同,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结合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发展的影响因素的自身特点,力求对我国政府公共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作出较为系统全面的理论分析。
第一,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过多的人口支配稀缺的社会总资源,作为会总资源的一部分,公共支出的规模必然受我国人口发展现状的制约,因此,人口因素一直是研究我国公共支出规模的必要因素之一。
第二、失业率主要从两方面影响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一、直接效应,失业率的增加直接导致我国基本社保基金中失业保险支出规模的增加,同时也会影响公共支出中转移支付规模的增加;二、间接效应,失业率的增加说明部分生产资源效率的降低,导致社会总产出的下降,扩大了我国政府投资和政府购买的规模,从而影响我国公共支出的规模。
第三、城镇化率,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首次超过50%,这一数字的背后是多年来政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投资。在快速城镇化阶段,地方政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重视,促进了地方财政支出的持续增长。
第四、我国自1978年以来的从集权到分权、从收权到放权的体制改革过程中,许多本来由中央承担的职责逐步下放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具备了更大的资源支配权力,但来自中央的自上而下的监督机制和来自社会公众的监督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导致权力和约束的失衡。这种失衡引起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急剧膨胀。
第五、财政供养人口,我国财政供养人口包括各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军队及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若按公共支出的规模来划分,我国公共支出中的供养人口还包括基本社会保障中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若广义的财政供养人口增加,会增加我国财政支出的负担。
第六、人均收入因素,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从1978年至今,我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的人口自然增长弹性逐步增加,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地提高。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在许多方面对政府公共产出的要求也会提高,从而增加了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
四、政策建议
(一)明确地方政府职能的界定,优化责任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逐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范围随之进行变革。在当前的市场化环境条件下,由于计划经济的遗留影响,政府职能的定位仍存在越位和缺位影响。需要进一步确定。调整政府职能,明确相关责任,将有助于优化地方支出,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
(二)调整政府支出的结构比例,合理化分类支出的规模
平新乔的研究认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在国际上都是高的,所以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的问题更多的是支出结构的不合理。在当前的地方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支出等规模相对过高,教育和社会保障支出等规模又相对过低,所以优化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对于提升政府职能效用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地方财政支出未来的重点应该在于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促进社会稳定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减少对于经济建设的干预和行政管理的支出。
(三)加强财政部门对支出的监督力度,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财政支出收益的评价体系。
公共支出作为社会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政府支配这一部分的社会资源,对其进行合理配置,弥补市场经济失灵,使外部效应内在化,从而使社会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收益,整个社会总福利达到最大化。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对于公共支出的浪费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在于财政部门对于公共支出的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支出评价体系,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公共支出的机会成本较高,使用没有效率,因此加强财政部门对于公共支出的监督力度,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公共支出收益的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杨友才,赖敏晖.我国最优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基于门槛回归的分析[J].经济科学,2009
[2]陈诗一,张军.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研究: 1978—2005[J].中国社会科学,2008
[3]杨丹芳: 财政支出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4]段超:我国10 年间公共支出规模扩张的原因分析—基于1995 一2006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铜陵学院学报,2009(5).
作者简介:
苏鹏娟(1992-),女,甘肃庆阳 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2016财政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