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生物质资源现状及利用调查
2019-02-28王蓓
王蓓
摘 要:通过对海南省生物资源(农作物秸秆及畜禽粪污)调查,综合分析与评价了海南省生物质资源的利用现状及不足之处,结合国内外生物质资源利用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适合海南省实际情况的生物质资源利用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海南省;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
0 引言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属热带季风气候,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2018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于印发文件,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赋予其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新使命。生态环境作为海南发展的一大优势,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是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有必要对海南省现有的生物质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进行调查,以便因地制宜,提高生物质资源的利用率,加速变废为宝,提高海南当地生态环境质量。
1 海南省生物质资源基本现状
海南省气候条件较好,农田终年可以种植,不少作物年可收获2至3次。 产生秸秆的农作物主要种植玉米、水稻、香蕉、菠萝、甘蔗、薯类等。2017年全省产生秸秆的农作物有534.99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61.26万亩,玉米种植面积28.35万亩,香蕉种植面积30.57万亩,其它(甘蔗、菠萝、薯类、花生等)种植面积114.81万亩,共年产427.84万吨秸秆。
海南全省规模养殖场发展迅速,到2015年底,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有1256家,规模化率为43.6%,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为61家;年出栏10万只以上肉禽场62家、年出栏2000只以上的肉禽场1.1万家左右,规模化率85%;年出栏50头以上的肉牛规模养殖场(户)232家,规模化率为7.7%;年出栏100只以上的肉羊规模养殖场(户)419家,规模化率为11%。2017年海南省全省农作物秸秆及2015年畜牧养殖统计数据见表1。
目前,海南秸秆还田占秸秆总量的31.7%、制肥占5.1%、做饲料占8.5%;海南秸秆综合利用占45.3%,据调查,返田其实是被动返田,即把秸秆丢在田里不管,没有经过返田前的处理或有效返田,几乎没有科学、有效的利用。此外,截止2015年底,海南全省生猪养殖规模化率为43.6%,家禽养殖规模化率为85%,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达到排放标准的规模化养殖场仅为 24% ,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2 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趋势
(1)厌氧发酵
厌氧发酵技术将农作物秸杆、禽畜粪污等有机废弃物进行均质搅拌后进入厌氧发酵罐产生出沼气和消化液。沼气作为生物质能源,进行净化后作为生物天然气外售。消化液部分循环回厌氧发酵罐作为回流液充分利用,部分进入固液分离车间,分离的固态物质沼渣与秸秆复合生产固态有机肥外售,分离的沼液一部分生产液态有机肥外售,另一部分进入沼液储存池储存,最终还田。
厌氧发酵是目前发达国家常用的处理方式,德国的厌氧发酵制生物天然气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截止2014年,德国建成沼气工程10786个,占欧洲的62.6%,大型农场上的沼气工程随处可见,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也具有重大意义。
(2)生物质气化
生物质气化是指生物质材料在低氧环境中经过热化学反应转换为可燃性合成气(又称发生炉煤气)的过程。合成气经过必须的净化处理后(过滤、脱硫),可替代现有的化石燃料。能够处理的物料种类以木质素含量高的农林废弃物为主,排出的尾气无色、无臭,唯一的副产品是生物炭,可直接填埋、作为优质土壤改良剂或用于加工活性炭的原料,十分绿色环保。在国内外已经有了不少成功案例。
3结论
(1)海南省生物质资源丰富,目前大部分未得到有效利用,对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因此,应加快海南省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城市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有助于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2)未来五年,海南以生态循环农业为技术路径,重点建设全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通过厌氧发酵及生物质气化技术提供海南省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对海南省长远建设、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优化、循环经济效益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对推进社会建设、生态环保、改善民生作用显著。
参考文献:
[1]《海南省“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2]《海南省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3]王庆一. .中国可再生能源现状障碍与对策一开发利用现状[J】.中国能源,2002(7):39-44
[4]王海濱.国外生物质能转化技术与应用【J】.新能源,2001(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