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G60科创走廊”建立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的对策研究
2019-02-28陈晨高蕴
陈晨 高蕴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并且正在有力的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为此,《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工信部科[2017]315号)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17]66号)等文件先后出台,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政策推动。
[关键词]人工智能;G60科创走廊;产业创新联盟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2.062
[中圖分类号]F426.6;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9)02-0-03
上海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科创中心,如何做好跨区域协同创新至关重要,对自身与周边区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G60科创走廊为例,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主线,以跨区域协同创新为模式,探索辐射带动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1 人工智能及产业概况
1.1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目前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首次提出于1956年的Dartmouth学会。当时,人工智能尚处于起步阶段,研发出的程序可以用来证明平面几何定理,这说明在人工智能的早期研究中就已经涉及了思维科学和其他领域专业知识,并开创了当前人工智能研究的两大类别: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但那时苏联还没有接受这一理念,受苏联影响,加之当时生产力较低,中国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发展人工智能。
近年来,中国的人工智能已上升到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都发表过重要讲话,对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给予指示与支持。2018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2 人工智能产业
人工智能产业领域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公司。以互联网公司巨头为主的生态构建者,以场景应用作为流量入口,长期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方面进行布局,旨在打造全产业链生态。该领域的代表企业百度,就是基于海量数据资源和强大的运算能力,通过建立算法平台、通用技术平台和应用平台全面进入人工智能产业。以软件公司为主的技术算法驱动者,通常深耕算法和通用技术,待建立技术优势后,开发差异化细分领域应用。典型企业为科大讯飞,以语音识别类技术为核心,逐步建立语音技术开放平台和语音应用,切入人工智能市场。以创业公司和传统行业公司为主的应用聚焦者,如出门问问和格力等公司,一般积累有成规模的细分场景数据,针对长期存在行业痛点的领域构建应用。以滴滴出行为首的垂直领域先行者,在使用频率较高且优质数据资源易得的场景,率先推出杀手级应用用来积累用户数据,在商业模式成熟后,颠覆性向该垂直领域的算法和通用技术层面拓展,成为垂直行业主导者。
1.3 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
2017年10月13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在北京宣布成立,联盟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百度、阿里、腾讯、清华、浙大、科大讯飞、奇虎360、中科院自动化所、沈阳新松、中兴通讯、上海仪电、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联通、电子四院和电子一所等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代表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参加,并适当邀请代表性跨国企业或国外企业参与。联盟宗旨是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市场为驱动,以企业为主体,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促进联盟成员加强合作,构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提升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竞争力,强化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传统行业向数字化转型,支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
2 G60科创走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2016年,松江区委、区政府正式推出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建设总体方案:以G60高速公路为发展轴,发展沪苏杭皖沿线产业带,区内沿G60九大功能板块组成“一廊九区”总体布局,覆盖166 km2,辐射296 km2产城深度融合区域;强化先进制造业导向,聚焦人工智能、智慧安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6+X”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总集成、研发总部等若干生产性服务业,构筑质量标准、双创活跃、产融结合、先进制造、人才聚集和科创环境“六大高地”,打造上海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开放型经济提升发展区、产城深度融合示范区,成为科创驱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缩影。目前,松江已成功获批全国首个国家级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上海松江洞泾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基地。洞泾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基地的成功申报,意味着松江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基地规划方面目前涵盖洞泾、泗泾、九亭、佘山、小昆山等镇,在基地产业布局方面,科大智能总部、库卡机器人二期、格拉曼、伟本、柯马、图灵、荷福智能和法信机电等一批机器人制造和系统集成企业相继落户,为松江区在人工智能产业集群高地建设奠定基础。依托“G60科创走廊”作为连接长三角一体化的主要关键节点区域,将人工智能产业对接辐射长三角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企业,推动整个产业的集群式协同创新发展成为了重中之重。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G60科创走廊”松江区段人工智能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与2018年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接连与苏杭皖沿线实现战略合作、项目融合、区域共建等形式,为科创走廊的发展增加资源及活力。
3 G60科创走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角度进行分析,沪、苏、浙、皖四地均有合作的需求。长三角南翼的经济发展态势较好,但发展目标仅局限于国内产业,也将面临着国际的挑战;上海市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产业格局,但是没有世界级的科研企业支撑,江苏省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虽处于第一梯队,不过位置偏后,产业集聚度不高;浙江省虽然有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海康威视等市值500亿美元以上的科技型公司,但是科研创新水平不高;安徽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技术独步全国,但是其他方面未有显著成绩。可以说,四地发展各有优劣,互补性很强。在科创走廊携手共进的同时,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进一步梳理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补短板专项工作,提升G60科创走廊整体的创新水平及科创元素,经走访、调研了解到存在5个方面的问题,关系到科创走廊的成败。
4 G60科创走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对策
4.1 建立开放共享平台,促进协同创新
(1)完善长三角“大院名校”合作模式。以上海松江洞泾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基地为例,要充分利用松江大学城的科创资源优势,加强各类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以人工智能研发为主体的共同目标,加快智能传感和物联网、类脑智能与计算、大数据和云计算、数据与系统安全等方向的研究,重点突破具有颠覆性、前沿性的技术任务,提高松江区的创新水平。从实践看,嘉兴市在与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以及中科院的合作中受益明显,江苏省、安徽省等地可以学习借鉴,进一步扩大高校及科研机构与地方之间的互利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此外,还需加强与国际顶尖大学合作,整合全球创新科创资源,以国际产学研合作资源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水平。
(2)建设人工智能产业服务平台。即与地方政府及各地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全方位支撑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当地机器人龙头企业。服务平台以“金融服务中心+工业大数据服务中心+高技能人才实训中心+产业政策服务中心+智能制造应用中心”为五大支撑,形成开放式、公众化的产服平台。松江区作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地区,也是科创走廊发展的主要空间,集聚有较为全面的创新要素资源,吸引了众多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接下来可以对相干产业进行进一步整合与划分。一方面,对各地功能定位相似且距离相近的产业平台进行整合。比如,昆山机器人科技产业园与松江内的科大智能项目(含有智能机器人研究项目),研究对象相似,可以进行平台合并,共同创建一个资源共享、技术交流的平台,并且努力提升创新平台实例与水平,将其推广至更广的区域与更多的产业。另一方面,对于创新平台的建设要加强多方面的合作,政府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调整投资方式,鼓励企业通过平台联合发展。利用平台做到资源信息整合,并且使产业发展通过平台得以延伸,实现利益最大化。通过建设产业投资及金融服务平台,寻找并推荐行业内优质企业,帮助联盟成员实现产业链垂直整合,快速构建产业生态圈,引导联盟及成员向高端生态系、高附加值的领域发展。以“产业基金+联盟基金”的形式,主要对人工智能产业核心零部件、智能化模块、人工智能研发三大方向进行投资,帮助联盟成员快速在产业链内形成参控股的态势。
(3)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区域合作平台。利用地理优势,以G60高速为纽带,将沿线的上海市松江区、嘉兴市和杭州市等长三角重要城市和地区串联起来,以交通网络为基础,打破行政区划,让区域的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打造出一个人工智能产业区域合作平台。合作平台主要围绕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主题的创新空间开发建设、智能制造工程师培训、人工智能制造产品的展示及体验中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4大方向开展业务活动,开展人工智能产业规划、产业平台打造、产业基金设立和产业资源导入,帮助联盟成员落地打造各类人工智能科技园区、特色小镇,同时嫁接国家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的技术和资源集成优势,推动地方传统优势产业迭代升级。对于沪苏杭皖推出的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嘉兴沿线产业园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江苏省的南京移动互联特色产业基地、无锡国家物联网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昆山机器人科技产业园、安徽省的环巢湖科创走廊要树立一致的发展目标,建设规范统一的技术市场管理条例,加强各省市之间的项目合作,促进区域技术市场一体化,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4.2 打造人才高地,集聚高端人才
(1)吸引重点产业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集聚。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是G60科创走廊建设最为重要的支撑要素。首先,各地应出台人才新政,设立人才专项基金和产业发展资金,吸引重點产业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并为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提供额外补贴,并遴选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同时,应注重培养专项人才,可以以各产业设立的专项孵化器作为人才孵化推动引擎,通过技术孵化与创新等完成对产业技术专项人才的定向孵化。
(2)成立国内产业顶尖高校联盟。聘请国内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人才为产业高端智库,给予联盟产业方向指导和重点产业咨询。联盟应覆盖城市圈内的各高校,并以联盟覆盖的各产业节点城市内的大中专院校作为产业技术支撑主体,以各高校的优势专业领军人物为产业研发主力,以实现产业人才的大规模聚集。
(3)促进人才自由流动,建立统一的人才市场。第一,建立统一的人才市场。一方面,要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帮助各方第一时间掌握劳务需求,企业能够及时发布有关投资、合作事项,从而进一步促进人才流动和跨区域对接,提高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对接效率;另一方面,要消除人才流动的制度障碍,建立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使劳动用工、资格认证等条例趋向一体化。第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提倡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特别是要为柔性引进人才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鼓励用人单位采取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项目交流和互聘客座教授合作等方式灵活引进优秀人才。
4.3 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确保政策有效落实
为加快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保证科研经费落实,并全面提高政策要素供给能力,保证产业转型、科技研发和人才集聚。在产业转型方面,着力使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发展,鼓励企业创新,尤其是注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鼓励科技型企业创新研发,对于不同级别的科技型企业研发机构,给予不同金额支持,鼓励企业、科研机构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创新,对其创新成果给予政策保护。同时,设立区级技术创新基金,推动本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并配套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立项项目。
政府应出台一系列围绕项目、人才、成果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以保证区域产业布局合理、人才流通、产业运行高效。在新政策出台前,各地应该摒弃不合时宜的陈文旧例,结合各地发展规律,摒弃有冲突、不配套的政策规定,新增统一的行业标准或者企事业单位管理条例,共同制定区域科创政策体系,实现科创政策一体化。
5 结 語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深入发展,江浙沪皖都形成了自己的产业园区,虽然每个产业基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独特优势,但更应该着眼全局,在发挥各产业园特色的同时,加强合作,促进协同创新。以上海市为发展核心,综合考虑上海的产业布局与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在“一廊九区”的发展规划中,应充分利用其间的科研力量,将上海市打造成高端制造业产地。同时,四地要积极搭建与长三角城市对接的资源平台,实现科创走廊之间的政企对接、科教对接、校企对接,使人才、资金、技术能够实现跨区域、多产业的流通融合。四地要形成全面开发的格局,借助G60高速公路,促进上海市、昆山市、嘉兴市、湖州市和宣城市的分工合作,加强政府间的沟通以保证市场条例的统一,形成高度开放的跨区域的产学研相融合的发展体系,从而带动四地间的创新要素流动与配置优化,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大、做强、做优,融合发展并形成产业创新集群联盟和产业服务创新平台。
主要参考文献
[1]肖建.沪苏杭皖G60科创走廊建设的SWOT分析[J].当代经济,2018(6).
[2]邹蕾,张先锋.人工智能及其发展应用[J].信息网络安全,2012(2).
[3]蔡自兴.中国人工智能40年[J].科技导报,2016(15).
[4]蕊冰.G60:长三角协同创新的科创大走廊[J].上海企业,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