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前招“墓友”

2019-02-28孙秀萍

特别文摘 2019年3期
关键词:葬礼墓地聚会

孙秀萍

日本社会进入高度“少子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也日益丰富。不希望孤独死去的强烈愿望,唤起了老年人让死前生活更加幸福的渴望。在日本政府有关部门推出防止老年人孤独对策的同时,老年人自己也在积极行动,寻找“墓友”,共同度过死前的不安时光,并为死后选择好“邻居”。

在日本,生前就为自己买好墓地的人很多,因为日本人并不认为死是一件很值得忌讳的事情,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接到销售墓地的电话,而车站等公共场所也常常可以看到墓地或者葬礼的宣传广告。有些老人因为死后能葬在同一墓地而成为好友,称为“墓友”。

近年来,“墓友”聚会悄然流行,而且发展得很快。这些“墓友”们聚集在一起畅谈家庭、疾病甚至葬礼。

东京就有一个这样的“墓友”会,成员有15人,每个月聚会一次。老人们在聚会上畅所欲言,因为将来要死在一起,彼此便非常亲近。有人认为,死的时候不应该给孩子添麻烦;有人则说,临终是给孩子最后的教育机会,添点儿麻烦也无妨。如此坦率的话也只有对“墓友”才能倾诉。葬在同一个墓地,又有共同的“死亡价值观”,这让“墓友”之间更加亲近,有的甚至超过了亲属。很多老年人在参加了“墓友”聚会之后,不再感到孤独。“墓友”聚会内容丰富,并非仅仅是聊天,还可以一起外出旅游、聚餐、唱歌、跳舞、打牌。很多老年人因为子女不在身边而感到孤独。有了“墓友”之后,外出和与人交流的机会明显增多。因葬在一起而产生的共鸣,让他们更加从容地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

“墓友”们为了让自己死得更文明,少给家人添麻烦,提前撰写“临终笔记”的人也在增多。“临终笔记”就是把自己对葬礼、墓地的要求,死前希望等内容,在神志还清醒的时候写入笔记本,留给家人。在现代社会,虽然遗产分配可以按照法律进行,但是关于遗产的纠纷也一直存在,“临终笔记”可以解决一部分这样的问题。比如,在病危后,很多人不希望接受只为了延长生命而进行的治疗,而是希望安乐死。还有人觉得,如果自己变成了植物人,就不需要再接受治疗,免得给家人添麻烦。

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开始接受这样的观点,并加入撰写“临终笔记”的行列。神奈川县的一家生活俱乐部还举办讲座,指导人们撰写“临终笔记”。浏览日本网站后发现,也有多家网站提供关于撰写“临终笔记”的知识,其中必须记录的问题最多有8项,内容翔实。

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忌讳,不如坦然接受,通过撰写“临终笔记”做好计划,再通过生前确定墓地,并和“墓友”快乐相伴,愉快安心地走向死亡。

(摘自“讀秀网” 图/傅树清)

猜你喜欢

葬礼墓地聚会
这是在葬礼上听过最多的一句话
不聚会少出门外出做好防护
无天于上2035 第4话 新任务
寻找大象墓地
不可思议的太空葬礼
快乐的聚会
生日聚会
在巴黎墓地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