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湘西”——浅析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2019-02-27蒲红丽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湘西沈从文山水

蒲红丽

摘 要:沈从文先生以其“乡下人”视角,配以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所缔造的“湘西世界”,“为现代都市中迷茫的人们提供了休憩心灵的精神家园”。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的自然风物独具魅力,湘西人淳朴的生活方式与这自然天地浑然一体,恬静而安宁。沈从文对湘西净土有着刻骨铭心的眷念,以至笔尖流淌着绵绵不绝的思念。

关键词:沈从文 “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美 山 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1-0201-02

沈从文生于富于传奇色彩的湘西凤凰县,在他的身体里流淌着汉、苗、土家各族的血,这使他在故乡时的生活充满了“野性”,在那片土地上的奔跑,使他对于那片土地上的人情风物多年之后仍不能忘怀。在沈从文的作品里,他尽情地抒写着湘西的自然山水,恣意的发泄着对故土的深深眷念之情。由此,我们得以看到一个和谐自然的湘西,得以品味、领略到湘西明净、壮美,灵动憨厚的湘西自然美景。

1 “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美

“自然始终是一切美的源泉。”[1]P8

中国的“美”字,最初是同巫术图腾有着直接的关系。从远古图腾巫术活动,到原始氏族的“以竹、木、丝等材料所制造的乐器”在氏族祭祀、庆功典礼上演奏的音乐,再到后来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显示出“人与自然是不可以分地统一在一起的”[2]P29。《国语·周语下》中说:“天六地五,数之常也”。“天六”指的是“天有六气”,“人事的一切规律是起源于天地的‘六气、‘五行的”[2]P83。而自然又同“六气”分不开,由此看来,人同自然也就自然的相与而不可分离了。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以“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来表述他对于自然的美得看法。他认为,“道”的自然无为的原则支配着宇宙万物。只有停止对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一切追求和努力,纯任自然,才能真正的发现并获得美,进而获得美的享受。

老子所谓“无为”即一切顺应自然,不在自然规律之外另行追求自己的目的。但恰恰是这样就能达成一切目的。这种纯任自然的思想,虽然否定了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的作用,但这并不妨碍它对自然的赞美。相反,“它要求人与自然合一,人向自然复归”,“使人进入一种绝对自由的有如自然本身的境界”。[2]P29

到了孔子,他提倡从“仁”出发来发现美,审视美。孔子强调人与人的自然和谐,“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同时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在了解自然的合规律性的过程中发现美,寻找美的存在。孔子把美从远古图腾崇拜和宗教观念中分离出来,使他成为日常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的贯穿在孔子美学思想的全过程,并对后世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沈從文的湘西世界里,“天人合一”的思想无处不在。自然在静默中散发着迷人的芬芳。人们在这样纯净的世界里讨生活,无论是《柏子》中的柏子,《贵生》中的贵生,还是《边城》中的翠翠、大佬、二佬,沈从文都尽量的让他们跟自然离得更近些,人与自然紧密的贴合在一起,自然此时就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尽管我们在《阿黑小史》里仍读到“包红帕子的人来了,来到阿黑家,为阿黑打鬼治病”这样的段落,在他的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里看到他写“岁暮年末居民便装饰红衣傩神于家中正屋,捶大鼓如雷鸣,苗巫身穿鲜红如血衣服,吹镂银牛角,拿铜刀,踊跃歌舞娱神”,感觉似乎那个世界里并没有摆脱巫术崇拜和氏族宗法制的笼罩——事实并非如此——此时,自然已然人性化、现实化了,自然“对于人不再是徒具可怖威力的巫术宗教的崇拜对象”[2]P47。此时的自然,就像一个忠实的听众,任由你在他面前挥洒幸福,倾诉痛苦。

湘西世界不单只是表现人的湘西,同时也是表现湘西自然美的湘西。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的人与自然从未分离,湘西人的灵魂处处映衬出湘西自然山水的纯净与灵动。《边城》里,翠翠的伶俐乖巧,仿佛就是那“宽约廿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的茶峒小溪的幻化。自然在此刻早已冲破了原始宗教偶等封建习俗的束缚而人化了。《一个大王》里,那站在边上向下望,便可以望见一群小山,一片云雾的壮丽自然景观的棉花山,在透露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观景象的同时,那矗立的姿势,似乎又让人们看到了在那风口浪尖上拼搏得如柏子一样的在水上讨生活的水手们坚毅的身影。还有《三三》里,山嘴折弯处,“把谷子倒进石槽里去后,抽取水闸的板,桢槽里水冲动了下面的暗轮,石磨盘带着动情的声音,即刻就转动起来”的石头碾坊;“比屋连墙,嘉树成荫”的堡子;《贵生》里,桥头一个小生意人的杂货铺,每一件都点缀在自然悠悠的外套上。虽然是认为的景,却与自然贴合得十分的恰当,没有一点相悖的。

由此看来,除了对于故土的深刻眷念,“天人合一”的传统美学思想,也是沈从文搭建“湘西城堡”主体的基石。湘西,是人与自然、生命与自然的“奇妙”③融合。

2 山水相依的故土湘西

如果说湘西世界充满着“天人合一”,那沈从文的笔端又是怎样展现的呢?

湘西,富于自然的纯美。山水相间,山给水以藏身,水予山以柔美,山水相依,不离不弃。湘西幻化山水,山水反哺湘西,于是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生出许多精灵来。

“树根蓬草间,到处有秋虫鸣叫。一下脚,大而黑的油蛐蛐,小头尖尾的金铃子各处乱蹦……只见每株树枝都被饱满而坚实的桐木油果压得弯弯的……一群山喜鹊喳喳的叫着。”(《贵生》)

“山坡上开遍了各样的花草,各处是小小的蝴蝶,似乎对每一朵花皆悄悄嘱咐了一句话……”(《月下小景》)

“到了九月……各处山坡上都有歌声,各处山峒里,都有情人在用干草铺就并撒有野花的临时床铺上并排坐或并头睡。这九月是比春天还好的九月。”(《龙朱》)

山里充满的歌声,充满了爱情的味道,充满着人世最真挚的情感,充满了大自然最原始的生命律动。此时的自然已不再缄默,“是处处和人相通的”[3]P83。山是能生出美丽的,于是有了“美丽再强壮像狮子,温和谦驯如小羊。如日头光明,如花新鲜”,白耳族苗家姑娘不敢凝望的美男子,年轻小伙儿遥不可及的龙朱。有了敢于追求龙朱真爱的花帕族黄牛寨主家的女儿。

且听他们不着瑕疵的对歌:

“对山的雀你不必叫了,对山的人你也不必唱了,还是想法子到你龙朱王子的奴仆前学三年歌,再来开口。”

“的高贵女人,你常常提到白耳族一个平凡的名字使我惭

愧,因为我在我族中是最无用的人,所以我族中的男子在任何地方都有情人,独名字在你口中出入的龙朱却任然单身。”

“你自称为白耳族王子的人我不知道你不是,因为这王子有银钟的声音,本来拿花帕苗年青的女子供龙朱作垫还不配,但爱情是超过一切的事情……”

……

此时的山不再是一座只是沉默不懂人语的自然雕刻,而变成了一个听者,一个真挚爱情的见证者。他懂得了人与人的情感交流,没有风,没有虫鸣,只有两个真诚的声音彼此交汇着对爱情的执着。自然在此成为了人们相互沟通的媒介,天、地、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年轻时候的沈从文似曾经历过这样的情感纠葛,更确切的说,是他与故乡有着如年轻人感情纠葛一般不舍的牵连。在自然与人的交汇里,沈从文“把每一个形象的看得见的外表上的每一点都化成眼睛或灵魂的住所,使它把心灵显现出

来”[2]P202。

不仅如此,还有江岸山坡边的吊脚楼,点缀在自然的天幕里。“江岸山坡如果没有吊脚楼,则布局显得单调,缺乏情

致”[4]P56。山的美已然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不仅是山,沈从文对水的感情也是很深的。

湘西的凤凰县,据古书上说,乃是“五溪之地”④。杜甫诗有“五溪衣服共云山”之句。[4]P52沈從文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山水相依的地方。他曾在《自传》中这样提到:

“我情感的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

小……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于我有极大关

系。”[4]P54

画家黄永玉在他的《太阳下的风景》一文中吧也曾这样写到:

“城里多清泉,泉水从山岩石缝里渗透出来,古老的祖先就着石壁挖了一眼一眼壁炉似的坚穹,人们用新竹子做成长勺从里头将水舀起来。”

可见,水对于沈从文确有着不可割舍的缘。否则我们怎见《边城》里翠翠似水的温柔,怎见如柏子一样的与风浪搏斗的水手们的彪悍,怎见龙舟竞赛时场面的激烈,下水抓鸭时汉子们身手的矫捷。

孔子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照此说来,湘西的人们岂不个个都成了智贤?因为那一方水土,不仅有山,还有令沈从文乐此不疲的水。

如果说没有山,何来“山岩石缝中渗透出来的清泉”!

如果说没有水,何来黄永玉笔下,《太阳下的风景》中的一段精美描绘!

如果说没有山与水,又何来沈从文先生笔下,湘西世界里那栩栩如生的人与美景!

李泽厚在其著作中这样写道,中华民族在长期艰苦的斗争中对自然的改造征服时刻彰显着人与自然的“合一”,同时在哲学中也有体现。

“中国哲学所追求的天人合一,丝毫不舍弃自然,不否定人的自然生命,不是到超自然的天堂中寻找不朽。”[2]P33“美和艺术既根源于自然,符合于自然,同时,又超越自然。”[5]P31

沈从文十分清楚这一点,并且在他的创作过程中很好的将自然与现实的人生、故土的旧忆联系并结合在一起,在作品中倾注着自己的人生理想。他曾说:“我来到这城市五六十年,始终还是乡下人,不习惯城市的生活,苦苦怀念我家乡那条沅水和水边的人们,我感情同他们不可分。虽然也写都市生活,写城市各阶层人,但对我自己的作品,我比较喜欢的还是那些描写我家乡水边人的哀乐故事。”

这再一次让我们看到,沈从文所缔造的湘西世界,不是别的,正是他漂泊在都市里,心中却始终牵挂的宁静的山水田园式的生活的写照。那里的风物人情朴实无暇,没有城市里的勾心斗角;那里的天空明净安详,不是城市里浑浊难耐的苦闷;那里宁静和谐,不必纠缠在城市的嘈杂喧嚣之中。他的心始终想要回归到自然的平静里,回归到故乡的山水相依里,沉浸在湘西和谐而不染风尘的清波碧山里。就像《丈夫》里那个女人,最后还是跟随丈夫回转乡下一样。

朱光潜说:“美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5]P40。“美的创造必经是人类情思与世界万象在瞬间的激情碰撞”。[5]P25

李泽厚在其著作中说:“人所欣赏的自然……是同人的精神生活,人的内在的情感要求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自然……汉民族在对自然美的欣赏上,几千年来经常把自然美和人的精神道德情操相联系,着重于把握自然美所具有的人的、精神的意义,从而充满着社会的色彩,极富于人情味”。[2]P147

注释:

① “乡下人”,沈从文一再说:“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这个乡下人又因为从小飘江湖,各处奔跑,挨饿,受寒,身体发育受了障碍,另外却发育了想像,而且储蓄了一点点人生经验。”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十三章,沈从文,第一节,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p213.

② “六气”:即阴、阳、风、雨、晦、明;“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一卷.p82.

③ “妙”,出于自然,归于自然。“妙”这个字与“道”、“无”、“自然”等范畴有着密切的联系。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p36.

④ “五溪”:雄溪、横溪、酉溪、潕溪、辰溪。糜华菱《沈从文的凤凰城》.P52.

参考文献:

[1] 吴枫,杜文君.中华现代思想宝库·美学篇[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1.

[2]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一卷)[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7,第1版.

[3]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1.

[4] 糜华菱.沈从文的凤凰城[M].中华书局,2007,8,第1版.

[5] 程帆.我听朱光潜讲美学[M].中国致公出版社,2004,9.

[6] 钱理群.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第1版.

[7] 杨芳芳.沈从文作品精选[M].长沙文艺出版社,2007,12,第2版.

[8] 杨早,凌云岚.沈从文集[M].花城出版社,2007,5,第1版.

猜你喜欢

湘西沈从文山水
爱在一湖山水间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欢乐湘西
湘西 国画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
沈从文小说开头艺术初探
湘西芷江洽降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