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2019-02-27刘伟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逆反心理探究对策

刘伟

摘 要:小学生逆反心理给教育工作、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加强小学生负面情绪、逆反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就显得尤为关键,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带动其全面发展。本文试从小学低段学生逆反心理的现状、影响因素、解决对策等展开分析,施以人性化的关怀、指导,纠正学生错误的想法与态度,帮助其走出心灵误区,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生活、学习状态。

关键词:逆反心理 对策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1-0197-01

小学时期是孩子心智成长,以及夯实全面发展基础的重要阶段,处于叛逆阶段的学生,受多因素影响,会出现一定的逆反心理,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也给教师、家长管理,产生了巨大困扰。对此,应当加强学生逆反心理影响因素的分析,寻找富有社会价值意义的矫正方法,帮助学生正视生活与学习现状,从而健全人格精神。

1 学生逆反心理概述

逆反心理多在学生阶段出现,尤为是小学生,受家长、教师提出的愿望与要求约束着,极易产生负向的心理看法与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自主逆反。如果教师和家长对待学生过分进行控制,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行为受到威胁,故意做出与要求相反的行为,表达其对另一方强加约束的不满。

超限逆反。指当客观要求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所引起的逆反心理,即表现出与施教者要求相反的言行。比如,家长和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客观水平而一味的过高要求他们,学生就会破罐子破摔,反其道而行之。

情境逆反。指当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求不相符合时,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即主题心不在焉或根本听不进去,或做其他事情,以示不满。比如,下课了,但老师还在津津有味的讲课,学生就会心不在焉,或做其他的事情以表不满。

信度逆反。表现为学生对信息传递者的人格或所传递内容虚假产生怀疑与不信任。

禁果逆反。小学生的好奇心极强,往往成年人郑重宣布禁止的东西,他们反而越想接触,于是便出现“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反心理。比如,父母越不让儿童上网玩游戏,他们越想偷偷去网吧玩。

2 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2.1 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不平衡

儿童在养成心理认知的时期,由于生活阅历、经验不足,信念与认知极易出现动摇,同时对事物批判、理解片面。对教师、家长的管理,总以对立面角度思考,更是对家长教师的管教与指引、督促等看成是和自己过不去,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上。

2.2 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

研究显示,孩子个性、心理品质养成,受父母教养方式直接影响,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给予女子足够的安全感、依赖感与亲切感,更利于良好习惯、品质的养成。反之严加看管的家庭,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逆反心理,甚至出现厌学与抵触等心理。

2.3 教师的教育方法失当

教师教育方法失当也是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直接因素,教学方法不合理,不能因材施教,而搞满堂灌、一刀切,往往导致基础差的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使学生降低或丧失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

2.4 群体同伴影响

群体或同伴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年等,也会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如同学中有出风头、唱反调等逆反心理的同学会使一些本来正常的儿童受到影响而进行模仿,而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之间彼此相互感染,致使进取目标受挫。

3 消除逆反心理的对策

消除逆反心理过程复杂且繁琐,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应当加强耐心、人文教导,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此,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尤其是家长与教师。作为父母和教师我们要多与孩子沟通,解决问题时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尽量减少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

3.1 巧用“爱心”效应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想一想,以深入了解学生心理、行为、认知等特征,放下师道威嚴,主动向学生投入人文关怀,拉近与学生间的关系,做到同优乐与同喜悲,让学生乐于听其教导,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加强业务素质提高,带给学生正确的示范作用,成为精通专业、尊重学生、品格高尚的教师,赢得学生信赖、尊敬,从而树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3.2 巧用“期待”效应

教师是学生获取书本知识的重要媒介,同时教师的热情期待,也为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注入了生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意识、积极性的提升,与教师的肯定离不开;对此,教师不能吝啬鼓励与表扬,应当多鼓舞学生士气,提高其自信心。

3.3 巧用“家校合力”效应

由于大部分小学生的家长对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知识缺乏了解,不知道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更不能有效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有利时机及时与家长沟通,对家长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同时让家长认识到小学生处于自我意识萌发的阶段,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好奇心强等,对此要做好心理准备,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们。

综上所述,儿童产生逆反心理,其实也是天性的自然流露,它是学生成为独立发展个体的必然经历,但各个时期、各种程度的逆反心理原因都不同,教师应当加强原因分析,确保解决对策的针对性,带动学生心理、思想等正规发展,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爱仙.正确认识小学生逆反心理[J].教育长廊,2009:89.

[2] 韦银燕.如何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J].心里健康教育,

2009.

[3] 申敬芳.正确认识和纠正小学生的逆反心理[J].广角展示,

2008.

[4] 肖坤湘.小学生逆反心理的认识和疏导[J].教师教育,

2008,8:16-17.

[5] 徐吴英.情理交融化解阻力——浅谈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

因和对策[J].班主任,2005.

[6] 邓志建.儿童的逆反心理极其调适与对策[J].大连教育学报,2007,23(1):28-29.

猜你喜欢

逆反心理探究对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诊错因 知对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浅析中学生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