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体现主体注重实践培养创新

2019-02-27巩学燕

读与写·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情景

巩学燕

摘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情景;实践能力;探索意思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155-01

引言

这次小学数学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观。这种教学观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内在的建构过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可能通过传递交给学生,必须从学生内部发展起来。而教学应该是一个“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理解和鼓励学生改变头脑中原有观念的过程,在这次数学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1.灵活处理教材,充分创设情境

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体现,但是唯本为本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虽然编者在编写新教材的时候,能遵循教材编写的原则,做到深入浅出,详尽简述所有内容,把知识发现的过程一一展示出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很好地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素材。可是教师的讲授如果仅仅停留在清淡如水般的照本宣科,学生的思维就会缺乏具体生动的新信息的支持而阻塞。叶圣陶曾经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老师善于运用”。因此,我在实际教学中,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系统性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针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对教材中的隐性因素进行充实、重组和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所要达到的知识点、德育内容等教学目标,经过优化组合,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出现,以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2.渗透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大量的信息以各种各样的数据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收集有用的数据,怎样整理、分析信息,并将获得的数据、信息转换成数学问题加以解决,得出有用的结论,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这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实践需要的基本能力。数学教育可以帮助人们获得这种能力。加强统计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这次新教材从第一册起就开始渗透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第三册也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统计初步知识做了许多渗透,如在数学实践活动“我长高了”中,通过教师在黑板上用统计表记录学生身高的方式来渗透了统计的初步知识,这里不但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为了使学生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作用,还通过与学生对话形式“看看王力有多高。”“1米21厘米的有4个人了!”等使学生初步了解通过统计表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让学生初步感受统计表的作用,提高对数学知识应用的意识。此外,我还让学生调查本班学生最喜欢吃哪些水果,然后画出统计表或统计图,再结合学生收集到的各种水果的特性及营养成份加以分析,使学生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同时运用统计知识来说明一些实际问题。这些实践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应用數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逐步形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新大纲在这一点上也作了充分的体现:首先在“前言”中就提出“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接着,在“教学中应注意几个问题”中单辟一节“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教学过程中学习过程等方面提出了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纵观现行小学数学新教材,一方面在许多新知识的教学中均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数学概念,另一方面,在部分单元的后面,专门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内容,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数学的价值。

总之,由新教材我们看到了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学科的具体落实。学生主体、探索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在新教材中的充分体现,从内容的选择、确定到安排,从知识教学到思想品德教育,从教学过程到能力培养等,既是一种理念的转变,又是一种思想的更新,其中还有方法的实施。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务必遵循新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和检查、考核、评估学生,结合学生实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爱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考试周刊,2012,,(35).

[2]马壮.《爱和自由:尼尔教育思想简评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社版)2010,29.

[3]李伟.《个性化教学的叫声之维与建构》教育研究,2013(5):134.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情景
情景交际
虚拟仿真技术支持情景构建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课堂引入情景的多样性
楼梯间 要小心
基于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研究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