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幕课环境下虚拟社群教学综述性研究

2019-02-27李晓霞姜振兵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1期

李晓霞 姜振兵

摘 要:本文笔者采用文献查阅法,对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幕课环境下虚拟社群教学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从幕课教学、虚拟社群及“幕课+虚拟社群”融合教学三个方面进行综述,结果发现:幕课教学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虚拟社群的理论性研究也有涉及,但关于“幕课+虚拟社群”融合教学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尽管一些学者从理论可行性角度分析了两者结合开展网络教学的可行性,但并未上升到实践层面。基于此,本文对“幕课+虚拟社群”融合教学的实践途径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幕课 虚拟社群教学 综述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1-0045-01

1 引言

幕课是信息化和网络化背景下产生的全新教育载体,它能够将海量的教育资源融合到专用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借助自身多元化的教学功能,为师生双方提供便捷、高效、可视化及可控化的教学体验。虚拟社群是由英国学者Howard Rheingold提出的人际交往理论,该理论肯定了基于网络环境创设“志同道合”社群,并进行虚拟交际分享的价值。将幕课和虚拟社群结合在一起,构建基于幕课环境的虚拟社群教学模式,则是两者优势结合的教育实践产物,也是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實践的创新举措。

2 关于幕课教学的研究

幕课的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在线大规模开放课程,它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构建的在线大规模课程体系。全世界第一个幕课平台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Bastian Slaon(2011)设计的,他以人工智能课程为元素构建了幕课教学平台,最终吸引了190多个国家近20万名学生参与学习。Barnum C等知名学者(2012)着重从联结主义视角分析了MOOC的精髓,指出:MOOC在教学内容上表现为分布式、开放性的课程内容,能够将不同的学习资源通过共有的平台联结在一起,又为不同目标的求学者提供了在线联结学习的机会。国内学者对幕课教学的研究也十分广泛,袁松鹤(2014)对国内6所知名高校的幕课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知名高校应用幕课平台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已十分普遍,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徐春华教授(2017)对幕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指出:交互性不足,缺乏知识内化,且功能体系有待完善是很多幕课平台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研发中进一步优化。

3 关于虚拟社群的研究

虚拟社群的概念,是由英国学者Howard Rheingold于1993年率先提出的,他认为虚拟社群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构建的社群体系,该体系内的人群都具有志同道合的兴趣、志向或研究领域,形成了在线虚拟社群,并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实时、高效、便捷的交流。此外,他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虚拟社群的数量和类型也将不断增多,将成为网络社会最重要的人际交往发展形态。Turri(2013)探究了MySpace、Facebook、Twitter、Linkedin等国外社群平台的运营方案,通过调研发现:上述社群平台在运营中,大多以“积攒平台用户群-发布社群活动-开展层次社交活动-获取社群人气”的方式,确保平台运营获益。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虚拟社群的研究也呈现多元态势,李晓娟(2016)构建了社会网络虚拟社群知识共享绩效分析模型,对虚拟社群的人际交往绩效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虚拟社群的交往绩效能够被有效评估,对人际交往的共享度很高。

4 关于“幕课+虚拟社群”教学的研究

将幕课平台与虚拟社群教学融合在一起,构建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国内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断凸显。例如,李晓凡(2014)研究了社会网络视角下混合学习社群教学的策略,提炼出了“任务驱动-混合式协作-激励机制-过程测评-规范管理”这一具体的教学策略体系。张豪锋(2009)则以QQ平台为载体,设计了QQ幕课学习社群,该社群以UCINET软件为设计基础,借助QQ平台的交互功能实现,通过分析验证了该社群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效性。陈亚芳等人(2017)则研究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在线幕课虚拟学习社群构建与实践策略,通过对社群中学习者行为特点及网络结构的分析,发现微信虚拟社群对在线教学的实效性提升产生了深远影响。胡玉宁(2017)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大学生参与幕课虚拟社群学习的效果进行了量化分析,数据来源为某高校幕课学习社群的聊天内容、学业数据等,应用ROSTCM挖掘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幕课虚拟学习社群的整体特征和成员参与性与课程质量、学习环境呈正比,人际关系和信息传播效率与平台功能、社群交互性呈正比。

5 结语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综述可以得出结论:关于幕课教学及虚拟社群的研究成果相对丰富,其中国外学者对虚拟社群的研究起源较早,重点探究了虚拟社群的理论概念,对人际交往的积极价值等内容,而国内学者则将研究视角集中在幕课教学的过程及总结性成果上。整体上看,现有学者对“幕课+虚拟社群”教学的研究成果相对稀缺,一些文献中探讨了两者互相结合进行教学的可行性,并采用量化分析手段研究了教学的一般效果,但关于两者结合开展教学的成熟性研究策略体系、评价标准等成果仍旧稀缺,需要在后期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 Howard Rheingold.The Virtual Community: Homestea-

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J]. Reading, Mass: Addison - Wesley. 5.1993.

[2] 徐春华,傅钢善.视频标注工具支持的深度学习研究——以MOOC学习环境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7(03):13-19.

[3] 林晓凡,胡钦太.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的混合学习社群协作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10):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