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元璋构建心中理想的国家

2019-02-27黄明如

读书文摘·经典 2019年1期
关键词:稻草人朱元璋商人

黄明如

莫尔在《乌托邦》里描写了他想象的幸福社会: 美好、人人平等,就像世外桃源。明朝的朱元璋也想建立一个他心目中的乌托邦。

没有贪官污吏

朱元璋幼年生活困苦,每当想起本该发给自己父母的赈灾粮食被官吏贪污,导致父母饿死的情景,就会忍不住咬牙切齿。所以,他尽一切努力要实现这个梦想。

朱元璋说到做到,他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肃贪法令:贪污银子60两以上者,杀!这个命令显示了朱元璋肃贪的决心。为了增加震慑力度,朱元璋还设置了一项骇人听闻的政策。明朝在县衙设置了一个土地祠,是干什么用的呢?不要吃惊,这个地方是剥皮用的,剥的就是人皮。

朱元璋命令将贪污官员处死后,还要把皮剥下来,塞上稻草,做成稻草人,并挂在座位旁边,供人参观。这个稻草人当然不是用来吓唬鸟的,而是用来震慑贪官的。较早“享受”这一待遇的是朱元璋的老部下朱亮祖,他是开国大将,被封侯爵,位高权重,倚仗着自己的功勋,贪赃枉法,陷害清官。他的恶行被朱元璋发现了,被处死后,朱元璋下令将他的皮剥下来,做成稻草人,悬挂在闹市,以此为警戒。

此后,朱元璋对待贪官污吏的态度越来越严厉,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限制贫富分化

在惩治贪官污吏之后,朱元璋继续打击富商和地主。他所遵循的思想是创造一个均贫富的世界,他认为没有大的贫富分化,就没有大的矛盾冲突,社会就能安定。

朱元璋是中国史上最歧视商人的皇帝。他认为,只有实实在在生产粮食和棉花的活动才是劳动。元代的商业比较发达,有钱的商人很多,這是第一批被朱元璋清除掉的人,例如,江南巨富沈万三就是均贫富的牺牲品。

为了贬抑商人,洪武十四年,朱元璋特意规定,农民可以穿绸、纱、绢、布四种衣料。而商人只能穿绢、布两种料子的衣服。商人考学、当官,都受到种种限制。

明朝建立后,开国功臣变成新兴大地主,大肆兼并土地,使得农民流离失所。于是,朱元璋大杀功臣,没收土地后又重新分配给农民,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打击这些新兴大地主。杀功臣虽然在人情上显得过于残忍,但在客观上却使大地主阶级兼并土地的速度减缓了。

军队自给自足

除了官员和地主,供养朝廷的军队也是古代农民一大负担,朱元璋很快将改革的触角伸向那里。但军队是国家的基石,不可以取消,军队自给自足便成了朱元璋心目中最理想的目标。

他很快在全国各军事要地设立卫所驻军,军民分籍,实施“卫所制”。他把卫所周围的土地收归国家所有,叫作“官田”,要求各卫所都要从事屯种。

事实上,朱元璋的努力也初见成效,他曾经不无自豪地和大臣说:“ 我养了百万的军队,却不多费国家一粒粮食。”但他的军队,其实只是百万名集体农庄的农民而已。

推行农村自治

解决了农民的负担后,接下来就是改造农业社会本身。对上层社会打击残酷的朱元璋,对底层社会的管理却表现出异常的和善。他试图以道德秩序来建立理想的农业社会,而不是采用他在上层社会推行的严刑政策。

朱元璋以村为单位,推行里甲制度,这项制度最核心的内容在于农村的自治。乡村中的长官是由村民推选出来的德高望重的长者,并由他来仲裁村里所发生的财产、婚姻、争斗等纠纷,传达朝廷的法令。

村中定期举行全村会议来商讨事务,表扬近期有高尚道德行为的村民,并号召其他村民向其学习。德高望重者还要向村民们进行道德教育,并对那些行为不检的村民进行训责,如果这些人屡教不改,就会以“顽民”的名义向朝廷申请将其充军。

这样的农村制度是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完美模式,即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也可以挖掘出两个进步因素:基层的长官选举制和乡村的定期全民会议制度,这是很超前的两项创举。可惜,这两项创举没有建立在法制的规范之下,而使得它的进步意义并没有那么明显。

猜你喜欢

稻草人朱元璋商人
言而无信的商人
最含蓄的画谏
画谏
威尼斯商人
朱元璋为何放过了汤和
田野中的稻草人
稻草人
稻草人
草莽皇帝朱元璋
商人求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