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劝”学:“散养”的小孩也有未来
2019-02-27陶一
陶一
育儿路上,我一直信奉“快乐教育”,对孩子完全“散养”。可后来我发现,儿子轩轩在音、体、美各方面都稳稳“盘踞”在班级后列,他不但不快乐,还对学校生活充满了抵触。我才意识到,必须做出改变,才能让“散养”的他充实而快乐。
“倒数第一”的小孩也想当“第一”
儿子读幼儿园时,我最常对别人说的话是:“小孩子不需要学什么,玩得开心就好。”的确,比起他学到了什么,我更关心他玩得好不好。幼儿园里的孩子对放学后家长第一个出现在教室门口,有种莫名的执着。我知道儿子也是如此,所以一周之中,我做四天“礼让别人”的好青年,但会满足一次儿子当“第一”的心愿。
有一次,为了给儿子惊喜,我下午4点就去了幼儿园。下课铃一响,第一个冲到了教室门口,开心地朝儿子做出“V”的手势。可那天,儿子却耷拉着小脑袋,不似往常那么高兴。紧跟在我后面的是苏怡宁小朋友的奶奶,当老师叫出“苏怡宁”的名字时,苏怡宁开心得像花蝴蝶一样扑了过来,拉着奶奶的手眉开眼笑:“奶奶,今天比赛看图说话,我又得了第一名!”苏奶奶脸上顿时笑出一朵花:“宁宁真棒!”
等待儿子收拾书包的空当,我去看了看贴在走廊上的成绩。从第一个一直看到最后,我才找到了儿子的名字。说实话,找的时候我的心一直往下沉,但当收拾妥当的儿子背着书包站在我面前时,我仍装作毫不以为意地把手一挥:“儿子,没事,咱回家包饺子吃去!”
吃完饭,我们去广场上玩。我在一群老太太中间跳广场舞,一转身忽然发现儿子和班里的几个小朋友因什么起了争执。我走了过去,听到一个女孩对儿子说:“昨天你不是刚当过苏怡宁吗,今天该轮到我了!”我很意外:“你们为什么都要当苏怡宁?当自己就很好啊!”一个小姑娘说:“当自己哪有当苏怡宁好,她会写字、会跳舞,还会背诗,老师最喜欢她,经常表扬她。我们都想当苏怡宁。”
看见儿子忽闪着眼睛连连点头,我才发现,他心底一直藏着自卑,原来无忧无虑的小孩也想当“第一”,也渴望被注意。我没办法拍着胸脯向儿子保证能让他变成苏怡宁,但还是说:“小朋友都有各自的优点,比如我家轩轩,很会背古诗呢!”
儿子真是机灵,我这么一点拨,他张口就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惹得小朋友都争相背诵学过的古诗。
那一天,儿子玩得很尽兴,直到临睡前,他还央求我:“妈妈,你再教给我一首诗吧!”这可是儿子第一次这么“上进”,我立刻心花怒放,巴不得像传授武功一样把毕生所学全部输送给他。
会背诗也能增加魅力值
以前,我总以为孩子上小学了就可以完全“大撒把”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且不管成绩怎么样,我至少想让他爱上校园生活,可怎么才能让他对学校感兴趣呢?那自然是先让他对学习感兴趣,对同学有热情。你看,绕来绕去,还是要孩子爱上学习,增加自己的魅力值。
我这个当妈的,烹调煎炸一窍不通,琴棋书画样样不行,好在唯独对古诗词真心喜爱,且从小就有过目成诵的本领。因此,本着“儿子随妈”的乐观想法,我决定认真从这方面培养儿子,让他也有自己的优势学科。
不过,这个时候我教他读诗,不再是像他小时候那样让他背出即可,而是要求他有感情,甚至能产生共鸣地读。可是,在教了一段时间后,我發现基因遗传这东西有时候真不靠谱,在读诗词这方面,儿子远不如我小时候聪慧。他读起来不但毫 无感情,而且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向外“蹦”:“儿童相见……相见……见……”我耐着性子提醒他:“儿童相见不什么?”他想了半天,忽然不再磕巴了,很坚定地说:“儿童相见不尊敬!”
“什么?!”我感觉到心脏有点儿闷,血压“蹭蹭”地往上升,只好勉强控制住体内的“洪荒之力”,咬牙切齿地问:“为什么儿童相见不尊敬?”儿子眨着小眼睛,理直气壮地说:“妈妈,你不是说要尊老爱幼吗,儿童见了老爷爷,嬉皮笑脸地说‘你哪来的呀,这尊敬吗?”仿佛空气忽然静止了,我竟无言以对。不过,这至少说明了儿子的想象力挺丰富,我打算在这方面着重开发下。
一个秋日的周末,我带儿子去动物园。正值秋高气爽,大雁南飞,我指着大雁说:“可惜,我们这里没有白鹭。要不然就能看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景象了。”儿子忽然说:“有黄鹂,还有白鹭,真有意思。”见他兴致盎然,我趁机给他讲解了这首诗。不一会儿工夫,他竟然把整首诗完整地背了下来。
我意外又惊喜,瞬间和儿子开启了“一应一答”背诗法。我说上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他接下句“一片孤城万仞山”;我说“羌笛何须怨杨柳”,他接“春风不度玉门关”。
那之后,无论是黄昏在广场上荡秋千,还是放学后我牵着他的手走在路上,又或是临睡前躺进被窝里后,我们都会很默契地对上几首诗。不知不觉,儿子背完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我又给他买了《古典诗词500首》。不仅如此,他还因为喜爱古诗,而爱上了阅读、写作。当老师拿着他的作文在班上朗读时,迎着周围同学投来的羡慕目光,儿子开心极了。
自信源于对成功的体验
当儿子成为班里的“诗词小达人”后,出现了令人惊讶的“蝴蝶效应”。以前,他对学校对自我没有多大感触,随着被关注、被认可,他越来越自信了。他今天回来告诉我又被表扬了,明天回来告诉我又出风头了,而且,对上学这件事也充满了热情。我想,自信大抵就是来自一次又一次对成功的体验吧。
其实,到二年级时,儿子已经不满足会背这些诗句了,而开始对诗人的生活环境和性格特点感兴趣。为了让他了解诗人所处的历史时代,我给他下载了很多介绍诗人生活的小视频,每个视频既简短又生动有趣。儿子如获至宝,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唐诗、宋词,应有尽有。他把那些视频看了一遍又一遍,并且深深喜欢上了李贺、王湾和刘禹锡几位诗人。
后来,我发现儿子特别喜欢刘禹锡的豁达,每每读到《游玄都观》“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以及《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他都会发出“少年老成”的感慨:“妈妈,做人要学刘禹锡,他命不好,但他心大啊。你看柳宗元,被贬了以后抑郁而终,多不值!”看着他连连喟叹,我想笑,又倍感欣慰。
看完那些视频后,儿子就开始读与诗人相关的书籍。三年级时,学校举行“飞花令”诗词朗诵大赛,他一举夺魁,让我这个自诩慧根颇深的妈妈都刮目相看。我也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背诗词像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起点,从这里开始,他连通了阅读、写作和其他文化学科,甚至延及对世界的认识。
最近,儿子痴迷于看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向上吧,诗词》,而且能明确地阐释出自己喜欢的风格——他喜欢“大漠孤烟直”的塞北,喜欢散发着浩荡之气的军旅战争题材。有一次,节目中有道题目只有一句“诗人科举考试多次失利,和令狐楚交好”,他就断定是唐朝诗人卢纶,因为卢纶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正是儿子喜欢的调调。
如今,虽然我仍然坚持“散养”但,已经读五年级的儿子成绩一直稳居班级前列,他的诗词积累量也快超过我了。因为对古诗词喜爱,我和儿子有了聊不完的话题,而我们应答唱和的那些细节,已经被刻进记忆里。那些温暖的场景,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幸福”。
(题图由作者提供)
编辑 | 祝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