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谱CT对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颅内异常高密度影的鉴别诊断分析

2019-02-27孙瑞葛英辉

中国全科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水基能谱高密度

孙瑞,葛英辉

急性脑梗死介入术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术中需要通过导管不断注入对比剂以观察病变血管的通透情况,术后则需要及时排查各种可能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脑出血转化[1-2]。临床一般采用术后即刻常规CT平扫排除脑出血转化的可能。虽然常规CT对脑出血造成的高密度影非常敏感,但是往往难以与介入术中对比剂异常渗出造成的颅内高密度影进行有效鉴别。能谱CT除具备常规CT的各种优势外,还独具物质分离功能,可以对物质的性质做出进一步分析。本研究主要通过能谱CT物质分离后的碘-水基图,对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颅内出现的异常高密度影进行鉴别分析,探讨能谱CT对此类异常影像的鉴别诊断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河南省中医院2014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即刻能谱CT扫描显示颅内出现异常高密度影的患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36~87岁,中位年龄63岁,现病史均有突发失语、偏瘫、单侧肢体障碍等典型脑梗死症状,术前常规CT平扫未见明显低密度梗死灶及异常高密度影,患者既往均体健,无介入禁忌证,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行相应介入评估治疗,其中4例行单侧大脑中动脉主干支架成形术,8例行颅内单侧颈内动脉溶栓术,9例行颅内单侧颈内动脉或基底动脉溶栓及血管成形术。21例均于术后24 h行常规CT复查。

以术后24 h常规CT复查结果为标准[3],将21例术后即刻能谱CT图像上的异常高密度影分为两组:CT复查显示高密度影消失,为对比剂渗出组(渗出组);CT复查显示高密度影无明显变化,为脑出血转化组(出血组)。

1.2 扫描方法与观察指标 术后即刻扫描使用GE Discovery CT 750扫描机,颅脑能谱模式平扫,数据均上传至AW4.6后处理工作站分析,重建为层厚0.625 mm的常规CT图及碘-水基物质对图,在相应图像上分别选取异常高密度影的最大横截面,测量其CT值、水(碘)基值、碘(水)基值,作为3个CT观察指标,并分别计算这3个观察指标的相对值(相对值=异常高密度影数值/异常高密度影周围正常脑白质数值)。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CT值、水(碘)基值、碘(水)基值及相对值以(x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组情况 本研究渗出组11例、出血组10例。

2.2 颅内异常高密度影CT指标比较 两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渗出组水(碘)基值小于出血组,碘(水)基值大于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颅内异常高密度影周围正常脑白质CT指标比较 两组颅内异常高密度影周围正常脑白质CT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CT指标相对值比较 两组CT值相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T扫描图上均表现为密度相当的高密度;渗出组水(碘)基值相对值小于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水(碘)基图上,对比剂渗出均表现为等低密度,出血均表现为高密度。渗出组碘(水)基值相对值大于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碘(水)基图上,对比剂渗出均表现为高密度,出血均表现为等低密度(见表3、图1~2)。

3 讨论

3.1 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即刻颅脑能谱CT扫描的背景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发生急性阻塞后引起的脑组织急性缺血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近年来,基于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理论[1],对于符合急性脑梗死介入术适应证的患者,医师多通过动静脉介入造影、溶栓、取栓、碎栓及脑血管成形、扩张、导管留置等方式对病变加以评估或治疗,但在这些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通过导管不断注入碘对比剂,以便于手术全程可在X线监视设备下进行。综合相关文献[3-4]和临床经验发现,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即刻行CT扫描结果显示颅内出现新发异常高密度影的概率并不低,其原因是碘对比剂异常渗出和脑出血转化,目前,二者出现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5],多认为与血-脑脊液屏障被破坏、抗凝药物应用、闭塞血管再通、高灌注损害、对比剂毒性作用、介入器械损伤、侧支循环建立等有关[4-11],由于脑出血转化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需要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所以,临床医师多选择术后即刻行常规CT扫描,以判断是否存在颅内脑出血转化。但事实上,脑出血转化和对比剂异常渗出在位置、形态、数量、范围、密度、占位效应等常规CT表现方面均存在很大相似性[2-12],难以将二者及时准确地鉴别,基于对比剂渗出多于术后24 h内消退而脑出血转化变化不大的认识,临床医师一般要求术后24 h再次行常规CT复查以明确诊断,但是这种复查既增加患者经济成本和辐射剂量,又需要多次移动患者,不利于患者康复治疗,尤其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此外,少部分患者的对比剂渗出消退时间可能明显大于24 h,需要更多次的常规CT复查才可能明确诊断[3,10-12]。为此,需要探寻更能及时准确鉴别诊断此类异常高密度影的检查方法。

表1 两组颅内异常高密度影CT指标比较(x±s)Table 1 Comparison of CT index of intracranial hyperdens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颅内异常高密度影周围正常脑白质CT指标比较(x±s)Table 2 Comparison of CT index in periventricular normal-appearing white matter of intracranial hyperdens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两组CT指标相对值比较(x±s)Table 3 Comparison of CT index of the relative value between two groups

图1 对比剂渗出患者CT扫描图Figure 1 CT images of contrast extravasation

图2 脑出血转化患者CT扫描图Figure 2 CT image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3.2 本研究结果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能谱CT是一种较新的影像学技术,可以实现物质的任意基物质对分离成像,如果当物质的主要构成成分恰好与所选基物质成分一致时,则该物质的相应基物质图像就会有较明显的高密度表现[13]。本研究采用能谱CT,对21例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患者行即刻颅脑扫描,通过分析常规CT密度重建图及碘-水基物质对重建图发现,渗出组与出血组常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碘(水)基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常规CT值难以鉴别两组高密度影,而碘(水)基值可以鉴别两组高密度影。

本研究为排除异常高密度影背景脑组织差异可能造成的影响,将两组异常高密度影周围正常脑白质的CT值、碘(水)基值加以比较,并进一步做相应数值的相对值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异常高密度影周围正常脑白质CT值、碘(水)基值以及CT值相对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渗出组水(碘)基值相对值小于出血组、碘(水)基值相对值大于出血组;在常规CT扫描图上,对比剂渗出与脑出血转化均表现为密度相当的高密度,在水(碘)基图上,对比剂渗出表现为等低密度,脑出血转化表现为高密度,在碘(水)基图上,对比剂渗出表现为高密度,脑出血转化表现为等低密度,这些结果说明,常规CT扫描图难以鉴别对比剂渗出与脑出血转化,而能谱CT碘-水基物质对图可以有效鉴别对比剂渗出与脑出血转化。

目前,关于此问题的研究报道尚不多,且主要见于双源CT的相关研究报道中,在鉴别诊断脑出血转化及碘对比剂渗出方面,双源CT碘叠加图与虚拟平扫图与本研究中能谱CT碘-水基物质对图基本相当。国外学者FERDA 等[14]、GUPTA等[15]、PHAN等[16]通过双源CT碘叠加图与虚拟平扫图联合使用,发现颅内出血与碘对比剂渗出的CT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较常规CT可以明显提高;TIJSSEN等[17]通过类似研究发现,双源CT碘叠加图诊断颅内出血与碘对比剂渗出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可信度。本研究结果与以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能谱CT可以通过碘-水基物质对图对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CT图像上新出现的颅内异常高密度影做出及时有效的鉴别诊断,不需随访,较常规CT具有更大的诊断优势,值得向临床广泛介绍推广。

本研究不足:

(1)未能对合并其他颅内病变的病例加以收集研究,比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液病、颅内血管畸形等;(2)未能对同时含有大量对比剂渗出和脑出血转化的混合病灶加以收集研究;(3)样本含量小。

作者贡献:孙瑞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文章的可行性分析,文献/资料收集、整理,撰写论文,对文章整体负责;孙瑞、葛英辉进行论文和英文的修订;葛英辉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水基能谱高密度
纳米材料在水基钻井液中的应用
能谱CT在术前预测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或者更容易成功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流动式海上水基钻井液EPS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
企业助力援汉长江游轮配齐环保水基灭火器
固定式局部水基灭火系统喷嘴安装要求和常见缺陷
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乏脂性腺瘤及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
能谱CT对肺内占位良恶性鉴别及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