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口通商至民国时期三都澳港茶叶贸易变迁与启示
2019-02-27刘少明张丹丹叶乃兴
刘少明 ,张丹丹 ,叶乃兴
(1.中华人民共和国马尾海关,福建马尾 350015;2.福建商学院,福建福州 350014;3.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州茉莉花茶科技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联合研究中心,福建福州 350002)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等5个通商口岸。1853年福州港开始开展茶叶贸易,1880年出口茶叶74万担,占全国出口茶叶38%,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茶港,随后茶叶出口量不断下跌。由于闽东地区生产茶叶是福州港茶叶出口贸易重要组成部分,中外商人希望将茶叶贸易中心移向闽东,以便采购质优价廉的茶叶从三都澳港装船出口。在多方努力下,清政府于1898年主动开放三都澳港,并于1899年成立福海关,开展茶叶国际贸易。本文以闽东茶叶贸易为研究对象,通过三都澳港在五口通商至民国时期茶叶贸易变迁历史的回顾和梳理,展示闽东茶叶贸易辉煌史,以古为鉴,在当前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研究思考发挥茶叶主产区优势,带动闽东茶叶贸易再度辉煌的课题。
1 三都澳港开埠前闽东茶叶贸易概况
19世纪中期,英国人在其殖民地印度、斯里兰卡种植茶树并取得成功。在强大资本运作下,他们以工业化生产模式,并辅之税收优惠政策,不断挑战中国茶叶国际贸易垄断地位。中国政府在当时内忧外患情况下,未能开出扶持茶叶国际贸易良方,中国茶叶贸易不断下滑,19世纪八九十年代,闽东茶叶开始崭露头角:一是坦洋工夫,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坦洋村胡福四试制红茶成功,坦洋工夫产区范围从政和的新村,到霞浦的赤岭,跨越福安、寿宁、周宁、霞浦、柘荣等县,工夫红茶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二是政和工夫,政和茶兴盛于北宋,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因进贡茶叶得到御赐县名——政和县。同治十三年(1874年)江西赵姓茶商在遂应场村用高山小种茶制作一款红茶,取名遂应场仙岩工夫,光绪二十二年(1896)锦屏茶商叶之翔用政和大白茶制作的工夫红茶统称“政和工夫”,出口海外;三是白琳工夫,19世纪50年代前后,福鼎茶商以福鼎菜茶等为原料,产制红茶,白琳为集散地,取名“白琳工夫”,至19世纪后期,福鼎大白茶逐渐成为主栽品种,成为加工白琳工夫的主要原料,远销东南亚及西欧各国。三都澳开埠前,《闽海关年度贸易报告》中记载福州港闽东工夫红茶贸易情况如下:
“1875-1876茶季,新白琳茶5月14日运到,比上一年早4天,首批定购茶叶每担31.0-33.5两,于5月22日运抵香港等待邮轮。一级上品茶价格比上年高2两,板(坦)洋茶价格比去年提高3两,……一些上等坦洋茶重新包装后运往俄国市场;
1881年5月30日开市,以能够使茶商获利的价格成交第一批坦洋茶,第二批茶7月1日运到,仍被认为比去年的茶质低,坦洋茶需求量大增,这种茶价格一直不变;
1890年第一批茶叶的质量总的来说与前季大致相等。板洋和邻近地区的茶叶加工不如上季,但总体销售情况良好;
1894年,板洋和邵武地区出产的、又有泡头的工夫茶是值得购买的好茶,买主也会从中赚到钱,特别是伦敦,他们成了印度、锡兰茶的劲敌。”
以上记载说明五口通商时期在福州港茶叶国际贸易中,坦洋、政和、白琳工夫红茶品质优、受市场青睐,成为印度茶、锡兰茶的劲敌,在国际市场上强有竞争力。
2 三都澳开埠后闽东茶叶国际贸易发展状况
2.1 福海关成立,构建三都澳港对外开放格局
1899年5月8日福海关成立,是福建省在闽海关、厦海关之后成立的第三个海关,福海关地位与依条约被动开放海关有所不同,由政府与闽海关税务司组成的委员会共同管理,开放之初暂定为闽海关的分关,关税的2%用于基础建设。1900年,海关完成验货场和海关码头工程建设,码头长度超500英尺,涨落潮都可以起卸货物,政府投资兴建茶叶仓库和茶行出租给茶商使用,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给港口发展带来生机。1901年11月11日,飞鸾常关划入福海关,福海关将原飞鸾常关540名人员减为96人,并通过提高海关人员工资待遇、建立严格会计制度、严禁敲诈勒索、取缔各种不正当行为等一系列措施,保障贸易安全、便利化,当年就实现税收61262两,同比一年度征收11100两增长4.5倍,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图1 1908年新落成的海关大楼
1908年新海关大楼落成,为晚清西洋风格建筑,砖木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600平方米,进深30米,面阔20米,高15米,双层正方脊顶,拱形门窗。
2.2 现代化轮船运输方式,促进闽东茶叶贸易往纵深方向发展
三都澳开埠前,闽东一带生产茶叶肩挑畜驮经飞鸾常关陆运到福州出口,运费高、时间长,损耗平均在15%以上;三都澳开埠后,茶叶通过轮船海运到福州港出口,海运既方便又安全,受气候影响不大,而且运费低,比如1900-1901年轮船运输费用每担1.5元,陆运运费每担1.6-2.4元之间。先进的轮船运输方式很快取代人工陆运,1899年开埠后头年,受租约和船期的影响,通过轮船运输出口茶叶仅占3%,次年轮船运输出口茶叶占全部出口茶叶的30%,第三年轮船运输出口茶叶超过陆运出口茶叶,轮船运输出口茶叶优势十分明显,从飞鸾常关陆运出口茶叶逐年减少(见表1)。
表1 1899-1903年福海关与飞鸾常关茶叶出口量(担)
最早投入三都澳港运营的是中国轮船和日本大阪轮船株式会社轮船,大阪轮船株式会社有一艘小轮船航行于福州与三都之间,茶季增加二至三艘。1906年,沙埕港向内河轮船开放,该年度有15000担白琳工夫从沙埕直接运往福州出口,次年预计将达到25000担。1925年,根据《内港行轮章程》三都和白石通航,有一艘班轮来往于三都与白石之间。19世纪30年代初期,福安茶商合资成立了福寿轮船公司,用轮船将茶叶从赛岐直接运往福州港出口。轮船运输方式便捷、高效,运输成本低廉,促进闽东茶叶贸易往纵深方向发展。
2.3 政府通过减税,参与国际茶事活动,出口茶叶屡创新高
清政府采取减税措施,1902年减半征收茶叶出口关税,每担从原来的2.5两下降为1.25两。1903年三都澳港出口绿茶11000担增长到37300担,随后几年都处于增长状态,工夫红茶也有较好增长势头;1908年工夫红茶国外需求量大增,三都澳港工夫红茶出口量从上一茶季41250担增加到61372担,创三都澳港开埠以来的最高水平;1910年绿茶出口75195担,又创历史新高,还出现供不应求情况;1915年福安茶在巴黎世博会获金奖,当年红茶出口72355担,虽然绿茶出口有所下降,但全年茶叶出口139153担,也创历史新高。
图2 1915年福安茶参加巴拿马博览会获金奖
1919年10月10日起,民国政府对茶叶出口免税两年,两年后继续实行免税政策,促进茶叶贸易发展,1899-1920年三都澳港出口红茶、绿茶情况详见下表。
表2 1899-1920年三都澳港出口红茶、绿茶情况(担)
2.4 红茶在国际贸易中受阻,绿茶在国内和海外华人贸易呈增长趋势
1917年,英国政府宣布禁止华茶进口,并减轻印度茶进口税,出口到英国红茶急剧减少,当年出口量42103担,次年红茶出口更跌落至26925担,创开埠以来最低。1919年,俄国和西伯利亚也停止华茶贸易,华茶在茶叶国际贸易中几无立足之地。1923年,春季绿茶在北方销售情况良好,西方殖民地及曼谷等东南亚华人也消费的大量绿茶,绿茶出量达到开埠以来最高水平,当年三都澳茶叶出口量142829担,贸易额达200万两,绿茶每担12-28两,出口到外洋的品质一般红茶每担20两,品质佳者每担100两。其后每年红茶贸易数量呈下降趋势,但绿茶出口增加弥补红茶出口量不足,出口茶叶总量一直保持在10万担以上(见图2)。
图2 1922-1931年间茶叶出口量(担)
2.5 三都澳港始终处于茶叶贸易中转港地位,未能成为茶叶贸易中心
根据陈慈玉《近代中国茶叶之发展》记载,五口通商时期福建茶叶对外贸易由农户、茶庄、茶栈、洋行等4类交易对象之间进行,农户承担茶树种植和制造毛茶,茶庄自农户买入茶青或毛茶,通过预先支付方法来支配农户,茶栈是买办资本,向茶庄购买茶叶,在福州茶栈有京帮、天津帮、茅茶帮、广潮汕帮、洋茶帮;洋行是外国资本,购买茶栈或茶庄精制茶叶,出口到世界各地市场。闽东农户和茶庄在坦洋等产茶区,茶栈和洋行设在福州,虽然年有10万担左右茶叶从三都澳转运到福州出口,但是这些茶叶交易都在福州发生,福州港茶叶贸易中心地位依旧。据福海关税务司欧森1902年度报告记载:“现在虽然每年有数千担茶叶通过三都澳运往福州,连一磅茶叶贸易都没有。”由于三都澳经济基础薄弱,受人才、通讯、银行等制约因素的影响,港口的发展未能带动贸易发展,三都澳港始终处于是中转港地位,未能成为茶叶贸易中心。
3 三都澳港茶叶贸易启示与展望
1899年开埠至1931年间,三都澳港出口闽东茶叶238万担,三大工夫红茶名扬海内外,树立闽东茶叶国际品牌。斗转星移,时过百年,茶叶贸易发生翻天覆地变化,闽东即现在宁德市辖区,依旧是全国重点茶产区之一,是绿茶、白茶、红茶的主产区。2017年,全市拥有茶园面积105万亩,占全省茶园面积27.4%,茶叶产量10.42万吨,占全省茶叶产量23.1%,宁德市70%的农户从事茶叶生产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超过百万。在历任领导的重视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茶叶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宁德市被列为全国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相继成立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白茶、红茶工作组;福安、福鼎、寿宁、周宁、蕉城入选全国重点产茶县、区;福安、寿宁入选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宁德茶叶在近年各级质量抽检中,合格率达100%。在当前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基于海关视觉,推动闽东茶叶国际贸易再度辉煌的几点思考。
3.1 海关靠前站位,促进茶叶国际贸易发展
2018年4月,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划入海关,由海关统一办理茶叶进出口报关、报检等手续,极大方便茶叶出口企业。一是引导茶企业自营出口茶产品,2015年,原宁德检验检疫局共检验检疫出口茶叶及茶叶制品2544.34吨,货值8433.76万美元,分别是2010年的3.75倍和12.81倍,出口方式逐步实现从间接出口向自营出口转变,茶叶出口以茶原料为主向茶产品为主转变,出口茶叶目的地达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二是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2016年以来,宁德茶叶首次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巴拿马等国家,出口茶叶从绿茶一支独大转变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等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三是开展茶叶出口跨境电子商务,笔者建议由市、县政府相关部门牵头与阿里巴巴、EBAY等跨境电商平台公司合作,建立宁德茶叶跨境电子商务展示销售平台,国外消费者可以在跨境电商公共平台购买宁德茶叶,并通过跨境邮包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规避境外国家针对我国茶叶贸易设置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3.2 保护知识产权,打造宁德茶叶国际品牌
海关保护知识产权,指海关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在进出口环节采取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措施,与茶叶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包括商标权、地理标志权等7项权利。近年来,海关通过“龙腾行动”,有效对国内出口企业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笔者建议:一是坦洋工夫、福鼎白茶、天山绿茶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通过海关总署备案,取得海关对本地区茶叶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权;二是按照国际化标准,进行茶园建设、生产加工,取得进口国食品安全品质论证,并奖励茶叶生产企业在进口国注册商标,推动国际品牌体系建设。三是政府扶持,政府设立茶叶知识产权鼓励资金,对取得海关知识产权保护、通过进口国品质论证并注册商标给予资金奖励。
3.3 建立茶文化体系,做强宁德茶产业
五口通商时期宁德茶叶名扬海外,产茶历史悠久,茶叶资源丰富,为进一步打造宁德茶叶国际品牌,笔者建议:一是结合宁德市“绿水青山”乡村旅游资源,将中国名茶之乡的福安、福鼎、蕉城、寿宁打造成茶文化之旅,吸引国内外游客走近宁德、认识宁德茶,特别是近年吸引眼球的福鼎白茶,打造“一年茶、三年品、七年宝”健康生态茶体系;二是以福安市“中国红茶之都”为中心,挖掘“三大工夫”茶文化历史底蕴,设立工夫红茶研究中心,讲好工夫红茶传承的故事;三是政府需要进一步投入资金,开展宁德茶叶品牌整体高层次策划,通过央视等重要媒介持续推介,展示山清水秀世界地质公园中自然生态茶,打造宁德茶叶公共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