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学校团体与家庭团体的小学生博物馆学习活动设计
——以河北博物院为例
2019-02-27黄丽娟
白 然,黄丽娟
(1.河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24;2.湖南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 长沙410082)
0 引言
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者认为,儿童在博物馆学习中积累的经验会长期保存在记忆中并对其他方面学习产生影响。博物馆学习应采用新颖活泼的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探索,在体验中学,以实现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1-2]。
在融合家学团体的小学生博物馆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家长辅助学习,能在发展个体智能基础上提升情感与社会性。此外,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能够有效交互,并将这种交互延伸到学校、家庭中,使学习更持久、有连续性,有效落实家校共建与馆校结合的教育理念。
1 理论基础
1.1 小学生认知特点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主要特点为“推理渐趋逻辑性,能根据经验思维解决问题,能理解守恒与可逆性的道理,但其思维尚不具备概括性;自我中心程度下降,与他人的沟通能力提高”。基于以上特征,博物馆学习主要任务为引导小学生热爱学习、促进认知过渡、热衷集体活动并适应社会环境。
1.2 博物馆儿童教育
儿童一般是以学校团体或者家庭团体形式到博物馆参与活动。博物馆儿童教育应该注重做中学、发现式学习、在经验中学习等学习理念与学习方式,利用馆内特有学习型态,创造寓教于乐的学习环境。设计博物馆学习活动时,可参照真实性、启发性、创造性、适应性、连续性及变化性等6项原则,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引导小学生适应博物馆特殊学习环境,设置连续、有变化的活动环节,结合启发性指导激发小学生创造性学习[3]。
2 活动设计
2.1 基本模块
根据已有文献,笔者整合了适用于小学生的博物馆学习活动设计基本模块[4-5],如图1 所示。
(1) 适用年级。由于不同年级小学生认知特点、情感特点,知识储备不同,因此设计小学生博物馆学习活动时,注意根据适用对象年级选择符合其兴趣爱好、认知特点与知识储备的活动主题与内容。
(2) 安全提示。由于小学生自主性较差且充满好奇心,“安全提示”应贯穿整个活动过程,同时还需维持参观秩序,以培养小学生安全意识与参观博物馆的社会规范。
(3) 展厅简介。主要为背景知识、展区介绍与活动简介等内容,既可以提前在线上发布,也可在活动当天进行展厅简介,目的是使活动参与者对活动主题有清晰认识,并作出相应预设。
(4) 活动流程。这是学习活动设计关键部分,通常根据活动主题、活动类型与展厅实际情况而定。观察记录类活动流程为: 任务布置——探索观察与记录信息——交流分享;探究推理类活动流程为:提出假设——收集资料——进行推理——验证假设; 实验操作类活动流程为: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5) 学习单。通过精心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兼具探索性与趣味性的学习单,不仅仅能有效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还能够通过填写情况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6) 课程标准。教师根据课程标准与内容设计博物馆学习活动,更容易把握学生知识储备水平,并控制“最近发展区”的范围。
(7) 其他。包括人数、时间、学习资源、活动材料、展区地图等模块,设计者可依据具体情况自主选择。
图1 小学生博物馆学习活动设计基本模块
2.2 框架构建
结合小学生博物馆学习活动设计基本模块,以“参观前”、“参观中”、“参观后”的时间顺序为主要阶段,针对观察记录类的博物馆学习活动,结合小学生特点,笔者构建了小学生博物馆学习活动设计框架[6],如图2 所示。
图2 小学生博物馆学习活动设计框架
2.3 材料设计
2.3.1 活动方案
笔者设计了基于河北博物院“石器时代的河北”展厅的学习活动,活动形式主要为“参观记录”,并结合了“角色扮演、互动问答、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学习活动设计包含活动名称、适用年级、参与人数、活动场所、活动时间、活动简介、学习目标、活动流程、背景知识、展厅简介、相关课程标准与学习资源等内容。
2.3.2 学习单及参考答案
基于活动主题“石器”,笔者选择“吃”为切入点,以“吃什么”与“怎么吃”为探究线索,设计学习单,引导学生探索学习。学习单主要内容为表格填写,穿插连线、排序、语言表达与创意绘画等题型,综合发展小学生“语言、观察、概念、记忆、想象创新与情感与社会性”等能力。
2.3.3 知识竞答题目与规则
为检验小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笔者参考展厅相关资料,结合活动学习内容,设计了活动知识竞答题目与规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营造热烈学习氛围以提升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3 活动实施与数据分析
3.1 活动实施
本研究以某小学二年级某班的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线上报名方式,组织小学生共23 名(均有家长陪同) 展开具体实践探索。本次活动以“参观前”、“参观中”、“参观后”为序,共11 个环节,如表1 所示。
活动过程中使用的研究工具有学习单、学生行为观察量表与问卷调查。学生行为观察量表分为“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两个观察角度,以小组整体表现为主,由两名观察员在活动实践过程中观察与记录小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行为,作为研究的重要指标。活动实践结束后,发放线上问卷调查,主要分为“学生回答”与“家长回答”两部分,以综合所有参与者评价。
表1 小学生博物馆学习活动设计流程
3.2 数据分析
3.2.1 学生行为分析
从自主学习观察角度看,小学生在本次活动中自主学习形式有观察、记录、思考与提问等方式,但自主学习水平偏低,很大程度上借助了教师引导与家长辅助。整体而言,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较为有序,按照学习单指示这两条线索在展厅中进行探究。
从互动学习观察角度看,全体学生均与教师进行了互动,主要发生在“创设情境”、“探索发现”、“知识讲解”、“知识竞答”与“交流总结”等环节。互动质量较好,大部分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个别学生主动提问教师。生生之间互动行为非常频繁;组间竞争意识并不明显,不同小组成员间也存在合作学习;学生与家长之间互动频繁。
3.2.2 学习单分析
从学生填写情况看,学习单中题目完成率较高,表明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较高学习热情与兴趣,且通过互相帮助完成了学习单填写。表格题情况较差,由于涉及知识点过于宽泛且具有概括性,含有生僻字,每题填写标准不够清晰,学生做题感觉困难,较大程度依赖家长辅助。
从学生小组内部填写情况分析,小组长学习单比同组内其他成员填写得更好一些——主要体现于答案完整性。小组长是在参观前通过自荐选定,这表明小组长自身有较高学习期望;教师强调组长职责为“带领组员合作探索、完成学习单填写”,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小组长学习动机。
3.2.3 问卷分析
所有参与的小学生均对本活动主题感兴趣,其中很感兴趣的约占总人数82%;对本次活动满意度达到95%。这表明本次活动设计符合小学生兴趣爱好。关于学习单,82%小学生认为“图文并茂”、“对理解主题很有帮助”,65%小学生认为“内容有趣”,表明学习单基本实现了导学与促学功能,但趣味性有待提升。对于活动收获,小学生回答多集中在“了解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有关吃的知识”、“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人类的进化历程”、“陶器的发明”、“火的发现”等方面,表明预设学习目标达成效果较好。87%小学生表示愿意再次参加此类活动。
家长对本次活动评价普遍较高,认为“很好”的约占87%,家长评价“形式活泼、设计合理,讲解清楚完整”、提议“继续组织”,这表明本次活动较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4 研究结论
4.1 认知特点与知识储备是小学生博物馆学习活动设计的重要因素
在本次活动设计中,笔者对二年级小学生认知特点与知识储备考虑不够充分,学习单中需要大量填写文字,难度过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学习积极性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在进行小学生博物馆学习活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活动适用对象认知特点与知识储备这两大影响因素,根据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与接受能力,确保学习活动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4.2 激发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小学生博物馆学习活动设计的关键
在本次活动设计中,通过“角色扮演”的学习方式,小学生进入设定情境,从“吃”入手,去探索学习展厅内相关知识;色彩鲜明、图文并茂的学习单作为小学生导学与促学材料,也在较大程度上激发了学习兴趣; 动画片作为小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重要学习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知识讲解环节中教师结合展厅内相关展品,穿插讲述动画片故事情节,与学生互动交流,促进预设目标达成。知识竞答环节,小学生们为使所在小组胜出而积极参与活动,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因此,为合理设计面向小学生的博物馆学习活动,应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4.3 小组合作与家长辅助能促进小学生博物馆学习活动的有效实施
本研究将学校团体与家庭团体这两种团体参观形式融合为一体,在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同时,家长与孩子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也存在互动,共同促进了本次活动有效实施,并实现了以小学生为主体、成人辅助的合作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融合家校团体的小学生博物馆学习活动,应增加家长行为设计,并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给出提示,促进家长辅助学生探索知识,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5 结语
小学生博物馆学习活动设计作为博物馆小学生教育的重要部分,应当以小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参考博物馆小学生教育活动相关理论,充分考虑小学生认知特点与知识储备,结合博物馆自身特点,创设合适学习情境,灵活使用多种方式、媒体、工具激发学生兴趣与动机,按照学习目标精心规划活动环节,有效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以发展小学生的个体智能、情感与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