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路坎坷霸气前行
2019-02-26雪桥
雪桥
乒乓球撑起的童年时代
张继科,1988年出生在山东青岛的一个体育家庭。他的父亲张传铭是青岛市第二体育场的少儿乒乓球教练,母亲徐锡英也曾经是一名乒乓球运动员,曾进入过国家队。
张继科遗传了父母良好的运动基因,身体素质、爆发力都很出众。张传铭虽然是乒乓球教练,却更加痴迷于足球。他一心想将儿子打造成“绿茵英雄”。因为他特别欣赏巴西足球明星济科,正好儿子又是“继”字辈的,于是,便给他取名叫“继科”。
1993年,中国男足的惨败让张传銘对中国足球彻底失望了。就在这一年,张传铭让5岁的儿子由踢足球改为打乒乓球。为此,他们夫妇俩还做了分工:由张传铭负责儿子的训练,徐锡英做儿子的营养师。当时,张继科的个子还够不到球桌,张传铭就在地上铺了一层红砖,让儿子站在上面打。他给儿子制订了一个“魔鬼”训练计划:每天要打完15脸盆乒乓球,之后,还要进行3个小时的体能训练。训练结束后,他再让儿子跟在自己的自行车后面,从训练馆一直跑回家,路程大约有5公里。一个脸盆能装120个乒乓球,每天打15盆,也就是1800个球。就算张继科的手掌都磨破了,训练也不会停止。徐锡英经常含着眼泪往儿子手上缠纱布。
可以说,张继科的童年时代,每天除了上学就是训练。不过,最让张传铭满意的一点就是,儿子从不偷懒。
人不轻狂枉少年
10岁时,张继科进入青岛体校练乒乓球,跟着申蓬华教练训练。不久后,申教练就发现,训练课后,孩子们都争着要看动画片,只有张继科喜欢看体育频道。“他对训练一直都很痴迷、很投入。”申蓬华说,“训练时,别的孩子可能会分心,或者在教练不注意时少练一点,但张继科不会这样做。他是打乒乓球的天才少年。”
2000年,12岁的张继科进入了山东鲁能乒乓球队。因为父亲的高要求,张继科的身体素质、体能储备在同龄运动员中非常出众,尤其是他的腿部力量,几乎能与短跑运动员媲美。2002年,张继科勇夺乒乓球世青赛男子单打冠军,由此,他敲开了国家乒乓球队的大门。但由于年少轻狂,张继科进入国家队第二年就栽了个大跟头。
2004年,在直通横滨世乒赛选拔赛上,临场教练喊完暂停后,张继科仍继续比赛。这不仅让他丢掉了在横滨世乒赛出战单打的机会,还因为违反队规被退回了山东队。这对16岁的张继科来说,打击几乎是致命的。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心情也不好。
鲁能俱乐部的经理突发奇想,跟主管教练尹雷一起,带着张继科开车来到了训练馆的后山上。尹教练从车上搬下来30个吃饭用的瓷盘,对张继科说:“你必须跟以前的你彻底决裂。如果你有决心,就一口气把这些盘子都摔碎了!”张继科倒也干脆,二话没说抱起一摞盘子就向石头上砸去,结果却没完全摔碎。“不行!你必须完全地发泄出来,一下全砸碎!”尹教练说。在这个过程中,张继科终于慢慢地“硬气”了起来。
经过在省队两年的磨炼和沉淀,张继科终于又回到了国家队。他的世界冠军梦想再度被点燃了。
天才少年的“王者归来”
2008年,张继科开始“提速”了。在国家队出征卡塔尔公开赛的名单里,除了五大主力,第一次有了他的名字;在单打比赛中,高宁、卡拉卡舍维奇、许昕、郝帅、马龙,相继败在了他的拍下。赢下马龙最让他兴奋,因为他已经“三年没赢过马龙了”。
这年,张继科虽没能参加北京奥运会,但在全国锦标赛上,他先后击败了王励勤、马琳、王皓三大国乒主力。而张继科的真正崛起是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的。在世界杯团体比赛中,他作为主力队员和队友一起夺得了冠军。接下来,他又在亚锦赛团体决赛中,连胜日本新秀水谷隼和松平健太,为中国队夺得冠军立下了头功。
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团体赛,张继科在决赛中战胜了德国选手苏斯,为中国队拿下了关键的一分。正是这几次关键性的胜利,巩固了他在队内的主力位置。从此,他在高手如林的男乒选手中站稳了脚跟。
自古英雄出少年。张继科在历经了诸多艰难困苦之后,终于站在了世界乒坛之巅,就如刘国梁主教练说的那样:“这仅仅是他的开始,等待他的还有奥运会冠军、大满贯!”2012年,张继科勇夺伦敦奥运会男单、男团两枚金牌,这让他成了继刘国梁、孔令辉之后,中国男乒的第三位大满贯运动员。
赛场上的张继科,是出了名的激情选手,拥有着“舍我其谁”的霸气。但场下的张继科很难让人将他与“藏獒”这个绰号联系起来。因为他在生人面前显得腼腆内向,偶尔一笑,也是无比羞涩。但有时候,他“嘚瑟”起来,又像是个调皮的小孩。
小事小计较,大事不糊涂,比赛有章法,处乱总不惊。“藏獒”代表着一种精神,张继科也有这种精神。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就像张继科在他的微博中说的,希望他能“迈出双脚,更加努力地创造下一个奇迹”。
(摘自2018年第16期《北广人物》,本刊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