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年前人类已登上青藏高原
2019-02-26
4萬年前人类已登上青藏高原
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的论文公布了来自青藏高原腹地的重大考古发现—尼阿底遗址,该项发现将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历史推进到4万年前,也书写了世界范围内史前人类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最高、最早的纪录。考古学家经过多年的调查、发掘与研究,在藏北羌塘高原发现一处具有原生地层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尼阿底,证实古人在距今4万年前已踏足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在世界屋脊上留下了清晰、坚实的足迹。该遗址海拔4600米,是一处规模宏大、地层保存完好、石制品分布密集、石器技术特色鲜明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尼阿底遗址对研究古人群迁徙、融合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古人为何把黄金制成“马蹄形”或“元宝形”
现代黄金最常见的形状是长方形,俗称“金条”,古代流行的形状则多种多样。先秦时,人们喜欢把黄金做成饼形和方块形,前者被称为“饼金”,有圆形和不规则形;后者叫“金版”。到汉代,黄金被铸造成麟趾形和马蹄形。为什么将金子铸成马蹄形?这是汉武帝刘彻的意思。据《汉书·武帝纪》,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改铸黄金形制,因为刘彻曾猎获白麟,看见天马,泰山顶显现黄金。刘彻认为这是祥瑞之兆,于是下令“更黄金为麟趾褭蹏以协瑞焉”。正是由于有这种说法,古人将“马蹄金”视为宝物,认为放在家中可以镇宅、避邪。到南北朝时,现代流行的“金条”雏形,即长方形条状黄金出现。唐代称之为“金铤”,宋代改称“金锭”,到元代则成了“金元宝”,即“元代之宝”的意思。金元宝“仰面似船,伏面似案”,为什么把金银铸成这种形状?或许与古人的生财心理有关,船可以带来财富,水能生财,顺水顺舟。但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古人出于携带方便的考虑。古人携带财宝,不像现代人这样喜欢放在口袋里,而是缠于腰间,左右各缠一个,所谓“腰缠万贯”就是这么回事。
西装来源于休闲装
男子穿西装的传统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当时流行由外套、马甲和长裤组成的套装,面料、款式和颜色却五花八门。这些服装都非常宽松,甚至有些肥大,都是在乡野郊外等休闲场合穿的服装,被称为“休闲装”。19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喜欢穿面料统一的成套休闲装。休闲装是骑马时的常用着装,因此顾客总是要求裁缝在后背上裁开一道口子,当代西装的骑马衩就来源于此。西装的另一个突出设计也出自人们的实际需要,被称为翻领扣眼的小孔是用来系扣子的,而不是为插花设计的,在寒冷的日子里,可以把休闲装的领子竖起来,将两个领子扣在一起。绅士们意识到休闲装非常舒适,于是渐渐地开始在城里也穿这种服装。裁缝们改进了裁剪工艺。到了19世纪90年代,曾经的休闲套装终于变成了体面的公务正装。
中国各朝代名字由来
晋 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其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隋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称帝后袭用此封爵,以“随”为国名。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自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辽 辽原称“契丹”,改称“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宋 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陈桥兵变后,因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
西夏 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省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金 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也有传说,女真人曾受制于契丹人,“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因此命名为“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
“皇亲”“国戚”有何不同
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亲”和“戚”之间有很大区别。一般来说,标准是这样掌握的:族内之人为亲,族外之人为戚。也就是说,只有同姓之人才有可能是亲。“皇亲”是和皇帝同一宗族的人。为了加强对皇亲的管理,清王朝设立了“宗人府”,各个朝代也都有类似的机构。这是皇家的私人家族管理机构,由皇帝任命专人管理。“皇亲”也就是“宗人”,在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有较高的地位,因此,对于皇亲的认定也就格外严格。和“皇亲”相比,“国戚”的地位就低得多了。“国戚”是皇帝的族外之人,如皇帝的母族、妻族、驸马及其族人等。
“硅谷”名字的来历
美国加州旧金山附近的小山城硅谷,诞生了太多著名企业,现在硅谷已然成为美国高科技公司的代名词。那么,“硅谷”的名字是因为这个小山城富含“硅”资源吗?当然不是,这个地区名声大噪,来源于半导体公司在此迅速集中和大量增加,“硅”是制造半导体的重要原料,小山城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