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潮胤——在老挝践行白求恩精神
2019-02-26
2016年,正值中老建交55周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老挝项目在停摆8年后重新启动。当时,服务队迟迟未能征集到外科医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骨科医生江潮胤挺身而出,作为上海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前往老挝国家武警总医院担任外科医生。
7月,第49届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外长会议在老挝万象开幕。刚到老挝不久的第八批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赴老挝服务队一行11人在中国驻老挝大使馆的安排和指导下,参与此次会议中方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志愿者之一的江潮胤负责住房联络、酒店双边会见厅保障、协助临时工作间等工作。在他看來,每一刻都要绷紧自己的神经,不容丝毫松懈,真正“召之即来,来即能战”。
当东盟外长发表的联合公报没有提到南海仲裁案时,有媒体感叹“中国赢得了毫不含糊的外交胜利”。江潮胤等志愿者们无不为之振奋和骄傲,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正是因为强大,祖国在国际舞台上才会备受关注,才能在外交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赢得胜利。我们亲眼目睹了王毅外长和中国代表团的风采,也深刻感受到他们为我国外交事业奋斗的艰辛和不易。这将成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更好的担负国际青年志愿者使命的强大动力。”
江潮胤说:“会后,王毅外长在与志愿者们合影时指出:志愿者是我国一张最闪亮的名片。这句话时刻激励我们前行。”
一个多月后,9月6日,李克强总理抵达万象参加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并对老挝进行正式访问。江潮胤等志愿者们再次投入到高强度的会务保障工作中。事后,他在微信朋友圈中写道:“老挝的这一周,非常繁忙;人生的这一段,不同寻常”。
面对本刊记者的采访,江潮胤回忆起在老挝的日日夜夜,仿佛一切就发生在昨天。他介绍道:“老挝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之一,当地的各项条件都非常恶劣艰苦,气候炎热,热带病肆虐。我所服务的医院,手术室一共只有8件外穿的手术服,若有第9个医护人员参与,便陷入无手术衣可穿的窘境。对于车祸骨折伤员,多是清创、包扎、打石膏,少钢板,少螺钉,很少进行功能修复手术,当地因伤至残者甚多。而老挝人的生死观与我们也不完全相同,他们多信奉佛教,认为人生有轮回,不是很看重生老病死。”
记得初到万象,江潮胤就受邀旁观了一场肾结石取出手术,由于设备原因,预计2小时的手术,进行了4个小时还无法取出结石,在旁参观手术的他清晰感受到医生和护士的疲惫和焦虑。于是他和医生同事把这个病人的X线片资料传回上海,寻求泌尿外科同事会诊。会诊结果从X线片看,是一个非常少见的肾结石类型。手术难度及风险极大,在国内也会是一个极具挑战和风险的手术。但若是在国内,已经普遍使用微创内窥镜的方式来进行手术,风险和创伤都会降低很多,但在落后的地区,病人险些出现意外。“在国内已经实现微创的一些手术,在这里却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许多在国内看来很简单的手术,在这里却因为器械匮乏而只能放弃。”
江潮胤十分痛心,而随着时间的流转,他对老挝医疗环境也渐渐有了初步印象:慢节奏,医疗设备落后,理解与善意。他主动联系原单位并取得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专项募集到援助老挝国家武警总医院价值近350万元人民币的全套骨科手术器械和便携式X光透视机等物资。
有了先进的医疗设备,他马不停蹄,亲手开展了十几台大型的骨科手术,并指导当地青年医生进行骨科手术,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医疗物资与医疗技术双结合。每当治疗结束,患者双手合十,深深鞠躬,一句“考颇教莱莱”(意思是“非常感谢”)瞬间融化了江潮胤的心,他说:“患者对我的信任和感激就是给我的最高荣誉和奖励。”
一天深夜,一位中国同胞不幸遇到车祸昏迷,江潮胤立马奔赴医院参与救治。由于当地条件有限,志愿者们平日交通全靠自行车或者步行,山路去山路回。当凌晨3点,江潮胤出诊归来在米粉店吃上一口热腾腾的米粉就已经很满足了。
这就是来自中国的爱心,来自医者的大爱。江潮胤荣获第11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上海市优秀志愿者、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等诸多荣誉称号。时任老挝团中央副书记坎帕?听玛宋曾说,“中国志愿者的到来,体现了中老两国之间更加密切的合作,也将进一步加强两国的友谊。”
如今,江潮胤任上海市六医院医务处副处长,1979年生人的他从事骨科临床工作13年,在国内也曾多次参加上海市卫计委组织的“医苑新星”大型义诊活动,交大医学院团委组织的博士团“三下乡”“健康快车”义诊等志愿服务项目,他说:“医生救治病人是不分场合和环境的,白求恩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赴老挝志愿服务的经历和经验是对我人生非常好的历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