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
2019-02-26姜辉
姜辉
高楼林立的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43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段具有深邃历史视野、洞悉历史发展规律、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的精辟论述,对我们科学认识所处历史时代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讲的时代,是具有明确生产关系和经济社会形态属性、鲜明阶级本质和统治方式的社会历史时期。这样的“时代”概念,是一个总体性的、本质性的、体现社会发展规律趋势的“大的历史时代”。
如何划分时代在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中是一个基本问题。划分时代不是简单的时段划分,而是深入探究一个具有鲜明特征的大的历史时期的根本社会性质,透过“自然时间”的表象找到其“历史时间”的深层本质,从而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人们确立时代坐标、明确时代本质与特征、把握时代主要矛盾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历史的宏观尺度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揭示时代本质及其主要矛盾、基本特征,并以此为主要标准划分不同的历史时代。这集中体现在马克思1859年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运动,资本主义形态将作为“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而必然灭亡,这样,“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马克思的论述,包含了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历史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不是单一的经济、科技或文化概念,而是政治、社会、历史范畴。
列宁根据其所处的帝国主义时代的状况,比较全面、深入地阐述了时代问题。他认为,“时代”不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个别情形,而是人类社会的整体状况和总体格局特征。尽管“每个时代都有而且总会有个别的、局部的、有时前进、有时后退的运动,都有而且总会有各种偏离运动的一般型式和一般速度的情形”,但总的方向、总的特征、总的运动过程是基本确定的,这是时代划分的基本依据。
列宁把十月革命作为分水岭,指出十月革命开辟了“两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代,即资产阶级时代和社会主义时代,资本家议会制度时代和无产阶级苏维埃国家制度时代的世界性交替的开始”。这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文献中所讲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的最早表述。此后,國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关于时代的界定和特征,基本上按照列宁的观点和结论。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中提出,当今时代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1957年,12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工人党会议通过的《莫斯科宣言》写道:我们时代的主要内容是“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个表述,被当时各国共产党广泛认同。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沧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70年风云变幻,世界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时代和实践发展证明,时代性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没有变,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
从时代本质和时代特征的辩证统一中把握历史时代
时代本质,就是一个时代的根本性质,集中体现在该时代占主导和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阶级力量及社会制度性质。一个时代的本质,必须从这个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生产方式矛盾中去探寻。
时代特征,是指一个大的历史时代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的,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集中反映和体现时代本质的现实状况和主要特点,集中体现为时代主题、主要矛盾、主要问题、阶级关系、国际关系、世界格局以及不同社会制度发展水平及其相互关系等。比如,资本主义时代就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特征。
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代中,两大社会制度长期共存竞争,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不同的时代主题。比如,列宁把19世纪末20世纪初称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20世纪70年代之前,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80年代之后,邓小平提出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因而可以说,我们当今时代的本质没有变,但时代主题发生了转换,即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
坚持时代本质和时代特征(时代主题)的统一,对于全面科学认识时代、深刻准确把握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方法论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因为我们党准确地判明时代本质,及时认清并实现时代主题转换,才为准确制定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正确的思想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新特点,明确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从而在党内形成了“时代主题”的思想范畴和基本共识,观察和研究时代问题时也有了时代本质与时代主题的正确区分。正是坚持了二者的有机结合,才使得走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中国,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又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坚持时代本质和时代特征(时代主题)的结合,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坚持时代本质仍然没有变,即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代,我们就能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在坚持时代本质、认清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同时,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聆听时代声音,回答解决时代新课题。时代发展没有止境,我们必须跟上时代,引领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在遭遇逆流中深度调整。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兴起了一股“逆全球化”浪潮,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滋生蔓延,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单方面发动贸易战,更加助推了“逆全球化”恶风浊浪,经济全球化进入了深度调整期和再平衡期。
政治多极化内涵和外延发生重大变化。21世纪初,国际政治多极化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美欧等西方国家的实力相对衰落,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在群体性崛起;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成为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促使各大国加快战略和相互关系的调整,特别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加大战略调整力度,力争继续维持在全球的主导地位,促使国际局势更加复杂多变。
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竞争更为激烈。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许多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重塑了全球经济结构。当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加快了通过科技创新寻觅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步伐。新技术革命也为后发国家提供了巨大发展机遇。中国能否迎接挑战,超前布局,主要看能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領域的斗争更加激烈,不同制度模式、发展道路和价值观的竞争较量成为主要内容。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日趋频繁,意识形态领域的国际较量和斗争更加尖锐复杂;不同制度模式、发展道路和价值观的竞争也日益凸显,中国发展模式在竞争中被西方国家赋予更浓厚的制度竞争和意识形态竞争色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面对21世纪初世界经济、政治、科技及各领域各方面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面对“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基于新形势新问题,基于中国和世界关系的深刻变化,也基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这一解决时代问题和难题的方案,既着眼于当代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和前途命运,也致力于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许多共同问题;既继承弘扬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社会的理念目标,也深深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想社会追求,同时也是推动改变世界范围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解决“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治理赤字”的现实方案。今天,“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先后被写入党章和宪法,并被写入联合国相关文件,成为世界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广泛共识。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对时代本质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是对时代课题和时代之问的正确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