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里市场浓缩开罗700年风情
2019-02-26景玥
本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景玥
埃及首都开罗老城区近日发生爆炸,造成两名警察和一名恐怖分子死亡。爆炸地点位于开罗市中心著名的爱资哈尔清真寺附近。中东最著名的市场汗·哈里里市场也坐落于此,这个拥有近千年历史的古老集市,是埃及人心目中真正的、永远的老开罗。尽管这里已多次遭遇恐怖袭击,但这并没有阻挡游客们前来欣赏和感受原汁原味的阿拉伯世界的好奇心。恐袭过后没几天,这里依然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开罗是“中世纪的纽约”
这个值得游客们冒如此大风险去的市场,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
汗·哈里里市场,据说原为法蒂玛王朝的王室家族墓地,14世纪下半叶,逊尼派出身的马穆鲁克王朝大将哈里里出于对什叶派法蒂玛王朝的反感,摧毁了该王朝的墓地,并在这里建起了客栈,“汗”一词就是波斯语“客栈”的意思,之后,逐步发展成开罗最大的商贸中心。
如果你是历史爱好者,一定会被这里凌乱、破落但却不经意间显露华美细节的古老建筑深深吸引。拥有精致雕刻的窗棂、店铺客厅如皇室专用的老古董吊灯、高贵精美的壁饰,一切的一切都让你好似进入时光隧道,回到中世纪,体味那个时候开罗的典雅与富丽堂皇。历史学家罗登贝克曾经说过,“中世纪的开罗就是那个时代的纽约”,如今,这里仍能看到分属法蒂玛王朝、阿尤布王朝等朝代的宣礼塔以及奥斯曼帝国时期禁卫军的故居。这些无言的古迹,成了汗·哈里里沧桑变迁的见证。
如果你是艺术爱好者,一定会被这里琳琅满目、流光溢彩的艺术品深深吸引。伴随着浓郁的香料味和清新甜美的水烟味,淘宝之旅就此开始。首饰、乐器、传统服饰、纸莎草画、灯具、地毯、香水……各色物品,应有尽有。这些独具阿拉伯风情的商品让你仿佛置身《一千零一夜》的神话世界,然而喧嚣的叫卖声和讨价还价声,又会将你瞬间拉回现实,这种奇妙的时空错乱感让人流连忘返。在喧闹的集市中,偶尔也会发现几家埃及民间艺人和工匠祖传的百年老店。师傅和学徒用传统技艺安安静静地打造着做工精美的手工艺品,那份专注和精益求精在现代社会已很罕见。
老式咖啡馆的“时光倒流”
如果你是文学爱好者,一定会被这里传统的老式咖啡馆深深吸引。自咖啡馆200多年前在开罗出现以来,这里就一直是作家和学生们公开发表观点、演讲的地方,用埃及电影《咖啡馆》中的台词来说,“开罗咖啡馆里产生了埃及的复兴”。这其中,费沙维咖啡馆尤为知名,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因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及小说家纳吉布·马哈福兹就在附近的一个老街区长大,是这家咖啡馆的常客。正如匈牙利作家马劳伊所说,“没有咖啡就没有文学”,在这里马哈福兹和朋友聚会,深入市井生活,观察人生百态,这里是他文学创作灵感的源泉,他的小说三部曲《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以自传体形式描写了一个开罗家庭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万花筒式的盛衰变迁,背景就是这家咖啡馆附近的人、事、物。
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咖啡馆充斥历史与光阴的痕迹,天花板上的吊扇,深棕色的镂空木门、泛着光亮的木制家具、斑驳的伊斯兰风格的壁饰、蒙尘的镜子、小小的白瓷茶具,曾经看过的老电影里的场景就这样再现。置身于此,听着阿拉伯音乐、喝着咖啡、抽着水烟,看人来人往,感岁月浮沉,如埃及作家所描述的开罗生活那样,腾云驾雾间,经典的时光恍若倒流,回到了遥远的过去。
在汗·哈里里市场,有活色生香的市井生活也有极富历史底蕴的时代标本。走在千年的街道,品着开罗的味道,不失为人生一大享受。
游人不愿错过哈里里市场
汗·哈里里市场铜镜店老板哈桑告诉记者:“前几年发生恐怖袭击,不少手工艺品店的生意受影响,再加上这几年国际展会增加,不少国家都出高薪来挖埃及的工匠,很多年轻工匠走了就没有再回来,工匠外流现象目前很严重,原本市场里这样的祖辈相传的手工艺品店非常多,如今所剩无几,如若后继无人,很多技艺将会荒废。”
“唯愿恐怖袭击不要打破这里的美好和祥和,我们希望生活如百年前那样简单闲适、安宁,希望依然能用各国语言欢迎八方来客。”哈桑说。
记者在市场随机采访了几位游客,当被问及恐袭会不会影响他们的旅游心情时,他们均表示,会忐忑,但既然到了埃及,哈里里市场是一定要来的,怕错过了遗憾。美国游客布莱恩告诉记者:“来之前确实有点纠结,但到了之后看到主要进出口设有安保岗,也就放心了不少。”
正如布莱恩所说,和上次记者来此相比,这次明显增加了警力,主要出口都有四五个持枪的安保人员,市场里的某些小出口,也有一两名警卫巡逻。卖埃及纪念品的商贩艾哈迈德告诉记者:“恐袭对他们的生意造成了一定影响,游客稍有减少。”采访结束时,艾哈迈德还不忘向记者强调,这里安保森严,是最安全的地方,不用担心。记者试图向安保人员询问对恐袭的应对措施,遭到拒绝,但从严阵以待的状态和人员的配备情况看,这里还是加大了反恐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