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鸭场疾病发生率的措施
2019-02-26游杰
游 杰
贵州省正安县农业农村局,贵州正安563499
疾病的发生主要和2 个因素有关,一是致病因素的强弱,二是鸭本身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致病因素过强,超过机体的抵抗能力,或致病因素一般,但机体抵抗力很弱,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我国养殖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模式虽然提高了生产力,但动物的过度集中饲养使得疫病发生率也大大增加,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才能将其控制[1]。
1 科学管理
鸭场制定的管理制度必须和养殖规模相匹配,大型养殖公司的管理模式虽然先进,但并不适合中小型养殖场,有时反而会徒增管理成本。管理制度一旦制定,必须严格遵守,每名员工都要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平时还要做好环境卫生工作[2],鸭粪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很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果未及时清理,就会发酵产生有害气体,对呼吸道粘膜形成刺激,诱发呼吸道病,故粪便要及时清理,保持舍内氨气含量不能超过0.002%、硫化氢含量须小于0.000 66%,二氧化碳含量不得高于0.15%。场内污水要经过暗沟排出,最后统一无害化处理,防止粪污中的病原扩散。饲养密度要合理,过于拥挤不但会出现疾病的接触性传播,还会影响鸭的生长发育,饲料转化率降低,啄癖发生率升高,正常情况下,舍饲蛋鸭饲养密度应控制在6~7 只/m2,肉鸭控制在7~8只/m2即可。鸭舍必须和其他家禽、家畜饲养场隔离,周边环境不能过于嘈杂,场内环境要求整洁,阳光充足,排水系统要通畅。
2 减少应激
鸭是对应激反应非常敏感的动物,天气突变、断水断料、长途运输、通风不良、噪声过大、温湿度过高或过低、饲养员变更、转群等都会对鸭群造成明显影响。临床一定要注意保持饲养环境的稳定,天气突变前做好相应的防御措施,鸭场要自备发电机,防止出现断电。饲料储备要充足,长途运输前做好防应激,鸭舍要保持通风,同批鸭尽量使用同一厂家的饲料,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变更时,过渡时间不能低于3 d,且要逐渐增加新料比例。转群前可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或微生态制剂,必要时再加入广谱抗生素,以防转群应激导致免疫力下降而出现感染。疫苗注射免疫时,操作人员的动作一定要轻柔,尽量选择在天气晴朗的无风环境中免疫,免疫之后2 d 之内多观察鸭群的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 把好动物引入关
鸭场的疫病多是通过外界不慎引入而发生,除了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外,建议规模化鸭场和资金允许的鸭场通过坚持自繁自养做到生物安全防控,防止外来病原的进入[3]。确实需要从外界引入的,引雏前,要对种鸭场进行考量,疫区鸭场和有垂直传播疾病发病史的鸭场慎重选择。有些疾病在鸭群中处于潜伏期,也有些鸭群发生过某种疾病,但康复后体内仍带毒,这些鸭是最为危险的,一旦不慎引入,不但本批次鸭不好饲养,其携带的病原会长期存在环境中,对以后每批次鸭都会存在安全隐患。笔者建议鸭场选择信誉好的供鸭单位固定长期合作,同时引入的鸭群要先隔离观察3 周以上,确定完全健康后再正式进入生产区。
4 加强防疫
一般来讲,临床发生疫病的病原种类有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支原体等几种,除了病毒外,其他都有相应的化学药物可以预防,而病毒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目前还没有特效抗病毒药出现。临床生产过程中,病毒性疾病要以疫苗接种预防为主,其他病原可通过药物进行防控。需要注意的是,一旦鸭进入产蛋期或临出栏,如果还使用药物防控必然会导致药物残留问题而影响食品安全,鸭场遇到这种情况时,建议首选既无药残但同时也能替代抗生素预防效果的兽用产品品类,如中兽药、植物精油、中药提取物、大蒜素、益生菌制剂等。上述品类虽然在治疗效果方面不如化药抗生素,但在预防疾病方面效果比较明显,可用于临床疫病的防控。对于传染性疾病,养殖场一定要树立“养大于防、防大于治”的养殖理念,只要鸭子养得好,其本身机体免疫力就强,即使出现病原微生物感染,免疫系统也会在第一时间将其清除而不发病。
5 重视“防未病”
“防未病”是中医提倡的理念,意思是在疾病未发生前就采取措施对机体进行调理,使疾病不再发生,这个理念同样适用于养殖业。要想做好“防未病”就必须做到疾病的提前判断,鸭是比较爱干净的动物,机体健康时,鸭会不断用嘴啄尾脂腺,将腺体分泌的油脂涂抹在羽毛表面,这样在下水游泳时,翅膀就不会打湿。如果机体健康出现问题时,这种行为就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可以将水洒在羽毛上,如果羽毛很容易沾水则表明鸭处于亚健康状态或是某些疾病的潜伏期,必须尽早诊断,提前做好预防。实际生产中还要重视动物福利的给予,好的福利能充分发挥动物的欲望,有利于提升机体免疫力,有些先进的鸭场设立沙浴池供鸭子洗沙浴,在水中放入玩具供其玩耍,还会定期给鸭子听音乐,上述措施听起来让人感觉滑稽,但实践证明确实对降低鸭场发病率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