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能对山羊养殖效益的影响及提高措施
——以江苏省海安市为例
2019-02-26储晓鸿
储晓鸿
江苏省海安市大公镇畜牧兽医站,江苏海安226621
市场对山羊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山羊的饲养数量却始终跟不上,其主要原因是山羊的生产性能不足。为了提高山羊的生产性能,江苏省海安市自2013年开始对提高山羊生产性能的技术进行研究,所研究出的技术于2015年开始在海安市得到大面积应用,取得了巨大成效,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海安市养羊业的良性发展。
1 生产性能对山羊养殖效益的影响
在山羊养殖生产中,养殖户最关心的是养殖收益,只有保证了养殖收益,才能确保养殖户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中,并为生产一线的养殖人员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从而降低人才流失率。要想取得良好的养殖效益,就必须提高山羊的生产性能,而山羊品种是影响其生产性能最关键性的因素,不同的生产性能所获得的经济收益也有较大的差别。在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中,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获得生产性状优良的品种是提高生产性能的关键性途径。在海安市饲养的山羊品种中,含有25%本地山羊血统的品种,比含有50%本地山羊血统的品种和含有12.5%本地山羊血统的品种,有更好的生产性能,所产羔羊的成活率可达到95.92%,羔羊断奶体重可达8.72 kg,所获得的总利润比后两者品种分别增长了133%和168%。
2 提高海安市山羊生产性能的技术措施
2.1 大力推广25%本地山羊血缘的三元杂交母羊
海安市的山羊饲养主要是依靠农户的分散式饲养,规模化的母羊养殖场数量仍然不足。农户饲养的多数为本地白山羊母羊,产子数量高,但是山羊的育肥效果较差,而后引进的外来品种波尔山羊,自由杂交后母羊的品种繁杂,繁殖性能良莠不齐,这2 个品种的生产收益较差,直接影响了山羊养殖的经济效益。
为了有效提高海安市山羊养殖的经济效益,分别选取本地白山羊母本与波尔山羊父本进行杂交的杂交一代(含有50%本地山羊血缘)、杂交一代的母羊与波尔山羊公羊进行杂交的杂交二代(含有25%本地山羊血缘)以及杂交二代母羊与波尔山羊公羊继续进行杂交的杂交三代(含有12.5%本地山羊血缘)进行对比饲养实验。饲养实验发现,杂交二代(含有25%本地山羊血缘)的杂交山羊,产仔数虽然不高,但是成活率高,养殖利润比其他两者有较大提升。因此,大力推广25%本地山羊血缘的三元杂交母羊可以有效提高山羊养殖的经济效益。
2.2 推广羔羊早期补料
在传统的养殖中,羔羊通常在3~4月龄时断奶,此种养殖方式会降低母羊的生产性能,延长其配种周期,并且在羔羊60日龄以后,母羊所分泌的乳汁不再能够满足羔羊生长的需求,此时开始进行补饲,羔羊的消化功能较弱,所吸收的营养会受到影响,日增重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采取45日龄断奶、早期补料的方式能够解决上述问题。7日龄开始对羔羊进行早期补料,不仅能提高羔羊断奶时的成活率,而且可以使羔羊增重。在羔羊7日龄对其进行补料,平均增重为6.62 kg,经济效益可达每窝360.85 元。相比在5日龄、10日龄、15日龄、20日龄时进行补料的平均增重,分别提高了0.28、0.22、0.86、1.13 kg,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30.58%、27.80%、105.87%和133.92%。呈现出羔羊早期生长发育快、胴体组成部分增长迅速、脂肪沉积少以及瘤胃对精饲料的利用率强等特点,因此,羔羊早期补料可以获得最大的饲料利用率,并且育肥羔羊可以获得较高的屠宰率。
由于羔羊断奶时体格小,瘤胃内的体积也比较小,瘤胃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在进行早期补料的过程中,要注意粗饲料与精饲料的搭配,如果粗饲料的含量过多,就无法提供足够的营养,如果精饲料过多,会降低采食后的饱腹感。此外,在羔羊的饲料中要保证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全面与均衡,使用颗粒饲料是一个较好的选择,颗粒饲料营养密度较高,适口性好,能够提高山羊的适口性,进而提高其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
2.3 防止羔羊瘫软病
羔羊瘫软病的死亡率高,对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大,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母羊在怀孕期间的营养不良,如果养殖环境过差,饲养管理条件不良,也会诱发该病或加重病情[1]。通过对母羊加强营养供应的方式,能够有效预防羔羊瘫软病的发生,可以提供全价颗粒饲料,或用预混料配制全价饲料,保证母羊能够摄入足够的营养,同时也要保证饲料中各营养物质成分的均衡,在冬季饲养时,适当增加母羊的光照时间,可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并且提高母羊的泌乳性能[2]。
2.4 对育成羊进行瘤胃调理
在山羊进入育成期后,如果饲料有较大程度的改变,会对育成羊的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为养殖生产带来难度,要想确保育成羊的生长发育速度良好,并有较高的成活率,在短期内建立良好的瘤胃菌群是必要措施[3]。根据羔羊瘤胃的发育情况结合CNCPS 体系,采用优质的饲料原料和先进的加工工艺配制饲料,使其具有促进瘤胃内微生物菌群平衡的作用,能够显著提高育成羊的生长性能。对240只育成羊进行对比实验,将其平均分为2 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时饲养在羊舍中,试验组育成羊饲喂瘤胃调理饲料,对照组育成羊饲喂普通颗粒饲料,经过20 d 的饲养,试验组成活数量为119 只,成活率达99.17%,日增重98.2 g;对照组成活数量为117 只,成活率达97.5%,日增重76.6 g。说明通过对瘤胃进行调理能够显著提高山羊的生产性能。
3 推广“提高山羊生产性能的技术”措施
3.1 创建项目组
为了提高山羊的生产性能,开展核心技术研究并在海安市进行大面积推广工作,受到了海安市农委部门的高度关注。项目组由海安市畜牧兽医站负责人发起并任组长、由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任副组长,各畜牧兽医站的技术骨干人员积极参与。技术研究与推广由项目组统一领导,增加了项目的凝聚力。项目组在技术研究的同时深入基层养殖场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以及推广工作,确保工作执行到位、每一个生产环节得到保障。
3.2 制定实施方案
项目组成立于2013年初,成立初期为了研究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召开了多次专项会议。项目技术研究与推广的主要方向包含有:海安市本地白山羊与波尔山羊2 个品种自由交配,造成母羊的品种繁杂,繁殖性能良莠不齐,从中选取繁殖利润最佳的母本进行推广饲养;理论上早期补料可以有效提高羔羊的生长速度以及断奶成活率,根据不同品种的山羊有所差异,通过对比实验得出具体开始补料日期;保持母羊营养均衡,有效预防羔羊瘫软病发生;针对育成初期进行瘤胃调理等综合措施,提高山羊的成活率与生长速度。项目历时3年,自2013年初至2015年末结束。
3.3 加强技术培训
2013-2015年的3年时间内,海安市共举办山羊养殖技术培训班60 余期,共培训养殖人员超过2 200人。课程中包含规模化养羊场的选址与规划、山羊品种改良、羔羊早期补料实施技术、免疫接种技术与接种技巧、育成羊饲养管理技术以及育成期瘤胃调理方法等,有效降低了疫病的发生率,同时为养殖户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海安市养羊业的良性发展。
4 结 语
通过提高山羊的生产性能,有效提高了海安市养羊业的发展,3年期间累计增收17 145 万元。其中推广山羊良种,每只母羊的平均断奶羔羊提高至3.06 只;早期补料,有效降低了羔羊的死亡率,并提高了断奶体重;通过保持母羊的营养供给均衡,有效预防了羔羊瘫痪病的发病率;瘤胃调节剂可以帮助瘤胃微生物益生菌迅速繁殖,保证肠道健康的同时促进了消化吸收。提高山羊的生产性能,提高了养羊业的经济效益,优化了养羊的生产方式,使海安市山羊养殖业逐步从传统生产方式迈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带动了海安市的经济发展。
断奶仔猪的日常管理
训练仔猪形成“三定”的习惯,即在固定地点采食、休息和排粪尿。为确保仔猪在固定地点排粪尿,分栏时则在每栏定点位置放有仔猪粪便。仔猪进行调教3~5 d,大多数能够形成到固定地点排粪尿的习惯,这样不仅方便清扫粪便,还可使猪舍保持干净。栏舍每天必须进行3~4 次清扫,确保栏舍内清洁卫生。夏季,可选择在09:00 左右对猪舍进行冲刷,且每周进行1 次消毒。
断奶仔猪在温度为25~26 ℃环境中生活比较适宜。对于复式猪舍来说,达到该温度相对比较容易,但对于单列式猪舍,则需要通过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此外,仔猪圈舍内要保证干燥、保暖、卫生、通风,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这样能够明显降低发病率,提高成活率。
断奶仔猪注射各种疫苗后,如果一切保持正常,则要进行驱虫,将体内外寄生虫驱除干净。驱虫药可选择阿维菌素、虫克星、左旋咪唑、伊维菌素等。第1 次驱虫后,经过大约1 周要再进行第2 次驱虫,可以更换使用不同的驱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