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增动能这篇大文章
2019-02-26文娜
□本刊记者/文娜
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浙江将一如既往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征途上步履铿锵,续写增动能、促转型的大文章
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新一年突出稳企业、增动能、保平安三方面工作,成为2019年浙江经济发展的定心丸。其中,突出增动能,通过新旧动能转换为浙江经济注入活力,是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任何经济模式都会经历新生、成熟、鼎盛直至衰落的递进过程,当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低成本竞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走到动力不足、增长乏力的阶段,需要持续不断地寻找新动力、释放新动能、实现新跨越。增动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即通过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让经济注入新活力、焕发新生机。由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引领的新工业革命,既为培育发展新动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性机遇和方向性指引,又为推动传统动能转换和跃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技术手段。
新工业革命是浙江增动能的重要源动力
论本质,新工业革命以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为代表,引领以产业变革为主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变革。新工业革命开启了时代变迁的新篇章,重构着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人类社会和世界经济发展迎来颠覆性巨变。抓住新工业革命发展新机遇,加快培育壮大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为核心的新动能,改造提升以低效率、低质量、高耗能、高污染为特征的传统动能是浙江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看形势,一方面,浙江传统“小、快、灵”的生产方式已经逐渐失去竞争优势,不仅增长乏力,而且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向挤压。全球经济处于震荡期,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泛滥,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浙江作为外贸大省,受之影响首当其冲,增动能是浙江经济“内外夹击”下的现实要求。另一方面,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更迭快、产业融合化、业态多元化、组织网络化、发展个性化和成果分享化等新特征能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浙江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摆事实,翻开浙江经济的成绩单,一系列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为支撑,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标志,以数字经济、智造经济、绿色经济、生物经济、分享经济为主要方向的新动能蓄势而发,“多轮驱动”正引领浙江经济行稳致远。《浙江省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新经济成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到2035年,形成若干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创业高地。新工业革命与浙江动能转换不谋而合,下一步应在夯实、放大、叠加、倍增优势上下功夫。
新工业革命下浙江增动能的几个关键
数字经济是先导。浙江作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第一方阵,理念超前、优势突出、成效显著、潜力巨大,有望成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引领者。在消费领域,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融合新模式新业态全球领先;在生产领域,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向工业领域延伸,重点制造企业的装备数控率、机器联网率、电子商务普及率均居全国前列;公共服务领域,智慧城市示范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抢抓数字经济先发优势,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能为浙江经济塑造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和竞争实力。
民营企业是基础。一方面,量大面广的民营企业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优势,也是浙江的金字招牌。因其具有自主性、独立性、灵活性等特征,正逐渐成长为迅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推动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的重要主体。另一方面,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存在创新能力和创新投入不足、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生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出口严峻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实现传统业务的转型和新业务的开创与增长,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技术创新是引擎。近年来,浙江科技创新工作持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三位,知识产权与专利综合实力居全国第四位,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一位。但与广东等兄弟省市相比,科技创新仍然是自身发展最需要补齐的一块短板。新工业革命下,各种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大力推动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及颠覆性技术供给能力,构建多领域融合、内外联动的协同创新网络已成当务之急。
浙江经济增动能大有可为
发展“四新”经济,实现“无中生有”。瞄准核心技术攻关,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引领,以阿里达摩院、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北航浙江研究院等新型研发平台为依托,在人工智能、柔性电子、量子通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清洁能源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发力新兴金融,加快推进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启动新兴金融中心建设,创新金融科技和资本转化机制,增强新兴金融服务“四新”经济能力。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流引导要素流动,以数字化转型打通全产业链,推动更高起点进入“互联网下半场”。着力营商环境优化,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和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实现“有中出新”。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平台、“无人工厂”和“无人车间”,推动八大万亿级产业、军民融合产业、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双倍增”计划和凤凰行动实施力度,培育一批世界级一流企业。因业施策,因企施策,不断提高纺织、服装、化工、化纤、造纸、橡胶塑料制品等传统制造业的高新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水平。加快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研发应用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设,集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专业机构等创新资源,推进传统产业智能改造、绿色改造、技术改造。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政策的传统制造业,加强质量标准建设,抢占“浙江标准”制高点。
打好新旧产业融合的转型升级组合拳。创新招式招法,继续坚定不移地打好浙商回归、特色小镇等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打造一批具有标杆性、示范性、引领性的特色小镇,集聚创新要素,做好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的大文章。优化浙商回归顶层设计,促进投资一批有重大推动作用的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科技创新项目,引领新兴产业、中高端产业回归发展,拉动潜在的新需求。提升大湾区科技创新能级,整合新旧产业优势,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延伸产业链条,打造若干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以市场为基础,推动优势互补、产业共生、合作共赢。
新工业革命下,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长期处在中国改革发展前沿的浙江,一张蓝图绘到底,以钉钉子的精神打造创新强省、制造强省,正在成为新一波经济活动和技术创新浪潮的“弄潮儿”,为新时代中国提供了生动的浙江实践。2019年,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浙江将一如既往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征途上步履铿锵,瞄准国际标准和世界科技前沿,续写增动能、促转型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