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每一位教师走到学校的C位

2019-02-25彭琴

湖南教育·A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培训专业学校

近几年来,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编制问题虽然有所改善,师生比例逐年提升,但在我省大部分县级特殊教育层面,一所学校,不仅承担着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还是全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或指导中心,承担着全县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师资培训、业务指导、日常督查、绩效考核等工作。有的学校还利用双休日开展重度和极重度残障学生的“送教上门”工作,可谓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人员不足问题导致一线特教教师工作量非常大,身心疲惫。

特殊教育学是一门跨领域的综合性专业学科,对特教老师的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要求都较高。但现实是,在县级特殊教育的师资准入制度和队伍结构里,很大一部分都是普通教育背景,普遍学历层次不高。即使是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康复专业知识仍然匮乏,无法应对特殊学生的错综复杂。

县级特校可能并不吝啬教师各种级别的专业培训和互动交流经费的投入,但往往却在一个教师的专业规划之路上持续投入的经费少,专业整合发展上投入少,导致应用型、创新型教师缺乏。由于每个县只有一所特校,地域性的自然封闭,导致学校把一定时间花在改善外部环境、处理事务性工作中,倾注在教师专业成长的时间会相对较少,校本培训、校本研究的开展缺乏系统性和序列化。特殊教育需要“以慈悲喜舍的宗教情怀,以爱的力量,以道法自然的教育方法去唤醒生命”。试想,一个培智老师的内心世界,始终认为自己一天到晚干一些保姆的事,一进课堂就像在玩“打地鼠”游戏,丝毫感觉不到课程的价值,长期处于一种教学的低成就感之中,还会有多少教育激情和职业幸福感?

如何让每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获得专业发展,拥有职业幸福感?我校从培植“共情”文化、健全培训机构、搭建展示平台以及阅读反思等方面入手,让每一位老师走到学校的C位。

一、培植“共情”文化,培养同理心

爱,是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特殊教育,更是播种爱、传递爱、散发爱的事业。然而,放眼望去,最大限度地激活每一个特教教师的职业热情,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基于荣格的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我校不断培植“共情”文化土壤,修炼专业同理心,让教师真正接纳、理解、陪伴、等待特殊学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行为的自主自发。

一是“感受进入”———解决“我要如何理解你”的困惑。

我校从“感受进入”渠道,创造性地开展了系列专业体验活动。如:设置学校“教师电影节”,观看反映自闭症孩子生存状况的电影《雨人》、反映先天性妥瑞氏症孩子学习生活的电影《叫我第一名》、反映智能障碍人士生活的电影《阿甘正传》、反映言语障碍人士学习历程的电影《国王的演讲》等,让每个教师在电影语言中寻找专业心灵开启的钥匙。

二是“自我探索”———体验“如果我将成为你”的痛苦。

“推己及人”是一种有效的应用策略。我校每个学期,都会在个案研究会上,让每个老师将自己想像成某一个学生,开始探索他某一个生活片段的情景。你会看见“脑瘫”老师端杯子喝水的摇摆状态、“自闭症”老师不被理解的抓狂、“唐氏综合症”老师言语不清的尴尬、重度ADHD老师满地打滚的失控……只有让老师成为学生的样子,感受學生的感受,体验学生的体验,才能油然而生专业使命感。

三是“神秘参与”———思考“我要如何支持你”的发问。

每一个特殊孩子来到教师面前,他背后经历了什么,教师并不能完全明白。最好的康复,永远在家庭。我校利用“家庭拜访日”,让每个教师去到特殊孩子的家庭,倾听孩子家庭的喜怒哀乐,了解家庭的原生结构、父母的教养态度、环境的课程资源,统整分析,形成家庭环境分析卡,捕捉家庭教育的专业支持起点。

二、健全培训机制,提升专业理解力

用专业责任去爱,这是特殊教育的要求。要如何引领教师提升专业理解力,我校尝试从设置分级培训入手,系统打造个人的专业名片。

一是列出专业发展清单。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多样化,决定了专业技术的多元化。以培智方向为例,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列出了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版、优秀版、卓越版,架构学校专业发展体系,好比开设了一个培训超市,要求教师根据个人的发展意愿、学校教师职级评定等因素,自行挑选专业方向,设计好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书》,引领全体教师共同眺望学校专业愿景。

二是建立培训自主申报制。

鸡蛋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就是成长。为了让每一位教师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校制定出台培训制度,无论国培、省培、市培,还是自主送培,我校实施培训学习自主申报制。学校根据个人专业规划版本和发展意愿强烈度,结合特校坚守工作年限,择优派出。派出时,学校和教师签订培训协议,中途无特殊情况,坚决不允许更换人员,更不准退出。

三是推行培训一体化。

为确保教师专业成长的专注力,真正修炼成特教行手、业内“专家”。我校在教师专业培训上,注重培训学习的“一体化”。“一体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一人一方向,注重培训连续性、阶段性和发展性的统一,达到有机衔接;其二是培训学习打造“成长共同体”,多以两两组合的方式派出学习,强化专业切磋。

三、搭建展示平台,强化专业实操力

一是匹配课程,给教师一张名片。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立足我校的课程菜单,我们把选择性课程和补偿性课程“端”出来,供每位教师选择。我校每学年都会开展“特色工作室竞聘会”。通过“意愿填报”“竞选演说”“民主投票”“终极PK”等程序,层层筛选,选取专业匹配性强、专业素养高的老师为特色工作室的负责人,授予“××老师××特色工作室”班牌,强化教师的角色归属感,并纳入绩效管理,无形中为每位教师打造了一张闪亮的名片。学校要求特色工作室老师每月一个主题、每月一篇活动设计、每月一次活动设计研讨会,现已整理成《美工活动设计》《家政活动设计》《手工活动设计》《音乐律动活动设计》和《阳光运动活动设计》五册校本教材。

二是关注课堂,给教师一个T台。

课堂教学,是特殊教育的主阵地。我校每学期都会围绕一个专业主题,开展集体备课、课例研究、教学研讨等系列活动,引导老师从教育生活中脱颖而出。几年来,国家级课例成果奖3项;省级课例、课件、教学竞赛成果奖4项;市级课例、课件、教学竞赛成果奖10项;县级课例、课件、教学竞赛成果奖40余项。其中,易利平的绘画与手工课《绿》荣获2017年《光明日报》主办的“寻找大国良师”活动“杰出贡献奖”;彭琴老师的健康教育课《我和报纸一起玩游戏》荣获2016年“湖南省婴、幼、特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最好的康复老师是家长。学校每年举办一届“家长康复技能大赛”,老师们变换角色,指导学生家长学习康复技能,参与学生康复过程。在指导过程中也牵动家校联合,促进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我校老师指导的课例多次获得县级奖励。

三是多元评价,给教师一束光芒。

教师对教学投入多,课堂就会绚烂。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日常教学成效,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尝试应用了多元发展性评价机制。

1.“每日一晒”。为促进教师反思和发现,学校鼓励教师每日将所走班教室的上课现场在学校公众微信群里以微课或照片等方式发出来,引导教师进行课堂评价,从而扩大课堂教学的外延,形成即时研讨的研训习惯。

2.“每月一展”。特奥、音乐律动、美术、社会实践和家政,是我们学校的五大特色工作室。为促进工作室的良性竞争,在主题单元教学下,学校每月月末举行一次教学成果展示会。展示会制定了严格的展示流程,设计了相应的评分表格,教师们既要求有规定动作,又鼓励自选动作创新。每次展示及时公布评价分数,期末累积得分高者为优秀工作室。

3.“每期一会”。课程评价,是检验走班教学效果的一个法宝。期末,我们会根据学期的IEP目标,邀请家长召开综合研判会。会议上,各老师会结合期初目标,通过大量的视频、文字和图片资料,给予学生客观评价,并将相关能达成目标项予以介绍,未能达成目标项阐述理由,促进家校沟通,从而形成家长、自我和同行的“三維评价”体系。

4.“每班一果”。学校鼓励教师物化教学成果,教师可以通过作品集、照片册、录像碟、微视频、展览会等形式,将一学期的教学成果搜集整理出来,见证学生的成长轨迹。如我校易利平美术特色工作室的作品《晨啾》、王琳音乐律动特色工作室的独唱《小草》双双荣获2015年由省文化厅、省残联主办的“梦飞扬”杯残疾青少年才艺大赛铜奖。

四、注重沉淀反思,修炼专业表达力

表达能力是一种智能的言语外化。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中尤为重要。

最是书香能致远。学校注重书香工程建设。如:每期必发书香红包;每期必开展教师“名篇赏读”活动;每期必写“三个一”(教育教学叙事、教育教学随笔、教育教学论文),让全体教师浸润在书香之中。近4年,学校老师参加国家、省、市、县级论文大赛,获各级奖励达80余篇。其中获国家级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省级论文成果奖48篇;市级论文成果奖34篇;县级论文奖11篇。先后有彭琴、易利平、刘新连、刘力华老师的文章发表在各级报刊杂志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校注重专业资源整合,参照国培培训方式,采用授课专家校级聘任制,并通过UMU直播方式,与兄弟学校分享交流,培养本土专家,扩大了校本研修的外延。几年来,构建起了“伙伴互助式、自主体验式、交流互动式、专家引领式”的教师成长梯队,营造出一种你追我赶、你帮我扶、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

决定结果的不是输赢,而是一颗不放弃的心。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一直走,一起走,让每一位教师走到学校的C位!

【本文系湖南省“十二五”一般规划课题《培智学校走班制教学实践与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XJK014CZXX076】

(作者单位:攸县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培训专业学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学校推介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