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生态养殖需注意的技术细节
2019-02-25程华
程 华
江苏省建湖县水产养殖场,江苏建湖 224700
随着淡水养殖业向安全、高效、高质方向的发展,如何有效实现水产品的优质无疑是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一大方向。为此,本文拟从水质管理、饲料投喂、水体施肥、敌害驱除、pH值平衡、池塘保氧、池埂加固、池底养护等方面阐述淡水鱼生态优质养殖生产中需要注意的技术细节,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 水质管理
在养殖淡水鱼过程中,要把水质的指标控制在适合鱼类正常生长发育的范围内,主要包括透明度、溶解氧含量、盐含量以及重金属离子含量等。对于养殖用水的水色,要体现出“肥活嫩爽”的特点:“肥”是指水体中具有很多的浮游生物,保持一定的透明度;“活”是指水色和透明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变化,要保证池塘的物质循环维持在平衡状态;“嫩”是指池塘内的藻类生物生长形态较好,呈现出鲜嫩亮泽的水色;“爽”是指水中的悬浮物很少,不会出现浑浊的现象。同时还要保证池塘内的水温。池塘的水源一般来源于降雨、井水、江河以及水库等,水温不能太低或者是太高;要经常对池塘内不断注入新的水源,保证充足的水量。
2 饲料投喂
均匀投喂优质的料食是科学投喂饲料的重点。夏季和秋季是鱼类摄食的旺季,伴随着鱼体规格的逐渐增大,愈来愈明显的现象就是两极分化。那些体质比较弱、规格过于小、捕食能力较差的鱼种,其体重、体长都明显不如其他鱼种,因为营养的缺乏、摄食的不足而慢慢被淘汰;与之相反的是那些体质强、规格大、抢食快的鱼种,因为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鱼类的存活率大大降低,从而促使池塘的总产量下降。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养殖期间,发霉、变质的料食一定不要使用,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粮也不宜直接使用,最好按照鱼类的营养要求配制全价配合颗粒料食,并且料食粒径要适口。不仅要求投喂的料食营养均衡、全面,而且还要增加相应的投喂次数,尽可能多点投喂,保证那些体质较弱的鱼种都可以吃到食物。另外,为了保持同塘的鱼种规格大体一致,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可以采用轮捕成鱼上市、适时分塘投喂等办法。
3 水体施肥
高效的水体施肥有利于提高淡水养殖的生产能力。缺肥情况一般在池塘大换水以后更为明显,水体缺肥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因此在采用调水措施后,要及时对水体施肥。通过补充水中的营养和有机物质,合理增加肌腐屑食物群的数量,为各种淡水鱼提供饵料。通常池塘使用的肥料大致可以分为无机肥、有机肥和生物肥,其中无机肥肥效较短,但是作用比较显著;有机肥肥效持久,营养很全面;生物肥料没有污染,可以实现持续稳定的效果,但要严格按要求施用。对于淡水鱼的饵料要根据淡水鱼不同的生长阶段,不同的营养需求进行合理的配置,根据水质状况灵活掌握施用时间和次数,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无机盐、氨基酸和维生素等。
4 敌害驱除
敌害生物对养殖鱼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争饵料、争活动空间、争溶解氧,还会传播疾病、败坏水质,所以要严密布控,及时驱除水体中的敌害生物。在排、进水时必须进行过滤,排水口采用鱼花布网片过滤,便于排出杂藻、污物;进水口采用0.355 mm孔径筛绢网包裹过滤,防止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敌害生物对鱼类有很大的危害,比如各种水鸟时时刻刻对鱼类造成威胁,水老鼠、水蛇等直接摄食鱼种,野杂鱼、蛙类等与鱼类争饵料、争空间、争溶解氧,所以要及时采取丝网挂池边、人工驱逐、网子隔离、捕捉等措施,消灭入侵池塘的敌害生物。
5 pH值平衡
在养殖过程中,如果pH值小于6.5时,养殖的水体属于酸性状态,就会导致淡水鱼的呼吸节奏加快,增加淡水鱼新陈代谢的频率,降低血压中氧的分压和供氧能力,鱼的内部组织就会缺氧,从而降低消化率,影响鱼的正常生长;当pH值过高时,水体就会呈碱性状态,就会增加氧的含量,对鱼类的鳃造成巨大的伤害,导致鱼类出现呼吸的障碍,鱼甚至会窒息,最终会影响到鱼的生长速度。在pH值偏低的情况下,要适当添加石灰石进行中和,要根据实际的水量和池塘的面积进行处理,不过要避免一次添加过多的石灰石;在pH值偏高的情况下,要选择优质高效的复合生态调剂,保证pH值的持续稳定。值得注意的是,在换新水的过程中,pH值是不稳定的,不能根据某时测定的pH值而盲目地添加复合生态调剂或石灰石,不能更换过多的水。
6 池塘保氧
水体溶解氧充足是鱼类健康生长的必备条件。在夏季和秋季时水质条件容易老化,载鱼量又相对较大,在阴天或暴雨时会出现气温低、气压低、水色过浓、池塘水温高的现象,此时,池塘极容易发生缺氧现象。一般情况下,溶解氧主要来源于水中的藻类和植物、人工增氧以及溶解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藻类和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就会产生大量的氧气;人工可以使用增氧机进行增氧,通常情况下,用于鱼类养殖的水体溶解氧要保持在5~8 mg/L,人工溶解氧很低,就会严重影响鱼的正常摄食和生长,会出现游泳无力的情况,甚至于死亡。因此,在鱼类养殖过程中,要选用优质的饲料,确定科学合理的养殖密度和数量,有效地降低细菌生物消耗氧气的数量,降低池塘的毒性,保证藻类的活力和新陈代谢的能力,同时要合理地使用增氧机,有效改善池塘底层溶解氧的情况,确保池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缺氧现象。
7 池埂加固
鱼类生活的水体不断发生着变化,养殖的池塘受气候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尤其是在夏季和秋季。因此要提前做好各种防护措施,加固池埂,防止不定期突降暴雨,造成洪涝灾害,使洪水冲开池埂造成鱼流失,为了防止过高的水位使鱼逃逸,必要时可以在池埂处架设围网。有洪涝就会有干旱,甚至有的时候旱涝急转,因此在夏秋季养鱼一定要做好抗击干旱的准备,要提前打好水井,做好防护措施,以备不时之需。如果有连通湖泊、江河、水库的排灌设备,对防涝防旱都具有极大的作用。在旱季到来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减少投喂、水质调节,为丰水期鱼类健康、快速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水产品可以安全度过干旱季节。
田间池塘要注意加高池埂,因为在夏季和秋季的时候给农田施药比较多,下雨的时候农田的积水容易流入池塘,其中携带的农药会对鱼类造成污染。一些工厂可能会通过汛期河道排污水,因此要避免使用污水源。养殖区要尽量远离垃圾处理厂和居民生活区。防止雨后过滤的垃圾水、生活污水等流入池塘,造成污染事故的发生[1]。
8 池底养护
在养殖的中后期,随着投喂量的不断增加,鱼的排泄量也越来越多,还有很多小的动植物尸体沉到池塘底部,池塘被污染的面积越来越大,溶解氧的消耗比较大,很容易导致底部严重缺氧,发生发臭、发热以及滋生病源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淡水鱼有很大的伤害,甚至会导致淡水鱼缺氧或者生病而死。因此,要时时刻刻查看池塘的水色是否浑浊,对池塘底部要进行定期的清理,主要包括剩余的饲料、动植物尸体等,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保证池塘的水色和水质维持在正常的状态,提升鱼的免疫力和活力,有效降低损失[2]。
9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淡水鱼生态养殖的成活率,促进淡水鱼能够健康顺利的成长,针对淡水鱼养殖中常见的问题,养殖人员要用合理的手段和丰富的经验进行科学养殖,避免出现养殖的片面性和盲目性,使淡水鱼养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保证,实现优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