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2019-02-25钟志

中国质量监管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生产者农产品食品

■ 钟志

日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近乎苛刻,政府会利用一切手段让消费者了解更多购买产品的信息,几十年经验的积累也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公共食品安全管理系统。早在1947年,日本就制定了《食品卫生法》,并先后进行了10多次修改。根据2006年新修订的《食品卫生法》,日本开始实施关于食品中残留农药的“肯定列表制度”,将设定残留限量标准的对象从原先的288种增加到799种,而且必须定期对所有农药和动物药品残留量进行抽检。

完善法律监管体制

日本在经历21世纪初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后,农业和食品安全监管从以生产者为对象逐步调整为重视消费者的呼声,并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2003年,日本出台了《食品安全基本法》,在内阁府增设食品安全委员会,以便对涉及食品安全的事务进行管理,并对食品安全作出科学评估。另外。农林水产省设立了“食品安全危机管理小组”,建立内部联络体制,负责应对突发性重大食品安全问题。

另一方面,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的严格自律在保障食品安全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现行《食品安全基本法》规定了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以及食品业界的责任和义务,并提出应积极发挥消费者的作用。根据该法,日本内阁府在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同时,引进了“风险分析”的概念,以科学客观地分析食品对健康的影响。委员会在评价食品对健康的影响时,会对食品中影响健康的物质进行定量和定性,并根据这一物质的摄取量,推测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程度。委员会网站及时公布各种食品安全信息和有关食品安全的警示,并设有专门接待普通市民的窗口,随时接受各种咨询。

日本各地方政府都有负责食品安全的专门机构,对所属辖区的食品生产商和食品店进行定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食品添加剂、残留农药和细菌等,并且随时在政府网站上公布检查结果。

健全可追溯管理体系

为了使消费者放心,日本建立了农产品生产履历管理系统,要求生产、流通等各部门采用电子标签,详细记载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各种数据,让消费者了解更多关于产品的信息。日本对所有农产品实施可追溯管理模式,日本农业协同组合下属的各地农户,必须记录米面、果蔬、肉制品和乳制品等农产品的生产者、农田所在地、使用的农药和肥料、使用次数、收获和出售日期等信息。农协收集这些信息,为每种农产品分配一个“身份证”号码,整理成数据库并开设网页供消费者查询。

农产品有了“身份证”后,可追溯管理模式就变得易于操作。食品供货链上的所有企业会陆续加入原材料、添加剂等信息,并有义务保管这些信息3年。在零售店里,每种产品都必须醒目地标出“身份证”号码,消费者可在店内的查询终端输入这个号码,查询到有关这一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信息。在食品超市中,会发现常见的蔬菜和水果,如青椒、菠菜、茄子、黄瓜、山药、红薯、梨等都至少有一个品牌配有这种提供生产者详细信息的标签。通过标签,消费者了解的信息更加丰富。

一些新的技术只要有利于食品安全,就会很快应用到食品包装中。在日本,消费者还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查到食品的“身世”甚至生产者照片等更多信息,用手机扫描一下识别码,农产品的栽培方法、用药情况,甚至是栽培者的照片都能一一呈现。目前这种追溯方式只限定于日本国产的农产品和水产品,公开生产者的照片等信息,是为了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不过,带有这种追溯方式的产品售价不便宜。同样产自北海道的土豆,一袋4个普通的土豆售价80日元,而一袋4个的“能看见面容的土豆”售价199日元。

严厉的惩罚制度

日本绝大多数食品企业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都能做到严格自律,从原料加工到出厂的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向消费者全面公开安全生产状况。该国重视企业的召回责任,报纸上经常有主动召回食品的广告,比如遗漏了对过敏原的标记,企业就必须回收特定批号的产品,并向消费者道歉,所产生的费用由企业承担。

尽管日本的食品安全管理非常严格,但一些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依然存在严重担忧,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轩然大波。因此食品生产企业高度重视自己的声誉,出现问题后会在第一时间主动召回不合格产品,这其实也是一种良性的自我保护行为,企业会因信息公开而赢得消费者信任。相反,企业如果忽视这一责任,一旦问题曝光,立刻身败名裂,这几乎等于宣告了企业的破产。

猜你喜欢

生产者农产品食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1月巴西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3.92%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农产品争奇斗艳
会安慰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