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有制性质与区域环境污染
——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
2019-02-25悦1
孙 悦1,赵 庆
(1.东北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2.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6;3.上海交通大学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230)
1 引言
近年,企业生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的负外部性环境污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这些企业中既有外资企业,也有国有和私营企业,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与环境污染是否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此外,区域环境污染是否具有溢出效应,即省际间环境污染是否会产生相互影响?这些问题值得探索。
通过对上述文献梳理发现两点不足:①目前分析企业所有制结构角度对环境污染产生影响的文献较少,且在实证模型的选择上存在偏差,如外资直接投资(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多忽略了区域环境污染的溢出效应。即假定各个区域之间的污染是相对独立的,彼此之间互相不产生影响,但这却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如空气、水流动等自然因素或区域间产业转移等社会因素会使临近区域环境污染产生相互影响,因此应选择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②现有关于环境污染的研究无论是从“污染天堂”假说角度还是从其他视角研究环境污染问题,大多选取工业废气、废水、固体排放物一种或几种进行研究,环境污染是由多种污染物造成,选择一种或几种污染物会存在一定偏差,对污染物指标选取的不同也会造成实证结论的不同。
鉴于上述原因,本文采用2011—2016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作为样本数据(未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台湾地区、西藏自治区,下同),首先用熵权法构建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检验其分布格局;然后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I指数检验和局域空间自相关Moran散点图检验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的区域依赖特征,分析区域环境综合污染指数是否存在溢出效应;采用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实证对比分析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对我国区域环境污染溢出效应的影响,同时分析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知识资本存量对我国省际区域环境污染溢出效应的影响,并对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
2 构建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
理论上各地区间环境污染会彼此产生影响,一是由于区域环境污染的自然属性,水污染、大气污染具有自然流动性导致区域环境污染产生溢出效应[11];二是由于社会或经济导致区域环境污染产生溢出效应——经济增长导致环境污染扩散[12,13];临近城市间的经济集聚和环境污染存在相互交叉影响[14];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也伴随着污染转移[15],使区域环境污染产生溢出效应。
表1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
目前关于对环境污染的研究主要选取气体、液体或固体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污染物排放量来衡量整体对环境的污染水平[16],而环境污染并不是由某一种污染物造成的,因此本文在考察区域环境污染时,借鉴Ma等采用熵权法构建了一个全面反映环境污染的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17]。液体污染主要选取废水排放总量(万t),气体污染物选取二氧化硫(万t)、氮氧化物和烟(粉)尘(万t),固体废物选取一般工业废物产生量(万t)。2011年我国制定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因此选取2011—2016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数据来源于2012—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为避免异常值的影响,采用Winsorize 5%缩尾处理,区域环境污染的综合指数见表1。
由表1可见,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最高的5个地区分别是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和内蒙古,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最低的5个地区分别是海南、北京、天津、青海和宁夏,其中北京和天津的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较低。通过分析发现,北京、天津的产业结构特征即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较高,而第三产业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产生的环境污染很低,说明北京、天津的污染排放并非由北京、天津自身污染产生,所以区域环境综合污染指数较低;另一方面,北京、天津被河北包围,而河北的二氧化硫、氢氧化物和烟(粉)尘排放量均居我国首位。因此,北京、天津的空气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河北污染影响所致。
3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溢出效应检验
3.1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全局空间自相关检验
在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实证检验前,首先需要确定空间权重矩阵,本文采用区域污染综合指数的空间权重矩阵。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用Moran′I指数来衡量[18],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检验见表2。
由表2可知,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的Moran′I指数均为正,除2013年外均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我国省际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的区域特征是由正向空间相关引起的,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呈现出显著的地域依赖特征。2011—2016年的Moran′I指数逐年下降,说明在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内,随着滞后期的延长,各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呈现出均衡化。
3.2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局域空间自相关检验
Moran散点图[18]可描述变量x和其空间滞后向量Wx(即某区域观测值x与周围“临近”区域之间的加强平均值)之间的相关关系。Moran散点图划分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HH)代表高Index的地区被其他高Index区域包围;第二象限(LH)代表低Index的地区被其他高Index区域包围;第三象限(LL)代表该地区与周围地区都是低Index的区域;第四象限(HL)代表该区域是一个高Index地区,而周围的其地区属于低Index地区。本文仅列2014年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Index)Moran散点图(图1)。
图1 2014年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Moran散点图
由图1可知,我国区域环境污染的综合指数表现出共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第一象限(HH)主要有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河南;第二象限(LH)主要有北京、吉林、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第三象限(LL)主要有天津、黑龙江、广西、海南、重庆、云南、甘肃、青海、宁夏、福建和贵州;第四象限(HL)主要有江苏、安徽、广东、四川、新疆。Moran散点图位于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合计占比达到56.7%,再次验证了我国区域环境污染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高环境污染的省份被高环境污染的临近地区包围,低环境污染的省份被低环境污染的地区包围。但也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如北京处于第二象限(LH),意味着低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的地区被高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的地区包围,而北京临近地区的河北、内蒙古均处于第一象限(HH),且属于环境污染指数较高的地区,因此北京的污染多源于河北、内蒙古地区环境污染的溢出效应影响所致。通过对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全局空间自相关检验和局域空间自相关检验,呈现出显著的区域依赖特征,因此应该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将空间效应纳入实证分析。
4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空间计量检验
4.1 实证模型设计
借鉴境库兹涅茨曲线引入经济发展变量,研究不同所有制企业对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的影响:①经济发展(GDP)。Grossman、Krueger指出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关系紧密,而GDP能较好地反映出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19]。对不同地区和污染物而言,两者关系并非完全符合倒“U”型假说;Shafik、Bandyopadhyay认为,废水、固体废物、CO2与经济发展呈单调上升[20];杨子晖认为CO2与经济发展呈三次方型[21]。因此,在构建模型中引入GDP的平方项和三次方项考察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为了尽量减少变量遗漏而导致结论偏差,增加了可能影响环境污染的其他控制变量。②产业结构(Con)。产业结构情况可能会影响区域废弃物排放,当经济发展一定阶段时,经济增长将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这时工业废弃物等污染物排放也将随之变化,借鉴许和连、邓玉萍[7]采用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度量。③知识资本存量(RTE)。区域知识资本提升可能促使企业采用新型生产技术,进而减少污染物排放。王德文、何宇鹏认为高的技术进步速度能提高减污技术能力[22],借鉴Furman、Hayes[23]、程强[24]等方法采用人均GDP反映一个地区已实现的知识存量。借鉴Antweiler等[25]一般均衡模型研究方法,建立计量经模型:
Indexi=α0+α1lnGDPit+α2ln2GDPit+α3ln3GDPit+α4stateit+α5privateit+α6foreignit+α7xit+εit
(1)
式中,i和t代表省份和年度;Index为区域环境综合污染指数;GDP为经济发展;lnGDP为GDP的自然对数;ln2GDP为lnGDP的平方项,依此类推;state、private、foreign分别代表国企、私企和外企;x为影响环境污染的其他控制变量。
构建空间滞后模型(SLM):
Indexi=ρWIndexi+α0+α1lnGDPit+α2ln2GDPit+α3ln3GDPit+α4stateit+α5privateit+α6foreignit+α7xit+εit
(2)
式中,ρ为空间回归系数,反映了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相邻区域对本区域的影响程度,具有方向性;WIndexi为n×n的空间权重矩阵;参数α1-α7主要反映了解释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ε为随机误差向量;空间滞后因变量是内生变量,反映了空间距离对各区域单元之间的作用,其他变量与上述相同。
构建空间误差模型(SEM):
Indexi=α0+α1lnGDPit+α2ln2GDPit+α3ln3GDPit+α4stateit+α5privateit+α6foreignit+α7xit+εit
ε=λWε+μit
(3)
式中,W为n×n的空间权重矩阵;参数α1-α7反映了解释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u为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向量;λ为被解释变量Index向量的空间误差系数,其余变量与上述相同。
4.2 实证分析
选取2011—2016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作为样本数据,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Index按前文计算。由于仅有工业行业中按照所有制性质划分,并且工业行业相比较其他行业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行业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采用工业行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私营工业企业、“三资”工业企业中总资产(亿元)衡量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为避免异常值的影响,样本数据采用Winsorize 5%进行缩尾处理,构建SLM和SEM进行实证分析。为了进一步验证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具有空间相关性,同时也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所有制企业对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空间计量检验
(续表3)
由表3可知:①从模型角度而言,所有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拟合效果均优于相应的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表明动态空间计量模型的适用性。此外,空间滞后模型(SLM)中空间回归系数ρ在1%水平下显著,说明各地区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空间误差模型(SEM)中空间误差系数λ也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相邻区域的环境污染对本地区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影响显著,且存在一个正向影响,即周围地区的环境污染的加剧会导致本地区的环境污染加剧。②从不同所有制企业对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影响角度而言,外资企业对综合指数的影响是负向的,并且均在1%水平下显著,表明外资企业对环境污染起到了抑制的作用,说明“污染天堂”假说在我国并不成立,这与已有结论相似[26]。这主要源于: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力成本逐步升高,迫使外资企业倾向于使用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外资企业使用较先进的污染排放系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较少,从目前在我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中约2/3以上属于外资企业,这可间接得到印证。另一方面,各地方政府加强对非清洁型外资企业的政策审批力度,非清洁型外资企业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减轻了区域环境污染。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对综合指数在1%水平下显著正向影响,表明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加剧了环境的污染的溢出效应。③控制变量的解释。经济发展(GDP)对环境污染产生加剧作用,但未见“U”型或“N”型曲线关系。产业结构(Con)对环境综合污染指数在1%水平下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随着第二产业占比的不断提升,环境污染会加剧。知识资本存量(RTE)环境综合污染指数在1%水平下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高的知识积累会促进高的技术进步速度,从而提高减污技术能力。
4.3 稳健性检验
通过选取控制变量避免因变量选取而导致的估计结果偏差,采用不同的度量指标方法,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采用流动资产(亿元)重构模型,使结论更加可靠,结果见表4,结论同前。
表4 稳健性检验结果
(续表4)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区域环境污染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动态跃迁进行分析,对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的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I指数检验和局域空间自相关Moran散点图的检验,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呈现出显著的区域依赖特征;进一步对2011—2016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采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研究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对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溢出效应的影响,得到以下启示:①通过对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I指数检验,表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呈现出显著的地域依赖特征;对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的局域空间自相关Moran散点图检验,发现各地区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说明各省际间环境污染存在相互影响和正向相互加剧的作用。这意味着要遏制环境污染,各省之间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协同治理模式:一是要建立跨省际的环境执法机构,消除各省利益羁绊,提高执法协同与效率;二是构建各省际间环境信息共享、沟通平台。通过各省间环境信息共享,保障执法机构信息畅通,形成有效的监控、调查和处理机制;三是统一各省环境执法标准,严格行政执法。统一环境执法标准,避免因各省执法标准不统一,造成污染企业向临省控制薄弱地区转移;摒弃“运动式”执法模式,确保严格执法常态化;四是统一执法程序,确保执法公正。规范的执法程序不仅是实现实体公正的手段,还是防止、限制行政权力被滥用,保障公众合法权利的需要。②通过空间计量SLM模型、SEM模型和稳健性检验得知,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对区域环境污染溢出效应影响不同,外资企业对区域环境污染溢出效应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外资企业抑制了区域环境污染的溢出效应。从企业所有制角度和区域环境污染溢出效应角度来说,“污染天堂”在我国并不成立,而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能加剧环境污染。这意味着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仍是以粗放型方式发展,资源消耗较大,环保设施不全或运行不正常,国有企业未能充分履行社会职责,对环保的关注不积极、重视力度不够;私营企业为追求高额利润,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等现象时有发生。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①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增强履行社会责任和法制教育,强化环境保护意识。②完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强化考核与监管。一方面要构建系统性的污染物排放总额上限制度,设计形成污染物排放总额上限指标体系,根据各生产经营环节,将总额上限进行合理分配,保证每一项工作流程都严格遵守相应的指标范围。另一方面优化企业环境保护的考核、检测与监督制度。为保证各个层级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企业环保规章制度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应设置相应的检测与考核方法,将环境保护工作人员、部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都纳入考察范围。③科学规划、优化环境保护管理方法。一方面,构建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目标体系,包含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企业可首先设计出科学而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长期目标,然后将长期目标分成不同的几个阶段,且依次递进,每一个阶段形成相应的阶段性目标。另一方面,明确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核心原则,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应改变以往的末端治理状态,加强生产经营活动前期的预防与控制,以预防为主,后期治理与前期预防紧密结合。④加强环保管理人员培训,提升专业素养。一方面,强化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的专业交流与培训,通过举办学术讲座、知识讲座等活动,向企业环境保护管理人员传授新兴科学知识和管理技能。另一方面,企业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应构建良好的人才引进渠道,积极招聘专业人才,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注入新的动力。⑤针对外资企业,注重环境监管上的一视同仁。当前我国经济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就必须更加重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尤其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不应存在差异对待。⑥针对国有企业,在企业负责人年度经济责任考核的同时,要引入环境保护社会责任考核,强化环境保护的领导负责制,并在晋升、评优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强化负责人责任意识;环境督查单位要注重对高级别领导的企业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视检查,加重视环境保护。⑦针对私营企业,一是强化项目审批制度,严惩“未批先建”;做好企业项目的审批工作,严格审核、严格把关。二是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和环境监测工作,加大检查频次,突出检查重点,开展环保专项整治工作,发现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进一步规范和强化环境监测工作,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研究认为,经济发展(GDP)对环境污染产生了加剧作用,但未见“U”型或“N”型曲线关系;产业结构(Con)对环境综合污染指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随着第二产业占比的不断提升,环境污染将会加剧;知识资本存量(RTE)环境综合污染指数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高的知识积累将会促进高的技术进步速度,从而提高减污的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