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山东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形势和发展对策

2019-02-25

人文天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山东省文化产业山东

刘 霞

近年来,山东省文化产业稳步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对比先进地区和参考产业发展趋势,山东省的文化产业呈现出“大而不强、缺乏特色”的现象。对比全国文化产业先进地区及参照产业发展趋势,山东省文化产业既要从战略上谋篇布局,又要从战术上找到主要抓手,通过平台搭建、项目引领和企业支撑等进行突破。

一、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从总体来看,山东省文化产业门类齐全,培育形成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演艺、工艺美术与艺术品、版权交易、会展、广告等骨干产业,在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市场主体、对外文化贸易、文化投资、平台建设、优势行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4年—2017年,山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均保持在12%以上(详见表1),截至2017年,山东省文化产业收入达到3018.04亿元,产业增加值达到3018.04亿元。根据山东省现有文化产业发展基础预算,在今后五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可保持在13%左右,到2022年,全省预计实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6000亿以上。

表1 2014年—2017年山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情况

产业结构日趋向良性方向发展。2014年—2017年,山东省文化制造业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由60.1%下降到52.9%,文化服务业比重则由29.8%上升到36.9%(详见表2)。至2017年,文化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52.9%、10.2%和36.9%,产业结构日趋向良性方向发展,可优化的空间较大。

表2 2014年—2016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

市场主体持续壮大。2014年—2017年,山东省规模(限额) 以上文化企业逐年增加,其中2015年和2016年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了13.35%和11.12%;截至2017年,全省规模(限额) 以上文化企业达到4578家,法人单位数创历年新高。资产总额达到7628.6亿元,从业人员69.3万人,大型文化企业达到109家(详见表3)。特别是以资本为纽带,先后组建山东出版集团、山东广电网络集团、山东影视传媒集团等一批辐射带动强的国有骨干文化企业,涌现出东港股份、世纪天鸿、世纪金榜、中动传媒等一大批极具发展活力的民营文化企业。

表3 2014年—2017年山东省市场主体情况

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迅速。根据山东省统计局2017年第四季度统计公报,截至2017年底,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498.9亿元、增长21.2%,其中,出口额488.1亿元、增长28.5%,进口额10.8亿元。

文化投资稳步增长。根据山东省统计局2017年第四季度统计公报,2017年全省500万元以上文化产业施工项目3760个,同比增长7.2%,全年累计完成投资3325.2亿元,同比增长5.4%;亿元以上大项目1010个,同比增长25.5%,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266.1亿元,同比增长16.3%。

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17年,全省建成17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基地和159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2个,山东省重点扶持广告产业园区3个(详见表4);全省建成不同形式的版权保护基地(单位、中心)共225家,形成国家级、省级共存、类型作用不同的版权保护格局(详见表5)。初步建立全省文化领域版权登记服务平台、文化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要素市场日趋完善。

表4 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基地)情况

表5 山东省版权保护园区 (基地)情况

影视产业优势突出。根据2018年1月召开的“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来看,2017年,全省广播影视总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电影票房收入达22.9亿元,同比增长22.2%,远高于13.45%的全国电影票房涨幅。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闯关东》《红高粱》《琅琊榜》《伪装者》等经典剧目打响鲁剧品牌,赢得了“山影出品,必属精品”的美誉;青岛加快“东方影都”建设,制定《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在灵山湾园区内完成主要拍摄制作的作品,最高给予制作成本40%的补贴,已吸引104家影视机构入驻,正在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影视行业新“磁极”。

二、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不足与原因分析

对比国内先进水平,着眼未来发展需求,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显著不足和制约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不足

一是产业规模总量仍需提升。山东省2017年的文化产业营业收入为9506.3亿元,实现增加值3018.04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4.15%,从全国范围来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仍然较弱。

二是产业结构急需优化。山东省文化产业的结构虽然一直在不断优化中,但文化服务业占比低,传统文化制造大而不强,2016年文化制造业、文化服务业在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中的占比分别为53.1%和37.1%,文化产业结构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具体行业来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传统优势文化产业地位仍然稳固,但带动力不足,基于高科技和创意设计的新兴文化产业和融合产业相对薄弱。

三是文化市场中坚力量不强。从整体上看,山东省有4578家规模(限额) 以上文化企业和109家大型文化企业,但作为文化市场中坚力量的小型文化企业出现了业绩下滑、活力不足的情况。根据《2017年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鲁政简041号),2017年,小型企业文化企业营业收入下降2.9%,“作为中坚力量,其业绩的持续下滑直接影响全部文化企业的营业收入比上年降低1.4个百分点”。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型文化企业的数量和实力仍需大力提升。

四是区域发展不均衡。从全省来看,各地市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文化产业统计季报》显示,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从规模(限额)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情况看,前5位的青岛、烟台、潍坊、济宁、临沂共实现营收4073.97亿元,居后5位的聊城、枣庄、泰安、滨州、莱芜仅实现营收463.37亿元,前者营业收入是后者的8.8倍,差距极大(详见表6)。

表6 2018年第三季度部分市规模 (限额)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情况

(二)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不足的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思想观念保守

刘家义书记指出,山东的主要思想问题是“思想解放不够、观念变革不深、敢领风气之先的魄力不足”,其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齐鲁文化挖掘开发利用力度不够,发展思路保守,开发层次低,文化资源商业化创新活力不足,文化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换成产业发展优势;二是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意识不强,省内文化企事业单位发展思路总体较为保守,过度依赖政府投入和行政手段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2.文化产业内部结构性失衡

一是从文化产业的构成看,文化制造业、文化批零业、文化服务业占比结构有待优化,2018年第三季度《文化产业统计季报》显示,全省规模(限额)以上文化制造业法人单位2091个,在全省的占比为44.65%;二是从产业链的角度看,省内文化产业链条总体较短,文化产业原始创新和融合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内容生产、产品研发、创意设计、流通贸易、衍生产品等高端价值环节,导致产业附加值总体较低;三是从产业业态的角度看,新兴业态发展滞后,传统文化产业业态仍占主导,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文化新业态相对匮乏。

3.产业发展关键要素配置不足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有形的、无形的多种要素的支撑,如文化资源、创意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科技、金融、文化需求等,山东省在诸多关键要素上都存在配置不足、平台建设滞后的问题。考虑到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下面重点从人才、科技、金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是人才聚集不足。高端文化人才、领军型文化人才缺乏且外流严重,尤其是高素质的文化创意设计和经营管理人才明显短缺,进而导致创新驱动力不足、资源整合水平低下、文化产品(服务)质量不高,严重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层级。

二是文化科技融合不够。科技是产业变革、产业融合的重要推动力,信息时代的数字技术深刻改变着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模式,文化则提升了科技产业的内涵和精神追求,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已是产业大势,而山东在文化科技领域方面却面临产业共性技术储备不足、前沿技术研发落后、文化科技化不够等问题,导致省内文化产业落后保守,文化消费体验差,制约了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

三是文化金融平台建设滞后。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则需借助金融的杠杆作用实现增值,除了潍坊银行的艺术品金融外,山东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方面的成效不大,2012年成立的省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所支持的项目寥寥无几,尚未在全省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格局,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4.文化消费拉动作用不足

2017年,山东省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656元,同比增长-7.3%,而同年我国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2086元。在山东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与全国平均水平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前者的文化娱乐支出却仅仅只有平均水平的1/3(详见表7),人们不是无钱进行文化消费,而是没有可以消费之处。由此可见,山东省的文化消费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需要从供给侧提供多样、优质的文化产品(服务),激活文化市场活力,促进文化消费拉动作用的释放。

表7 2017年全国人均消费水平与山东省人均消费水平对比表

5.文化产业政策推动力不足

政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文化产业政策可以引导文化产业发展方向,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支持市场主体成长等。山东省也出台了多项促进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如《山东省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山东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山东省“互联网+文化产业”行动方案》等,但这些政策多是常规性的、引导性的,缺乏具有突破性、创新性的文化经济政策。另外,政策的支持保障力度、落实力度还有待加强。

6.机制体制不活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是各类组织高效运转的前提。首先,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仍在进行中,而文化产业是具有文化属性的产业集群,这就导致了文化产业行政上的多头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行业分割问题。按新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新闻出版、电影归宣传部管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等归文化和旅游部管理,知识产权(版权)工作归国家知识产权局管理,文化、文物、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旅游市场行政执法等工作归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负责,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各级地方政府则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改革方案进行地方机构设置。这就导致虽然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日益增强,但不同行业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的状况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从实际操作层面看,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提高决策及政策实施的效能则是相对可行的选择。其次,政府与文化经营单位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仍需进一步理清,文化管理体制政企不分、企事业相混的格局并未完全消除,文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不突出。以2012年成立的山东演艺集团为例,按照组建方案,省委宣传部负责政治导向把关、精品创作业务指导以及重大国有文化资产变动事项的审查把关,省文化厅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省财政厅履行国有文化资产监管职责,理论上三大部门分别管理不同事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创作业务、行政、资产等的管理在人员、流程等方面都是相互交叉的,不能完全分开,而三大部门之间缺少协调机制,导致管理错位、效率不高的局面难以避免,因此,虽然成立多年,但演艺集团仍在“企业单位事业管理”的窠臼中艰难前行,未能发展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三、新时期山东省文化产业面临的形势

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一大主要特点是“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具有创意驱动、高附加值特点的文化产业必将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必须重点发展的领域。在新时期,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的文化产业也必须有新的突破,同时也必将面临新的形势。具体来说,新时期山东省的文化产业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央高度重视,政策环境优势突出

中央对山东文化工作高度重视,寄予厚望。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并在孔子研究院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赋予山东文化战线重要使命。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山东工作特别是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山东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2016年,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提出要求,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这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山东省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全省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大战略机遇

山东的经济结构具有典型性,是全国经济的一个缩影。从全国来看,“山东地处我国南北交界地带,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既具有南方省份领先发展的优势和基础,也面临北方地区转型发展的难题和困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山东的重大机遇,也是中央对山东新的要求。2008年视察山东时,习近平总书记就要求山东重点做好“新、特、优”三篇文章。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提出山东等三个东部大省,主要是看怎么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看怎么优化产业结构,怎么继续起到领头雁、火车头作用。2013年11月视察山东时,总书记又强调山东要锐意改革,敢创新路,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在前列。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表示,希望山东努力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发展上挑大梁、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上勇攻坚、在解决重点民生问题上作表率。2017年4月,李克强总理赴山东考察,又明确要求山东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为巩固全国经济稳中向好势头提供重要支撑。

当前,作为全国唯一的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三)文化产业阶段性新特征趋于清晰,为下一步发展提供指引

着眼未来,国家对文化产业更加重视并予以大力推动,文化产业自身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为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1.消费结构升级倒逼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消费升级,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条件,人们对于文化旅游、影视演艺、出版传媒、创意设计、文化贸易、文化制造等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从需求侧倒逼供给侧改革,为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市场动力。

2.新一轮科技革命重塑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产生和发展于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文化产业,与科技有着天然的联系,科技与文化相互渗透,推动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创新发展,使传统文化产业处于不断的更新换代之中,特别是物联网、数字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创新驱动越来越强,极大地改变着文化产业的生产方式、流通方式和消费模式,催生出众多文化产业的新兴领域,形成新业态,为产业升级注入了创新推力。

3.文化金融变革产业文化资源配置方式

文化产业具有重创意、轻资产的特点,文化企业大多具有固定资产少、以无形资产为主的资产结构轻型化特点,加上文化产业的高风险性,导致融资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而运用金融手段进行文化企业、文化产业项目融资,通过债券融资、银行信贷融资、社会投资、资本市场融资方式吸引多层次、多渠道的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可以以多元化的方式解决文化产业融资难问题,为进一步整合和盘活人才、渠道、文化等资源提供资本助力。

4.跨界融合渗透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文化产业外延宽泛、涉及面广,本身就是多个产业融合的结果,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复杂,可以通过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等方式实现“跨界”发展,达到提升效率、提高附加值、增强竞争力的目的,以相互渗透叠加促使传统的生产与服务方式不断升级,无限拓展自身发展空间。

四、新时期山东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新时期,从全国大局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来看,山东省及山东文化产业目前都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分水岭阶段,即面对新的形势和历史机遇,山东如果能借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先一步”,就能抢得先机,从“跟随发展”到“引领发展”,就能实现由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转变,否则,就不得不面对“掉队”的尴尬。

关于山东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对策问题,已有不少文章进行论述,这里就不再一一提出具体的建议。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形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在新时期,山东应从战略和战术两个角度推动文化产业实现突破发展。在战略上,思想再解放,思维再突破,提前布局未来有引领性的行业;在战术上,找准切入点,做好搭建平台、项目带动和企业引领三大工作。

(一)战略上:突破固有思维,提前布局未来有引领性的行业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摒弃“等一等,看一看”的观望心态,要做到积极行动、主动出击。从现实情况来看,面对山东的文化产业发展已远远落后于其他先进省市的事实,如何进行赶超发展是山东必须思考的问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战略的角度看,新闻出版、演艺、印刷、园区等都属于传统的文化行业,沿着固有的思路做得再好,也只是在传统的模式里摸爬滚打,在现有产业格局下很难有大的突破,更不可能实现超越。因此,首要的就是突破固有思维模式,转换发展思路,提前布局未来有引领性的行业,发展新产业、探索新模式。

当前,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主导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将给文化产业带来新的机会。这一次科技革命中的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的互联互通,使得数据的处理能力大大提升,信息高度发达和对称,使得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共享成为可能。在共享经济的大环境下,数字文化创意产业能够突破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集约性、技术性不高的局限,能够产生具有变革性的发展模式。对于山东而言,提前布局数字文化创意产业,争取在即将开始的新一轮的文化产业竞争中赢得先机,这是山东的文化产业最有可能实现突破的地方。

(二)战术上:找准抓手,重点突破

1.搭建平台

发展文化产业,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即搭建平台、提供政策、加以引领。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落后的一大原因就是“产业发展关键要素配置不足”。因此,首先,政府要围绕文化发展要素搭建一个所有人都可以共享、共生、共创的平台,把资源、人才、资本等聚集在一起。其次,要提供政策,让所有的创业者在这个政策环境之下可以公平、公正地获得机会,自由组合、充分发展。再者,要围绕数字创意产业这一核心,设计一些有引领性的规划、工程、项目,制定一个完整的产业、资本、人才、技术、商业模式扶持计划,对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引领。这样,依靠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新的发展环境、导向性的目标,加上山东独特的地域优势、丰富的文化资源,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山东的文化产业才会有大的转变。

2.项目带动

对于政府机构来说,发展文化产业的一大优势,就是集中优势力量、优势资源、优势政策办一些大事。具体到山东的文化产业,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一定要把握好大的发展趋势,选择一些具有引导性、带动性的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中规划了6大领域的20个项目,未来,需要加强对这些项目大力推进、动态监测评估、及时调整的监督工作,保证每一个项目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根据产业发展实际,不断设立新的具有带动性的项目。

3.企业引领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也是社会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企业的发展情况是产业振兴、文化繁荣的一大指标。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企业的带动,特别是大型企业的引领,可以说,一个产业想要做大做强,一定要有巨无霸型的领军企业。山东的文化产业面临的现状是,市场主体力量弱,缺乏具有较强品牌影响力、创新驱动力和行业引领性的龙头型文化企业。因此,山东需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大力支持“专、精、新、特、活”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培育成长性好、引领性强的大型文化企业,借助领军型企业在品牌、技术、创新及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引导区域观念变革和产业方向,进而形成由领军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组成的金字塔型企业结构,形成产业发展的一股强大动力。

结语

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是党中央交给山东的重大任务,对于山东来说,既是重大机遇,也是重大挑战。本文以在新时期作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十大重点产业之一的文化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山东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不足及面临的发展形势,并在深入思考山东文化产业该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将新机遇、新理念转化为具体举措的基础上,化繁为简地从战略和战术层面提出了发展山东省文化产业的对策,希望对山东发展有所裨益。同时,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更多管理者、研究者、从业者提出新的见解。

猜你喜欢

山东省文化产业山东
山东图片库
聚焦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山东省即墨市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几点探讨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