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请陈独秀
2019-02-24唐宝民
唐宝民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上任伊始,他就决心要对北大进行改革,并打算首先从文科人手,因为当时的北大文科,顽固守旧的人物特别多;因此,对于文科学长这一职务的人选,蔡元培极为重视,他打算聘请有革新思想的人物来主持文科,并请时任国立北京医专学校校长的汤尔和推荐人才。
那个时候,陈独秀正在上海办《新青年》杂志,为了筹集股份,他与汪孟邹一起来到了北京,住进了前门附近的一家中西旅馆。有一天,陈独秀到琉璃厂闲逛,偶遇在北京大学工作的老朋友沈尹默,后来,在与汤尔和见面时,沈尹默就把遇到陈独秀的事告诉了汤尔和,汤尔和此时正在替蔡元培物色文科学长的人选,听说陈独秀到了北京,便非常兴奋,随后,他和沈尹默一起向蔡元培推荐了陈独秀。对于陈独秀的大名,蔡元培早已熟知,陈独秀的文章、特别是《新青年》杂志,他都读到过,对陈独秀立意革新、鼓吹民主的思想很是钦佩。因此,当汤尔和与沈尹默向他推荐陈独秀时,他当时就拍板儿决定聘请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
事情决定下来以后,蔡元培就亲自到中西旅馆去请陈独秀,请陈独秀的过程,非常感人,汪孟邹在日记中曾做了如下记载:“蔡先生差不多天天来看仲甫(陈独秀),有时来得很早,我们还没有起来。他招呼茶房,不要叫醒,只要拿凳子给他坐在房门口等候。”这个细节很令人感动,说明蔡元培十分看重陈独秀,是真心想请他到北大做文科学长的。作为堂堂的北大校长,能几次三番屈驾到小旅馆去请陈独秀,可以看出蔡元培的确是一个礼贤下士的谦谦君子。
蔡元培请陈独秀的过程,并不是很顺利的,否则他就不用一连去了好几天了。为什么不顺利呢?是因为陈独秀拒绝了蔡元培的邀请,不同意到北大任文科学长。原因何在?陳独秀后来曾对一位老乡谈到过这个问题:“蔡先生约我到北大,帮助他整顿学校。我对蔡先生说,我从来没有在大学教过书,又没有什么头衔,能否胜任,不得而知。”显然,陈独秀是很谦虚的,因此才对到北大工作非常犹豫。遭到陈独秀的拒绝后,蔡元培并没有放弃,他对陈独秀说:“你没有头衔儿,这不碍事,我了解你,我不搞论资排辈,只求有真才实学的人,没有教过书,也不要紧,因为你主要做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工作。”除了担心不能胜任之外,主编《新青年》杂志也是陈独秀拒绝蔡元培的一个理由,他对蔡元培说:“我正在编《新青年》杂志,杂事甚多、摆脱不了。”蔡元培听罢说:“你可以把新青年带到学校里来办。”话说到这个份儿上,陈独秀就无法再拒绝了,他终于答应了蔡元培,说:“我试干三个月,如胜任即继续干下去,如不胜任立即回沪。”
陈独秀答应到北大就任文科学长,但这里面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按照当时教育部的规定,担任北大文科学长一职,需有高学历及教学工作经验,陈独秀没有高学历,也没有教学工作经验,如果照实上报,教育部很可能不批准。怎么办呢,想来想去,蔡元培想到了为陈独秀假造简历的办法,他给陈独秀杜撰了这样一份履历:“陈独秀,安徽怀宁县人,日本东京大学毕业,曾任芜湖安徽公学教务长、安徽高等学校校长。”然后,将这份假造的简历和请示公函发给了教育部。
1917年1月13日,即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的第十天,教育部复函北大:“贵校函开前安徽高等学校校长陈独秀品学兼优堪胜文科学长之任……当经本部核准在案,徐令行外,相应函复。”同时发出的还有教育部第三号令:“兹派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就这样,陈独秀走上了北大文科学长的岗位,与蔡元培一起开创了北大历史上的辉煌时代。
蔡元培时期的北大,可谓群星灿烂,大师云集、群贤毕至,集中了当时中国知识界一流的专家学者二三百之众,之所以能汇集这么多精英,是和蔡元培先生爱才惜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分不开的,从他聘请陈独秀这件事上就可见一斑。为了得到一个人才,亲自登门访贤、热情相邀,而且不惜造假;正是这种礼贤下士、爱才惜才的精神,才吸引了大批学界名流,一时间北大人才济济,如夜空中的群星相互辉映,迎来了群星灿烂的蔡元培时代。
编辑/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