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书和书店”之旅

2019-02-24宇文若尘

醒狮国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爱书人福州书店

宇文若尘

1

我同书结缘,始于一个名叫“52ebook”的网站。我曾经是一名理科生,但成为今天这样天天跟书打交道的人,这个已经消失了的网站“功不可没”。

那时我还在大学,学校图书馆渐渐不能满足我的阅读需求,我就到网上找,有天突然就掉到“52ebook”这个坑里了。

这个网站有多牛?举个例子,比如你下载到一个名为“汉译学术名著全集”的文档,点开一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那套汉译学术名著,整整一两百种,齐齐汇聚在里面。而且,不同于pdf影印本的电子书,这个文档上面的文字内容是可复制的,而且是经过不同网友花费无数心血对照实体书点校好几遍而来的。

那个网站上,曾经聚集了一帮堪称大神级的网友,无私地贡献制作各种精良的电子书,钱建文、云中孤雁、老C、易水西风、老羊皮、国庆……这一长串熟悉的名字,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中还有不少人会会心一笑。

2004、2005年前后,还是实体书店的鼎盛时期,本地市民报上的文化副刊时不时会有“福州X大书店”的报道题材,那时候的“城市绿洲书店”,光在福州一市就有二十幾家连锁店。

那时候的电子书,刚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逐渐出现在读书的人们面前,那时候的淘宝、孔夫子,还未成为人们淘旧书的首选,而当当、卓越等电商巨头,对实体书店的压倒性冲击还未形成。

那个时候无论是实体书店、无论是电子书网站,都一样自由快活地接受爱书人的检阅。

我的大部分阅读量的原始累积,始于这个时代。

2

我同实体书店结缘,始于福州两家在当时很另类的书店——专门卖文史学术打折图书的书店。其中一家在我就读的大学校门正对面,书店的名字已经不记得了,另一家叫“新世纪书店”,在现在的福州安泰图书城楼下。

那个时期,只要是文科力量稍微强一点的大学周边,都会有一两家类似这样的书店存在。这类书店周边也必然形成一股独特的“读书流”,真正的爱书人隔三差五都要来逛一下。

这两家书店留给我至今深刻的印象是,岳麓书社出版的那套古典名著普及文库系列,外壳花花绿绿的,有白话本也有“原文”注释本。

当时易中天的品三国十分火热,一大帮非历史专业的年轻人想研读历史原文了解,但是中华书局等的专业繁体竖排本古籍对他们来说有些吃力,于是岳麓书社的这批普及本就成为最好的选择。

当时的我,也淘了不少此类五折左右的文史学术书,而我逛书店的爱好,也因为这两家供应打折学术书的书店而渐渐养成。书的价格打折,毕竟知识不打折。

当然我绝没有想到,未来有一天,我居然会在这两家书店的其中的一家工作了好几个月。

3

我找第一份工作的时候,自然而然是要到书店里尝试一下的,当然我也绝没有想到,这一尝试,就没完没了,导致我至今都跟书店都脱离不了关系。

2007年开始,我在福州的越洋图书城上班,这是福州最大的民营书城,由地下防空洞改造而来,第一次走进这里,当时就有一种走进浩瀚的知识海洋的感觉,内部蜿蜒曲伸,里三层外三层的。刚好这里有招人,我去参加应聘,一下子就被通过了,一下子就进来这里工作了。

在这里,我学到了图书行业的不少基础知识,也结识了一批至今仍在联系的朋友。

当然,对于一个巨大而综合的图书卖场来说,很难作出什么个性的,无非就是什么书好卖就多进一些,什么书不好卖就少进一些。至于说对于图书质量的追求,对它来说要求太高了一些。

我的书店之旅第二站,是厦门的光合作用书房。

光合作用书房,有我期待中的书店更该有的样子,尤其是它当时已经学习起了台湾诚品书店的模式,除了书之外,还卖一些有意思的文创品,更有咖啡等饮品供应,这在大陆的书店中应该属于首创。

光合作用当时正在急速扩张中,从厦门本土的二十几家,直接到北京、上海这两个一线城市再一口气扩张二三十家,然后到福州这个福建省的省会城市也开设了第一家分店。

可惜我跟光合作用书房的缘分只有一个礼拜左右时间,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我很快离职了,然后窝在住的地方努力写我一直想写的一个历史剧本。

4

每个人都曾有过最初的梦想。

我最初的梦想是什么,我已经不太记得了。但那个时候我虽然一直在书店工作,但我的梦想里面却从未有过自己开书店这种念头,我那时候满脑子想的,都是希望在“历史”这块宝地上耕耘,然后收获一番。

那时候我只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上班,然后尽可能利用一切业余时间,研读历史资料,然后尝试自己创作一些跟历史有关的作品。全世界最安静最适合做这种事的地方,大概只有书店了吧,尤其是一些人流不大的小书店。

可是我不知道的是,我这一生,在历史研究领域,到底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果,无法预料。但因为始终呆在书店里的这层关系,我的生命,已经不知不觉印上“书店”这个烙印,甚至深入骨髓,成为我基因里的一部分了,我这一辈子,大概都跟书店脱离不了关系了。

我的第三站书店之旅就是上文提及的“新世纪书店”,在那里我创作了几篇历史文章,投稿发表在《百家讲坛》杂志上了,算是让自己在历史研读领域上有个阶段性的成果认可。

新世纪书店不久就关了,被飞涨的房租给湮没的。在它所在的那个地方,曾经大大小小几十家书店林立,簇拥在书店行业的龙头新华书店安泰书城的周围,共同构成福州本地最热闹最有话题的文化阵地。

当当、卓越、京东,三大电商巨头,就在那几年里突飞猛进,挥舞镰刀成片成片地收割实体书店的首级。

在原本就低折扣销售的基础上,还动不动三天两头来个“满三百减一百”、“满四百减两百”,在这种亏本砸钱狠命抢夺市场的行为下,实体书店根本招架不住,纷纷败退,关门的关门,转行的转行。

那个地方,安泰夜市,就是最好的见证福州这个城市书店行业兴衰的地方。我最敬佩的一位书业前辈,曾经坚持不撤离,每个月贴钱上万块养着他的那家书店,硬生生耗了好几年,最终也没能坚持住,带着遗憾撤走,将那块舞台留给没有房租压力的安泰书城去唱独角戏。

如果别人开的书店都倒光了,那么我还能到哪里容身?

在书店行业进入最寒冬时期的2011年年底,我鼓足勇气想逆天一把,将很多爱书人时常挂在嘴上但很少有人去实施的心愿给实施出来了——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

仅仅30平米,名字叫围城书店,地址就在现在广电集团边上,金星四季花城小区门口的一个店面。当时那里还是断头路,租金不贵,当相应的,也没有多少人流。我吃和住都在这个小小的店里。

當然,现实的残酷对于众生来说是一样平等的,苍天并没有独独饶过我,在苦苦支撑两年半之后,我的书店还是倒下了,关门大吉。

关于我的这家书店,后头有机会再慢慢写点文字跟大家分享。

8

后来?

回头看来,我的小书店倒闭之时,恰恰也正是实体书店倒闭风潮到达拐点迎来触底反弹的时候。

实体书店迎来复苏迹象,经营模式也广泛地发生改变,以书为媒,融入餐饮、文创等业态,广泛开办各类文化沙龙活动,形成城市综合文化实体空间成为新时期背景下书店人的一致目标追求。

大约从2013年左右开始,一大批实体书店重新崛起,包括那些熬过实体书店寒冬期的老牌书店南京先锋书店、北京单向街书店、贵州西西弗书店等,也包括一大批新的书店品牌如广州方所书店、上海钟书阁书店,华人书店版图中的标杆诚品书店也于2016年落户苏州,开设在大陆的第一家分店。

在这股浪潮中,福州出现了大梦书屋。而我有幸也见证和参与了它最初到今的成长。

骨子里面融入书店基因、一直密切关注书店行业动态的我,一边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风格各异的书店开张,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行业,整个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另一方面也暗暗担心,浪潮的背后往往带着泡沫,也曾有朋友半夜给我发来吐槽:不是实体书店复苏了,是咖啡馆换书店风装修了。

我是这么看的:

一、书作为书店的灵魂,始终要放在追求的首位,书的品质,关乎一家书店的最高品位和最高格调,不以畅销与否作为唯一选择目标。

二、在商业经营足以保证书店自立的前提下,不应放松书店对于文化传播和阅读推广的追求。

但至于在具体经营中,要如何做好上述这两点,尺度却并不容易拿捏。也因此,我萌生做一个公众号的想法:一是可以随时将各种好书信息分享;二是能够将书店背后的各种感人故事收集整理在这里;三是能让爱书人、书店人都能通过这个公众号聚合在一起。

因此我做了一个公众号,叫做“书和书店”。

我和书店的故事,还在继续。故事进行到现在,只想对我自己,还有所有怀着开书店梦想的人说一句话:行动吧,趁梦还在。

编辑/徐展

猜你喜欢

爱书人福州书店
待书之道
《两半斋随笔》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试问爱书谁似我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寻味福州
最美书店
在书店
买书记历:三十九位爱书人的集体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