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不识白蜡烛,谁该补课?

2019-02-24针未尖

风流一代·青春 2019年2期
关键词:生产队火柴常识

针未尖

孙老师在杭州一所热门公办小学教科学,有20年教龄,最近竟被一个三年级小朋友问傻了!当天她上实验课,给班里每个小组发了一根白蜡烛,让学生把蜡烛放在水里,观察蜡烛的浮沉。实验做到一半,有个学生问:“老师,这个是什么?”后来给另一个班上课,孙老师在实验前就指着蜡烛问全班:“有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根据举手情况,她发现班里95%的学生不认识白蜡烛。

95%的学生不识白蜡烛,只是小学生缺乏生活常识的一个“切片”。现实中,许多城市孩子不认识一些基本的植物和农作物,比如误把麦苗当韭菜就是普遍现象;也不认识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比如孙老师说,她的很多学生不认识火柴,在她划火柴点燃酒精灯时,一看到火柴忽然冒出火焰,全班学生都吓坏了,有的女孩还躲到几米开外。也有家长说,他们的孩子看不懂“生产队”等一些过去的名词。

缺乏生活常识,当然不能责怪涉世未深的孩子们。像蜡烛、火柴等以前盛行的生活用品,在城市现在已经基本不用了,即便在经济发达、生活条件较好的农村也很少用到,孩子们又怎么会认识呢?像“生产队”等早已是过去时。社会在不断进步,技术在不断发展,新事物在不断涌入生活,一些具有年代感的事物,自然会慢慢走出学生的认知范围,他们对一些东西、名称很陌生,若说有问题,错也不在孩子们。

问题在哪里?首先在家庭对孩子的养育范围太狭窄,导致孩子生活经验不足、阅历不丰富。比如把麦苗当韭菜之类的问题,若家长经常带孩子走到田地里,让孩子参加劳动,至少参观劳动,观察蔬菜与农作物,认识麦苗是怎么样的,韭菜是怎么样的,就不会闹出误会了。然而许多家长基本只满足于在超市或菜市场简单地告诉孩子,这是什么蔬菜,那又是什么蔬菜,孩子还是会觉得“长的一个样”。拓展视野,能增长孩子的见识。

其次,学校对学生也缺乏生活常识教育。无论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还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都倡导教育不能仅传授课本死知识,还要以生活为中心,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生活常识教育当然也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然而,现在的学校教育普遍只满足于传授课本死知识,不愿在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上着力,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又怎么不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此外,現在一些教学用具、课本内容落伍,存在一些已被现代生活淘汰的旧事物,却不向学生给出必要解释。比如有家长吐槽说,女儿数学作业一道应用题里有“生产队”一词,女儿看了半天都不知是何意。这道题目是否应注释一下“生产队”的意思,以普及相关知识?比如,课本讲大气压会以农村抽水井为例,讲到杠杆作用会提到杆秤,但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东西很少见了,不解释不拿实物,小学生们只会感到“无知”又无助。

小学生不识白蜡烛,呼唤生活常识教育来补课。补课的不光是家长,还应当有学校老师,让孩子们走进生活,走进田野,走进社会。也应依靠教学用具、课本内容对相关知识进行普及,或者对相关内容予以更新,以免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一定干扰。

猜你喜欢

生产队火柴常识
一头老黄牛的尊严
浅析生产队政治夜校对农民的影响
健康常识我知道
塬上千阳(外一篇)
健康常识我知道
常识:哪杯更冰凉
火柴变变变
超越常识
把好豆种换给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