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探讨

2019-02-23许丽平

考试周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方法研究课堂教学

摘 要: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教育教学目标的体现,本文从阐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出发,论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进而探索思想政治学科培养核心素养的培育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课堂教学;政治核心素养;方法研究

一、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解读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是针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特别是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高中政治课堂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是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集中概括,让学生具备以上四个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政治课堂教学需要落实的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中要实现的最根本任务,其内涵要是要培养学生对我党和国家的理性认同和真挚情感,让学生能够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的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爱国、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理性精神,强调是用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作出理性的判断、选择和实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法治意识,强调学生作为社会的普通公民应当学法、尊法和用法,自觉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公共参与,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作为国家主人要勇于担当责任,培育集体主义精神,要勇于助人乐于助人,珍惜政治权利的行使、负责任地履行义务。

二、 培养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中学时代是学生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从教学角度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是最直接培育核心素养知识的阵地,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重要的意义。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方向下的重要教育教学理念,同时也在教学实践中有明显成效。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在实际的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依然着重于教材知识点的讲解,通过刷题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然后运用到实际的考试中去。虽说此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快速完成学习任务,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对学生发展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缺乏长久的打算,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失去了意义。就当下教育形势的实际而言,国家会更加注重对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用人单位在聘用人才时,更加注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考量。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并在某种程度上,对政治教育教学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对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意义显著。

三、 高中政治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探讨

(一) 利用互联网思维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侧重知识的讲授,这显得生硬,不够自然。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师引导,由学生实践完成。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引导,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多元化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文化情境,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下,逐渐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摆脱简单说教的方式,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一段含有正能量的视频或微博的导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

(二) 通过设置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理性精神

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引导,还要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堂好的政治课,需要教师在课堂创设情境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法制意识和理性精神。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和巧妙设置问题显得特别重要。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推进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备课时,教师应重视课堂问题的设置和教学设计的组织。在上课时,教师应更加注重提问艺术性,适时发问并引导,灵活转换设问的方向,加大设问的深度,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展示自我,使课堂充满活力及趣味性。注意问题的设置要贴近生活和有代表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理性精神。其次问题设置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逐渐培养学生批判、理性的思维能力。

(三)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公共参与能力

我们需要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公共参与能力。高中政治课理论性较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兴趣低。因此,依据学科自身的特点,我们要设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应从课堂导入环节入手。课堂导入方式会奠定一节课的基调,好的课堂导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政治认同、理性精神这些政治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一段年轻人为祖国奉献的视频作为课堂导入,培养学生爱国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可以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件导入,使学生通过观看别人的小事去了解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规则和方式,不断地积累参与民主管理、决策、监督的经验,提高通过对话、沟通、合作表达诉求、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精心设计做好课堂导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公共参与能力。

(四) 坚持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这与新课程的理念一致。当前,在高中政治课的实际教学中,很大一部分老师还是以自己讲授为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的时间很少。其实,我们的政治课堂永远不能缺少老师的讲授,但是要把握分寸,要掌握一定的度。讲授的多少比例不能固定,要根据每节课实际的内容而定。在课堂导入时,在讲解重难点部分时,还有对知识点的串讲时教师都要花时间讲解,只是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和自主讨论学习的时间。

四、 实际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探讨

(一) 在实际教学中添加情感内容,引发学生共鸣

教师在教学中添加情感内容,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引发共鸣。教师用对问题的情感分析,去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表达想法,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让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提高。在讲解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部分内容时,可以把实际生活和教学知识点相联系,引导学生探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关于平时生活中吃完打包这种现象,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正确消费观。

(二) 在实际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多方面入手培育高中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心理、情感、生存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这一教学目标,需要利用案例教学法,利用案例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感悟其中的人生道理。例如关于“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这个理论知识在课堂上的讲解,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落实教学目标,让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的学习回归生活。

(三) 在实际教学中利用教材提炼核心素养

以必修二《公民的政治生活》中的“公共参与”为例,公共参与,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担当,应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要勇于助人乐于助人,珍惜政治权利的行使、负责任地履行义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提升政治参与的能力,培育具有社会主义家国情怀的公民,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在课堂的有效组织方面加强尝试,在反思总结、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有效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落实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子煜.基于核心素养的政治课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7):43-46.

[2]陈文明.咬定核心素养立根活化课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旬刊,2016(8):8.

[3]钱骏.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政治课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6-07-18.

[4]牛学文.学科核心素养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02-20.

[5]方培君.让学生终身受益:浅谈政治课的核心素養[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12-15.

[6]李晓东.思想政治课教师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J].教学月刊,2016(9).

作者简介:

许丽平,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方法研究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