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点2018港股IPO:募资额全球第一,七成新股破发

2019-02-22贾国强

中国经济周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资额新股港股

2018年7月9日, 小米當天在香港上市,在香港中环一带,到处可见与小米上市有关的消息。

2018年9月20日上午,美团点评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图为美团点评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庆祝上市成功。

2018年,对港交所而言是一个有开创性的年份。这一年,它为新经济股能登陆港股市场,放开了“同股不同权”这一曾经引起激烈争议的制度。它成功地帮港交所夺回了IPO募资额全球榜首的“桂冠”。港交所公布数据显示,从2018年1月1日至12月14日,IPO募资额达2778.5亿港 元,为2010年以来最高。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利用Choice数据梳理了港交所最近几年的上市情况以及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情况,为投资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全年209家公司在港交所IPO,中国铁塔募资额最高

记者统计发现,自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共有209家公司在港交所上市。从上市早晚时间看,福纺控股(08506.HK)、庄皇集团(08501.HK)、阜博集团(03738.HK)均为2018年1月4日上市,是2018年上市最早的公司;耀高控股(01796.HK)为2018年12月31日上市,是2018年最后上市的一只股票。

从上市月份分布来看,这209家公司上市情况如下:7月份上市的公司最多,达到34家;4月份和8月份最少,各只有8家公司上市。

从行业分类看,这209家公司共分布在10个行业。地产建筑业最为密集,有48家公司上市,如碧桂园服务(06098.HK)、新城悦(01755.HK)、美的置业(03990.HK)等;紧随其后的还有消费品制造业,有45家公司上市,如药明康德(02359.HK)、杉杉品牌(01749.HK)、齐家控股(08395.HK)等;消费者服务业有38家公司,如同程艺龙(00780.HK)、映客(03700.HK)、海底捞(06862.HK)等;资讯科技业和工业各有22家公司;此外,金融业有17家,如51信用卡(02051.HK)、华兴资本控股(01911.HK)等;原材料业、能源业和公用事业分别为6家、5家和5家;电讯业虽然只有1家中国铁塔(00788.HK),但这家公司募资额588亿港元,是2018年募资额最高的公司。

2018年也是港交所最近8年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一年,超过了2017年162家公司上市的纪录。

2019年1月8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报告称,大型IPO项目增加,推动香港全年集资额超越纽约证券交易所,重夺冠军宝座;香港在IPO宗数方面也领跑全球,成为“双料冠军”。

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解释称,港交所2018年多次更新上市规则,除了落实同股不同权、允许未录得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来港上市外,年内H股全流通试点也取得成功,推行“新三板+H股”措施,让新三板企业无须退市即可在港上市等,众多利好政策将继续促进香港IPO市场繁荣。“安永预计2019年筹资额约为2000亿港元,但我们同时也对市场保持审慎的态度。”

地产板块得到安永的青睐,何兆烽分析说,“年内房地产服务业上市宗数明显上升,可见行业步入扩张期,需要利用资本市场集资扩充业务。安永预计来年仍将有多家房地产服务业企业赴港上市。”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也预计,在目前的市况以及超过200家上市申请公司数量下,香港新股市场在2019年最多将有约200只新股融资约1800亿~2300亿港元。科技、医药和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以及教育等新经济企业很可能引起最大的市场关注。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88家,占比42%

香港资本市场的繁荣,离不开内地企业的支持。

2018年12月17日,港交所内地业务发展部助理副总裁陈明称,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达到50%,发生在内地的股票日均交易量占到整个香港市场的80%,可以说内地企业已经成长为香港市场的一个中坚力量。

事实证明,香港回归20年后,内地企业无论在上市数量,还是市值上,都在港股市场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富途证券相关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选择在港股上市的内地企业有88家,占港股年度IPO数量的42%,多集中在信息技术、医药生物、教育服务等新经济企业。其中,小米集团、中国铁塔、美团点评目前市值均超过2000亿港元。”

德勤报告也显示,2018年港股募资额前5名的公司均为内地企业,分别是中国铁塔588亿港元、小米集团426亿港元、美团点评331亿港元、平安健康医疗科技88亿港元、江西银行86亿港元。这5只股票共募资1519亿港元,而2017年募资额前5名企业之和仅为591亿港元。

在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看来,除了港交所对制度进行改革外,A股的“不争气”也是吸引内地企业争相赴港上市的重要原因。“A股市场持续低迷,在2018年IPO企业数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在A股上市排队的时间也很长,使得一些公司不得不寻求到港股上市融资。”杨德龙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杨德龙进一步分析说:“港交所是推行注册制的市场,上市流程相对简单,对于一些比较着急融资的公司,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鼎钧资本合伙人杨焕也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潮与有关政策收紧有较大关系,“监管政策在一级市场退出上发生了大的变化,从2018年上半年的资管新规落地,导致创投机构‘募资难全面爆发,紧接着VC/PE自查风暴,掀开私募监管一角,这导致很多项目以股权转让方式退出的源头被卡紧;而A股IPO的审查从严让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同样步履艰难。”

此外,杨焕认为,“2018年整个经济处于下行阶段,很多申报IPO的企业业绩都出现了下滑,而A股IPO上市对业绩以及营收变化有着非常硬性的要求,这也使得很多企业知难而退放弃了在A股上市。而对业绩要求更低、重视商业模式的港股市场成为很多待上市企业的希望,从而引发赴港上市潮。”

2018 年上市以来跌幅较大的内地股注:发行价及目前价格均为港元,目前价格为2019年1月17日收盘价数据来源:Choice、同花顺等,数据整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贾国强编辑制表:《中国经济周刊》 采制中心

七成新股为何破发?

不过,虽然港股市场成为2018年IPO募资额、数量的双料冠军,但新股的表现并不理想。Choice数据显示,在209只新股中,有148只出现下跌情况,这意味着70.81%的股票出现了破发。

与此同时,不少内地企业上市后出现破发或大跌现象,也令国内投资者唏嘘不已。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了10家较为知名的内地企业在港股市场表现情况:维信金科跌幅最大,高达67%;杉杉品牌、希望教育跌幅也超过50%;小米集团跌幅超过40%,美团点评跌幅超过30%。

如何评价港股市场出现的破发潮?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这主要与当前资本市场不景气有较大关系,“2018年,无论是A股市场,还是港股市场,都出现了大跌情况,这也会影响到包括新股在内的整个市场的估值情况。”

不过,有些新股破发严重与其估值过高不无关系。在杨焕看来,如小米集团上市时估值就高,“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层面支撑它所谓的估值,一个是资产价值,而资产价值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商誉。小米在招股时估值不低,这也遭到了不少机构质疑,过高的估值导致小米上市时的认购出现了‘抽飞(取消认购)现象。第二个是庞大的应收账款隐藏了它真实的利润水平。随着手机出货量步入整体下滑,2019年小米的业绩预期本身就受到了质疑。”

针对新股,特别是新经济股严重破发现象,香港交易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撰文表示,“不少投资者常有一种误解,认为破发的都是坏公司,好公司股票是不会破发的。其实,新股是否破发与上市公司的质地优劣并无必然关系,破发的不一定是坏公司,好公司不一定不破发,破发的参照系只是IPO时的发行价,只是投资者不断根据市场冷暖、估值高低調整预期的一种自然反应。”

他还认为,“新股破发是市场自然现象,任何一个市场也不能避免。如果人为控制或干预发行节奏或价格,恐怕最多也只可能延缓破发的情况,而且可能导致市场信息扭曲,对市场的长远发展可能并无裨益。因此,我们选择尊重市场的力量。但是,我们也希望投资者与发行人要理性看待股价波动,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在新股发行时采取更长线、更负责、更理性的定价策略,寻求与投资者的长期战略共赢。”

猜你喜欢

资额新股港股
港股通一周成交情况
不妨以平常心来看待新股破发现象
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
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
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
新股破发是价值回归第一步
新股频频破发不正常